某电视台报道:“一名13岁的男孩因为错过了报名时间跪在南京市春江学校门口,请求校方能够接受自己。男孩的老家在河南,暑假期间回去探亲回南京后由于对招生政策不太了解,许多学校都没有了名额,他们听说春江学校还有名额就来到了这里。后来校方终于同于接收他在这里上学。这个男孩名叫李聪,在校门口下跪时他的父亲就在旁边,一脸的无奈。此前学校已经为这个男孩提供了一个通过考试入学的机会,但是这个男孩成绩太差,达不到学校的要求。在记者的协调下,春江学校最终决定接受李聪,李聪也表示要珍惜这个求学机会。”这则报道可能有不少朋友看过,从表面上看,你也许认为没什么,觉得这很正常。但是像这种现象在当前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别在“天高皇帝远”的农村中学显得更为严重。那么,这说明什么呢? 义务教育本来应该是一个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的接受教育机会的地方,但是我们注意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却折射进了这里,让一些孩子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客观地讲,春江学校也有他们的为难之处,他们在此前实际上已经为这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入学考试的机会,但是这个孩子的成绩太差,学校便选择了拒绝。而可怜的孩子无奈之下只能跪在校门口请求学校接受。孩子的这一举动引来了记者的同情和理解,终于得以进入这个学校就读。但是学校如果要想教育好这个成绩较差的男孩必然要付出更多努力,必然需要更多教师来为教育好成绩差的学生进行爱的奉献。这在教育行政化和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和教师负担已经很沉重的情况下确实是一大考验。这个孩子虽然进入学校就读,但是能否获得一个公平的机会,还需要他本人的努力及学校本身在教育教学上的大胆改革创新。 其实不愿意接受成绩差的学生,偏爱状元和成绩好的学生,这并不是一个个例,而是教育上一个让人痛心的客观现实。各大中小学校每年为了争夺较好的生源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纷纷推出对成绩好的学生的各种优惠措施,吸引成绩好的学生来本校就读。吸引到了成绩较好的学生,学校的各项工作就容易出成绩,反之如果接受了成绩差的学生,学校各项工作就容易出问题,就会面临两难选择,或者加重教师负担来以勤补拙,或者差中选优,在一个学校内一个班级内让成绩好的学生享受较好的待遇而让其他学生陪读。这样一来成绩较差的学生求学就遇到了很大困难,就出现了13岁小男孩在校门口下跪的让人心酸的一幕。可喜的是,我们一些教师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已经摸索出一套让所有学生受益的好经验好做法。但让人痛心的是我们现在教育上的好做法好经验及各种成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一些官员用自己半懂不懂甚至一知半解的教条代替了客观全面的科学研究,严重耽误了教育的科学发展,让许多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 学校拒绝接受成绩太差的学生,让这个13岁小男孩跪在了校门口苦苦哀求,这一幕让人感到心酸。但是即使这个孩子获得了入学的机会,他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获得良好的教育吗?这不能不让人们感到担忧!愿我们转变对学校对教师的单一的升学率考评标准,提出提高科技成果和教育成果的硬性评价标准,让教育上的好经验好做法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造福每个家庭,造福每个孩子。 我们来看一看一些学校是怎么把教学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的:首先,确定好班,生源好的班级给予领导认为优秀的老师施教,他们可拿走最大的蛋糕。其次,差中选好,让生源较差的班级的任课老师拿走应得蛋糕。教特差生的任课老师到了最后头,只得很小蛋糕甚至拿不到蛋糕。这些学校竟然视差生为“甩货”。 前不久,重庆市B小学改革蛋糕分配法,一年级新生不收罗幼儿园学习资料,一律按男生女生报名人数均衡分班;一年级任课教师无论校方原先掌握的优劣情况,一个不照顾,一个不特殊,随机分配,全员公平,以后的优劣就看任课教师自己了。公平分班情况下的按绩效考核分蛋糕,至少可算一个得人心的举措!敢于作出这个决定的校长,是一个懂教育的校长。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