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半壁江中文网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瘟疫,千百年来人类始终摆脱不掉的噩梦(节选一)

时间:2012-02-03 14:37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杨黎光 点击:
细菌,我们共同的祖先 2003年1月30日是农历的年二十九。这一天,广州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二院)的副院长黄子通却在为一具尸体四处奔走。头一天的上午,一位36岁的年轻男性患者在中山二院的重症监护室(ICU)死去。死者的病很怪,虽然经过院内

  细菌,我们共同的祖先
  
  2003年1月30日是农历的年二十九。这一天,广州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二院)的副院长黄子通却在为一具尸体四处奔走。头一天的上午,一位36岁的年轻男性患者在中山二院的重症监护室(ICU)死去。死者的病很“怪”,虽然经过院内外几十位专家多次会诊,也没有弄明白病因。而死者的弟弟,现在就躺在他死去病床的隔壁,仍在抢救中,病情一模一样。已经发现这种病有传染性。
  
  死者姓苏,是广东顺德一位专给宾馆酒楼采购海鲜的采买。2002年12月初,三兄弟在一次同车运送海鲜后,先后发病了。病症并不特别,起程也不重,先是低烧,浑身酸痛,全身无力。当时正是冬季感冒高发季节,兄弟三人都以为是感冒了。
  
  感冒不是大病,当地人相信中医,于是就去了顺德中医院就医。医生也认为是感冒,开了一点治感冒的药,让他们回家多休息、多喝水,出一身大汗就好了。
  
  经过治疗病情并不见好转,尤其是三兄弟中的老大,体温越来越高,脸色也从红变紫,后来竟然动一动就气喘吁吁,出现了呼吸困难。
  
  马上住进了顺德中医院,医生采取了紧急救护措施,用了多种治疗感冒和抗病的药,病人反而呼吸更困难,后来不得不靠输氧来维持呼吸了。
  
  我们都知道,平时大家不经意的一呼一吸,其实是维系人的生命最重要的体征,呼吸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只是短短的十来天,苏姓三兄弟,三位充满活力的青年一个个就像病猫一样,虚弱地躺在床上。尤其是大哥病情最重,此时甚至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程度了。
  
  苏家突遇飞来横祸,而大哥又是全家顶梁柱,剩下以女性为主的家人六神无主了。经过紧急商量,决定先把病情最重的老大送往广州。
  
  2002年12月18日晚上7点多,护送苏姓患者的救护车开进了坐落在珠江边上的中山二院。
  
  急诊科医生马上将病人转往院综合ICU(即重症监护室)抢救。重症监护室值班医生切开了病人的气管,插进了输氧管,通过呼吸机往病人体内输送进氧气。经过一段时间输氧,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上升到了80%,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当时,给病人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这是一个比较含糊的病症。根据是病人的病理表现,肺部出现严重炎症。
  
  在临床上,肺炎是一种常见病。导致肺炎的原因很多,有些原因人类已知,有些原因人类还在摸索了解中。炎症,一般都是由感染而起,鉴于病人病情严重,必须设法尽快减轻炎症,但用药后,不见疗效,病人病情没有好转,血氧饱和度一直上升到90%,也就是说,病人一直无法脱离危险。
  
  2002年12月20日,患者的弟弟也因病情加重送来二院,病情病症几乎完全一样,病人也因严重缺氧处于生命垂危阶段,同样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兄弟俩就住在隔壁床。
  
  面对这兄弟俩所患的同一种疾病,为了挽救他们的生命,中山二院组织了包括院长、副院长在内的院内专家进行了多次会诊,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案,但均无疗效。
  
  主管急诊科的黄子通副院长直接参与了对兄弟俩的抢救治疗。接下来,又邀请了包括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副所长、呼吸疾病专家陈荣昌在内的院外专家进行了会诊,也没有找出真正的病因,黄子通隐隐感觉到,这可能是一种大家还没有见过的新疾病。
  
  2002年12月29日晚上,经过11天的抢救,苏姓患者的大哥终因呼吸衰竭死亡。
  
  黄子通进一步确认这是一种医学界可能还一无所知的新疾病,为了进一步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病人的死亡,也是为了寻找抢救苏姓患者的弟弟的方法,黄子通认为应该对尸体做病理解剖,寻找病因。
  
  在说服了死者的家属、征得同意以后,黄子通这一天都在为尸体解剖的事宜联系各方。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解剖工作终于于12月30日进行,省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派人参加了尸检。最后,从死者的肺部取出了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验。
  
  这份病理组织,后来成为著名的“衣原体之争”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洪涛院士所用的四份病理组织之一。
  
  从取出的死者肺部组织中,并没有找到死者的病因,也就是说没有解开黄子通心中之谜。
  
  就在对死者进行解剖的当天,一位与苏姓患者毫无关联但病症却几乎完全相同的周姓患者住进了中山二院。
  
  黄子通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幽灵,一个黑色的幽灵已经悄然而至。他和中山二院都将被这黑色幽灵所重创,并要经历一个永生难忘的、悲壮的二月。
  
  当时我正在阅读一本介于社会和医学之间的书。这本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书名叫《未来的灾难》,它还有一个副题——“瘟疫复活与人类生存之战”。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瘟疫’一词唤起的是对‘黑死病’的想象。自从这种疾病在欧洲杀死数千万人以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六个世纪,它的名字仍能让人战栗。但是蹂躏整个人类的远不止这一种瘟疫。……医学的飞速发展,已将众多的疾病从世界上放逐,许多顽疾也得到相应的控制。但最近的证据表明,我们有可能失败,瘟疫流行的时代也许并未一去不复返。……”
  
  作者用了洋洋几十万字的篇幅分析了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被其称为有可能引起“瘟疫复活”的事实后,最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一个瘟疫流行的时代是否会卷土重来?这实在是一个人类必须正视的大事。”
  
  听起来好像危言耸听,但他所谈论的大量事实引起我的关注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的那天,我站在家中书房的窗前,从23层的高楼上极目望去,如果天气晴好,视力所及之处应是香港的远山和深圳湾的大海。可是我什么都没看见,一切都在朦胧之中。因为这天,是一个充满着阴霾的日子。霾,是由于污染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在高空气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产生的一种像北方下雾一样的浑浊气候。这种浓雾一般什么也看不清的让人心情郁闷的阴霾天气,是自然对人类超度发展表示的一种不满。
  
  阴霾使万物都变得朦胧不清,我在这种恍如隔世中进入一种沉思状态,这本书所提起的话题,把近一年来我因阅读其他书籍产生的思考进行了串联,然后在我的脑海里展开了一个个画面,这些画面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个难题链接到了一起,这种链接终于让我明白了一些问题。
  
  借助一代一代科学家的不懈研究的结果,我用文学家的笔把这些画面剪接起来,以时间的顺序展开这些画面后,它又链接上了我的思考和本书所要展开的话题。
  
  画面开始的时候,是远古的太空。
  
  太空上弥漫着一片气尘云,经过不知道多少亿年,这片气尘云开始转动起来,转动着气尘云的中心渐渐地出现了一个漩涡,漩涡的核心开始迅速地收缩,逐渐地形成了一个黑暗而密度很大的“圆球”。
  
  由于收缩,“圆球”的内部逐渐地发热,慢慢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它开始“燃烧”发光。初时,间歇地“燃烧”,像一个暗红色的火球,然后“越烧越旺”,最后就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太阳。
  
  在太阳逐渐发光的过程中,一股宇宙尘暴也变成了一团旋转的气尘云围着太阳旋转,由其所带的水与冰分子的聚引力作用,这股物质慢慢地凝聚成球状,并在继续环绕太阳运行时,以其产生的引力不断地收集太空上更多的新物质,于是——地球诞生了。
  
  新生的地球和原始的太阳一样,都是一片黑暗而冰冷的世界。
  
  冰冷的地球继续围绕着太阳旋转,引力的作用使它自身开始收紧凝缩,在凝缩的过程中产生了热能,地球在成长中也逐渐地热了起来。经过亿万年后,炽热的地球形成熔融的地核。从地表裂隙溢出的水汽和气体,在地球的上空形成了一个大气层,把地球团团地包住。
  
  这时地球的表面慢慢地冷却下来,变成固体。但此时的地球仍然太热,还不适宜一切生命的出现。地球慢慢地散发着热量,逐年冷却下来,而太阳此时也燃烧到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明亮程度。
  
  过了不久,上升到天空中的大气由于冷却开始大量降雨。这是一次“没日没夜”的倾盆大雨,持续的时间长到绝对不能用今天的概念来计算,因为这场大雨往所有起伏不平的地壳上和低洼地区注满了水,于是地球上出现了——海洋。
  
  地球,大概经过了46亿年左右的衍变,其自身的质量约减少了1000倍,才发展成了现在的大小和形状。
  
  其后,又过了15亿年,地球上的环境开始逐渐衍变成适宜早期生物的生存。
  
  由于大气冷却降雨,遮掩太阳的浓云消散了,阳光终于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阳光的作用下,大概在36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某些有机化合物,在生命演化的某个环节,它们组合成了蛋白质、核酸。后来,这两类大分子被包裹在一层原始的膜中,膜内的蛋白质专营代谢,而核酸则专营复制,这时,地球上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细菌。
  
  构成原始细菌的蛋白质和核酸,就是构成生命必需的两种化合物。所以说,原始的细菌,是今天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
  
  在以后的20亿年中,细菌一直是地球上唯一的居民,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靠原始海洋中的有机化合物为生。后来,进化的链条上出现了除细菌之外的高级生物,于是,这些细菌中的一部分就改变了其古老的生活方式,转而侵入其他细胞体内过起寄生生活。长此以往,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就构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