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丰富漫画作品,或许成为中国动漫未来发展的重心
时间:2012-06-26 19:30来源: 作者:小粽子 点击:
次
同步的动漫形象开发亦很重要,这方面可向韩国同行取经,先让受众熟悉、认可乃至接纳某一特定角色,当市场的敏感神经被充分调动起来,需求效应最大化时,由漫画而导入的动画在千呼万唤中闪亮登场,一定会事半功倍,此举一方面可满足广大观众的好奇心和不断变化
我们的动漫产业发展,必须将赢利支点从频道播出转变过来,重新认识和评估漫画作为整个产业链基础的重要性,积极开发漫画出版资源,通过漫画平台不断试错,从中取得读者们最喜爱的内容素材,进而投入市场作多渠道开发,才有可能建立起良性循环的赢利模式,进而形成独特的中国式动漫产业链条。
以常规而论,动漫产业链包括:动漫图书出版发行→影视动画片的制作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音像制品的发行→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一个动漫产品运作的真正成功,在于其产业链的整体策划、合理布局以及协同调配。
一、美国、日本、韩国动漫产业链模式纵览
1.美国动漫产业链模式
美国动漫产业链清晰简单,因此其模式被国内大多数动漫企业所仿效:影视动画片的制作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营销。
影院动画是美国动漫产业的重中之重,这与其发达的电影产业密不可分。20世纪90年代末,各大制片公司纷纷涉足动画界,使得美国影院动画异彩纷呈,成为动画产业的主力。与好莱坞电影的大手笔、大制作、大投入一样,美国动画电影以巨额资金投入,大量计算机科技的运用,使之形成高回报、高风险的特质。好莱坞电影投资方式基于精确的市场预测判断,以及充分的消费者心理把握,还有充分的剧本准备和题材本身的品牌积累等方面。
此外,美国从1919年就开始卡通形象商品化,衍生产品为美国动漫产业创造了巨大产值利润,并广泛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美国漫画企业漫威(即惊奇漫画)为例,它始建于1939年,创作并积累了5000多个英雄漫画角色,2002年开始涉足电影业,推出以旗下漫画角色为主的诸如蜘蛛侠、钢铁侠等动作电影,结果大受欢迎。该公司2009年被迪士尼公司以40亿美元高价收购,从此源源不断为迪士尼提供电影创意资源(其核心是漫画作品资源)。
美国动漫产业惯有的盈利模式被称为“轮次收入”(利润乘数),迪士尼就是这种模式的最大得益者,其主要内容销售是第一轮,动画制作票房加上发行、销售拷贝和DVD收回数亿美元,解决了成本回收的问题。第二轮,世界各地迪士尼乐园,吸引了大量游客游玩消费。第三轮,品牌产品授权和连锁经营,遍布全球的授权专卖店,加上迪士尼动画形象专有权的使用与出让、品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书刊、音乐乃至游戏产品的出版发行等衍生品占迪士尼40%的利润。迪士尼通过层层产业建构,布下了市场延伸的天罗地网,消费迪士尼已经成为美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并且逐步向世界范围扩散。一种观念的建构往往能成为营销的最大动力源泉,当产品已经成为文化或者生活的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会成为潜意识,其可持续性和拓展性也就毋庸置疑。
2.日本动漫产业链模式
日本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中,将动画片、漫画和电子游戏视为一个经济整体——ACG(anime,comic,game),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与美国模式大不一样,日本动漫产业链模式颇有独特之处:在动漫期刊上连载→选择优秀作品出版单行本→改编成影视动画片→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和游戏产业→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
日本漫画杂志和单行本的发行量已经占全部出版物发行总量的45%,整个漫画市场是由100多本漫画周刊、月刊、季刊,按照幼儿、少年、少女、青年、中年等年龄层进行市场细分,内容涉及科幻、探险、政治、经济、奇闻轶事、恋爱、体育、历史、旅游、科学、宗教、幽默玩笑以及文艺小说、纪实文学等。不同类别漫画所吸引的动漫迷们结成一个互相交流、相互影响的团体,成为长久的消费者圈子,大大促进了漫画及相关产品的销售。
日本很多动画片都是成功在漫画连载的基础上改编的。一方面,成功的漫画连载已经培养—批固定的消费群,藉此改编的动画可以减少投资风险,有一定的市场保证;另一方面,由漫画改编的动画节省了动画人物的设定、背景的设定、情节的铺排等环节,大大减少投资成本,并加大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当漫画单行本发行量超过5万册,一般会改编成电视动画,而超过10万册的漫画,则有可能被改编成影院动画,以进一步开发该项目的潜在价值。
《海贼王》是尾田荣一郎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的超人气漫画,1997年开始连载以来,至今完成664话的故事,总销量居日本本土第一。由漫画衍生的《海贼王》动画亦达到544集,日本动画的制作与它的播出是配套的,为赶上漫画连载的速度,一般都有两组独立制作团队,每周或更短时间推出一集。电视制作追求更高效更快速,动画的情节、人物设定、场景设定、故事都是以漫画为基础,不会有太多改动,从而缩短了电视制作流程。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采集样本图,不用每个画面都要重新画过,大大减少了制作成本与时间,更重要的是缩短了投资收益周期。每一集制作完成就可以直接上映,马上回笼资金,继续投入下一集的制作。如果收视率不好,没有市场收益的话,可以立即中断制作,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在管理方面,日本动画制作公司一般有两种:一种叫“企画公司”,就是筹划制作动画的公司,这种公司选择较有市场的漫画连载以及动画的营销运筹、资金的收集;另一种叫“制作公司”,就是动画的制作公司。动画是两个公司协作完成的结果,这种分工更进一步增加了电视动画制作效率。
3.韩国动漫产业链模式
以动漫形象、网络游戏为代表的韩国动漫产业,突破了美日等强国的动漫发展模式,形成全新赢利思路:即先有动漫形象和市场需求,随后才有动漫制作商以某动漫形象为载体制作动漫作品,并通过媒体播出,使动漫形象及其品牌得到广泛传播。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动漫衍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本身的节目价值,从而成为动漫产业赢利的主体。另一方面,韩国动漫产业的赢利模式启示我们,动漫形象可以通过漫画、动画中产生,但这并非唯一途径,动漫形象也可以在游戏、网络甚至在普通消费品中诞生。其中最为中国人熟悉的就是流氓兔、中国娃娃等动漫形象,角色本身没有过多的故事剧情支撑,凭借着互联网传播的迅捷,种类繁多的周边产品,终于成为影响一时的市场宠儿。
二、中国动漫产业现状
在海外,漫画内容被公认为动漫产业链的基础环节,是产业价值链得以延续的前提。然而作为动漫内容创意源头的中国传统出版产业当中,只有部分少儿社涉足其中,文艺社、社科社、美术社明显缺位,其中“跃跃欲试”者屈指可数。目前出版企业进军动漫领域所做的基本还是纸质图书产品,且大多为项目形式,各项目之间互不衔接,成为制约其向产业链纵深发展的障碍。
与其说现时中国动画盈利模式单一,倒不如说是盈利模式不清,它较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成长。在电视台对动画播出渠道的垄断下,动画片的收购价格被压得极低,投入产出比极不合理。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大获成功之后,大量社会资本开始涉足动画电影,然而票房奇迹无法复制,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
事实上,全球范围动画生产者都不单纯依靠动画的播映收回成本,衍生产品才是王道,这其中拥有巨大盈利空间。国外制作公司往往在动画形象诞生的同时,便同步规划衍生产品的开发,通过品牌授权向市场进行融资,通过社会化的专业合作与分工,有效解决资金问题。故此,中国现时一窝蜂在动画电影票房淘金的做法非但极不可取,而且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中国动漫的衍生产品开发急于求成。表层上的动漫衍生产品包括相关图书、音像制品、小说、游戏、玩具模型、服饰、食品等。深层的衍生产品可以以形象授权方式进入更广泛的领域,比如商品代言等。目前中国动漫市场上的衍生产品多半通过“贴牌”生产,一来授权出去的形象不见得被市场接受,二来一些企业急于求成,为了尽早授权出去,甚至放弃对质量与数量的监控,从而引发产品质量乃至品牌危机。此外,动漫形象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盗版产品面前“失声”,至使泛滥的仿冒与伪劣产品吞噬了品牌拥有者和产品开发商的权益。同时,由于品牌不够强大、眼球效应不够明显而导致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这不能不引起业界的反思。
三、中国动漫产业模式初探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中国现行的动漫产业开发模式大多是从动画播映再回头到图书、音像制品的发行,最后进入衍生产品环节。
然而,这一美国惯用模式与本土的实际基础是相背离的,因此这些年国内企业借鉴与运行得并不顺利。许多人不明白,国外动画产业链前两个环节的运行中都有雄厚的资金为后盾,因此才能顺利进入衍生产品运行环节。
本土动画企业在节目制作时就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由此决定了作品质量不高,到了播出阶段,相对于观众的审美标准而言,国产动画的制作显得较为粗糙,而收视效果不佳以致节目价格低廉,自然成本回收困难,致使动漫产业链发生断裂,加上音像、图书制品盗版现象猖獗,作品发行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于是到了衍生品这一环节,基本上已经没有后劲可言。所以,渴求动画作品通过播出收回成本并产生利润的想法,显然很傻、很天真。
我们的动漫产业发展,必须将赢利支点从频道播出转变过来,重新认识和评估漫画作为整个产业链基础的重要性,积极开发漫画出版资源,通过漫画平台不断试错,从中取得读者们最喜爱的内容素材,进而投入市场作多渠道开发,才有可能建立起良性循环的赢利模式,进而形成独特的中国式动漫产业链条。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