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文化大国的兴衰与重构——专访祝东力(3)

时间:2010-11-05 17:23来源:中国思想论坛 作者:《凤凰周刊》玛雅 点击:
玛雅:我有一次和华东理工大学的曹锦清教授交谈,他说,中国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已经站起来了,但是文化自信还没有树立起来。在西方人面前,我们的知识精英还跪着,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卑怯和不自信。你所说的我

  
  玛雅:我有一次和华东理工大学的曹锦清教授交谈,他说,中国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已经站起来了,但是文化自信还没有树立起来。在西方人面前,我们的知识精英还跪着,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卑怯和不自信。你所说的我们今天的文化入超、思想观念和核心价值观的入超,与知识精英这种内在的卑怯和不自信是不可分的。
  
  祝东力:其实,国家软实力的萎缩,主要是精英出了问题。由于“文革”溃败,以革命为中心的意识形态解体,中国的文化精英们在核心价值观上依附于西方。所以,在国际文化场合——比如前面说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表演,他们会突然感觉自己拿不出属于中国的、独立的、原创的现代文化作品,而只能觉乞灵于传统文化的符号。当然,严格地说,也不是完全没有现代的痕迹,那就是一种急于要和西方接轨的焦虑——把旗袍从中间裁断,裸露出那些舞女的大腿,加上红艳的色调和轻佻的旋律,组合成一种类似于夜总会的风格。在夜总会风格背后,是一种“鸡头”的文化心理。可以说,如果革命中国被我们丢弃,如果曾经赢得了独立和统一,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打破了美国战略包围的中国现代历史被我们否定,如果中国革命文化不能进入我们的视野,那么中国文化就只能是残缺不全的半殖民地文化。
  
  当然,中国当代经济持续增长,这里面不可能没有文化,没有精神的支撑力量。这种文化和精神力量主要来自底层,即那种近于苛酷的勤劳节俭的工作和生活伦理,包括根深蒂固的家庭、亲缘和地域的族群观念。这种伦理形成于传统社会,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底线。“礼失求诸野”,当上层的文化精英失去了理想和信仰,中国似乎就只能依靠底层原有的文化提供精神支撑。这当然是不够的,因为底层的这种工作和生活伦理只能保证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并且永远固定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重建文化大国需要新型精英群体
  
  玛雅:从你“三个中国,两次转型”的叙述框架,以及这个框架下的意识形态变迁来看,意识形态的兴衰和它动员上的成败,与国家实力的强弱可以说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蒋家王朝灭亡,中国经历了民族危亡的苦难历程。中国共产党以新的意识形态为武装,动员组织起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站起来了,独立的核心价值观也树立起来了。历史给了中国一次机会,就是黄仁宇所谓的“天命”。但是,如你所言,在毛时代,革命的意识形态经历了成长、高涨和最后泡沫化的过程,随之而来的,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失落和革命理想、启蒙理想的瓦解。有人说,过去30年,中国在价值观上的损失是最惨重的,可以用“失魂落魄”来形容。这话也许言重了。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今天要想成为一个文化大国,必须完成价值观重建的重要任务。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思考?
  
  祝东力:中国要向前走,向上走,就必须竖立起一种精神,进行真正的文化创新。老实说,这就需要精英阶层承担起他们份内的责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由精英阶层,前期的比如说门阀士族,后期的比如说士绅阶级,由他们当中产生的士大夫阶层,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起统率作用。他们可以说是“文明的骨干”。但是,前面我说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阶层应对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危机。这个危机以及其他现代中国的奠基性的工作,是由毛泽东那一代人完成的——可以说,那是一位圣人和一批贤人。在这里,我们确实应该区分“圣人之治”和“常人之治”——“圣人之治”应对的是历史非常时期,“常人之治”应对的是历史常规时期。我们这个时代更接近历史常规时期。所以,不能再寄希望于以往那种规模的全民动员,那种“六亿神州尽舜尧”、“七亿人民七亿兵”的局面了。换句话说,精英阶层应该起到他们在历史常规时期的份内的责任。既然你们享有优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你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所以,前一段时间国内对电影《色戒》的反应,就不能不让人气愤和忧虑。因为一般观众无动于衷,也就算了,但精英阶层对国家民族受到的凌辱没有感觉,毫无承担,甚至叫好追捧,就是不可原谅的。这些人占着国家精英的位置,又起不到一个精英本该起的作用,真是可耻。
  
  玛雅: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文化大国,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国。所幸的是,过去30年的发展给了我们民族一个新的机会。中国这么大一个文明体,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强国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的天命所归,使我们重新获得一次改写历史的机会。以前我们没有文化自信,现在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为我们提供了树立这种自信的支撑。历史又一次眷顾我们,在这样的时候,对于中国的一代思想者、文化人来说,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把握住这个机遇?
  
  祝东力:在当前,要竖立起一种精神,要重建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重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道义基础。由于人均资源的硬约束,中国必须优先考虑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感受——这是让中国的改革发展重新获得道义基础的前提。有了这个道义基础,正气就会上升,核心价值观就能重建。换句话说,中国必须逐步调整社会利益结构,恢复人口与财富的大体平衡,这要求在有限的程度上恢复中国革命的逻辑,在有限的程度上重建社会主义。
  
  这当然是一个复杂和艰难的过程,但中国要继续向前走、向上走,就绕不过这一关。有了这一道义基础,有了正气的主导,尽管社会仍然存在各种差异,存在各阶层、各利益集团和各思想派别,但一切关系总体上都能理顺。这就像人体一样,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病态的身体以相克为主,健康的身体以相生为主。
  
  同时,重建核心价值观,也需要有一批新型的精英产生,他们必须有觉悟、有承担,由他们逐步把旧精英替换掉。说到底,一种新文化不是设计或阐发出来的,而是践行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这就需要新人——他们投入新的事业,在完成新事业的过程中,成就新的文化。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胡温执政以来,调整经济模式和利益结构,实际上已经在设法逐步恢复改革发展的道义基础。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我相信,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我们一定能够重建一个强盛的健康的现代中国,一个与我们的文明规模、历史规模和人口规模相符合的文化大国。
  
  (祝东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年鉴》副主编)
  
  (《天涯》2008第3期刊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看图做点心:新手爸妈一试就成功

作者:钟毓珊

全书分为烘焙类,布丁、奶酪、果酱类,甜品类,咸品类及其他类。看作者如何作出收口水饼干?如何将孩子爱吃的薯片变健…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