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自成兵败北京后生死之谜(2)

时间:2014-04-17 08:24来源: 作者:铁马冰河W 点击:
身经百战,为人机警,见惯大阵仗,无数次死里逃生的农民英雄李自成,竟意外死于几个不明真相的野老村氓之手,令人存疑。明代文献记载,闯王率大顺军退至湖北、湖南交界地带时,还拥众五十余万人 ,他亲手打造的亲信

身经百战,为人机警,见惯大阵仗,无数次死里逃生的农民英雄李自成,竟意外死于几个不明真相的野老村氓之手,令人存疑。明代文献记载,闯王率大顺军退至湖北、湖南交界地带时,还拥众五十余万人 ,他亲手打造的亲信部队——老营基本未曾战损,这支忠诚勇敢的精锐之师还没大伤元气。闯王大军来到九宫山 ,他的亲侄李过率数万老营将士驻扎在这一带,令人费解的是,李自成遭难后,这几万最忠实于闯王之人异常平静 。试想,假若这数万子弟兵获知他们的领袖在九宫山牛迹岭被乡民所杀,岂肯善罢甘休?怎会不大加报复,血洗九宫诸村呢?事实是,不光九宫山里一如往日般静谧安宁,大顺军数十万将士是平静的 ,就连李自成夫人高桂英也平静如常,情绪稳定,这显然十分反常。一个大大的问号纠结在质疑者心头,难道这一切只是一个事先早已设定的局?

有人推断,闯王之死是他自己和夫人高氏以及亲信们谋划设置的一个“局”,以“苦肉计”放出一个大大的烟幕弹, 目的是消弭、化解南明君臣对其犯下的灭国之恨与敌意,以及迷惑摆脱紧追不舍的八旗劲旅,然后联合南明政权对付共同的敌人——满清。随后发生的事情似乎证明了这个推断,南明政权似乎对曾经恨之入骨的大顺军态度有所改变,李自成麾下大批人员归顺南明就是最好例证。 随后,一系列证明李自成还活着的事件被一一揭示,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疑似并未完结。

李自成并未死于九宫山!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李自成最终下落的考证再起波澜。话说顺治初年,有一位名叫张琼伯的湖广举人,被委任云南同知,在沿澧水西去云南赴任途中,泊舟湘西北之小县石门码头。 夜长无事,他上岸信步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一座古寺旁。 他进寺闲玩一遭,与寺中一位操西北口音、状貌非凡的老方丈一见如故,两人烹茶对坐,谈古论今,非常投机。几年后,张琼伯改任江西抚州知府,返途又经石门,忽然想起旧事,忆起故友,特意又去古刹探访老僧,谁知他前年已去世。感叹唏嘘之余,只能在老僧的画像前默默伫立、殷殷追思。那老僧的徒弟对张琼伯说:“大人可知老方丈是谁?他就是名震天下的李闯王啊!当年在九宫山替死的,是他的养子、部将孙某某,闯王脱身后一直在此出家,静心礼佛,直至圆寂”。张琼伯闻言惊呆了,凝视画像半晌,随即匆匆离去。 从此,李自成兵败后隐居石门夹山寺的传闻不径而走,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信者众多。

有传闻说道,李自成在九宫山“假死”摆脱追兵后,只率一部分老营亲信将士从湖北公安一路 南逃至湘西北一带时,手下将领见李闯大势已去,意志动摇者极多,或降清,或降南明,或偷偷溜号另谋出路,溃散者相望于道,追随闯王的队伍越来越小。到达石门后,闯王乘夜甩开众人,只带侄儿李过和12个亲随侍卫来到千年古刹夹山寺出家为僧。

乾隆初年澧州知府何某对明末清初那一段战火硝烟的不平凡往事很有兴趣,曾到石门寺调查此事真伪 。一位年逾古稀自称是奉天玉大和尚弟子的老僧操着一口浓郁西北口音对他说:“奉天玉和尚俗姓李,是顺治初年来寺的”。随后他拿出一卷奉天玉和尚的画像给何某看,何定睛一看,画中人与史书中描述的李自成形貌极为相似。他认为,李自成起事后曾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又自号“新顺王”,旗下军队名曰“大顺军”,“奉天玉”就是“奉天”和“王”字的合称,“王”字加一点为不引人注意或有意混淆;此称谓寓意十分明显,也即李闯王出家后有意而为的化名,隐含此人吞吐宇内的不凡抱负。何某将他的考证结果写成一本书,对后世影响极大,无意中推翻了本已公认的李闯于九宫山败死的定论,一些学者以此结论来判定这位来历不明的奉天玉和尚就是大难不死并逃出天罗地网的李自成。

李自成兵败失联后到底是死是活?

史书记载,李自成当年率兵围攻开封时被明军守将陈永福射瞎一目,因此他被明代文献称作“瞎贼”。 据传石门寺所藏奉天玉画像与《明史》记载吻合,画中人也是“眇一目”。史载,大顺军余部在澧州一带活动了好几年,而且一直没有推选新的首领,或许是因李自成还在世的缘故。这一说法很有道理,似乎难以辩驳。

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赞同闯王“九宫山遇难说”,听到以上传闻后,他曾于民国初年不辞辛劳骑驴从常德府来到夹山寺调查取证,探访遗迹。 章大师在寺中盘桓多日,和寺中僧人混熟后, 他得到据说是奉天玉和尚所作《梅花百韵》五首,其中有“金鞍玉镫马如龙”、“徐听三公话政猷”之句 。“金鞍玉镫”肯定不是寻常人所用之物,“三公”是古代辅佐国君的掌握军政大权的重臣,一个老和尚竟然稳坐庙堂之上听“三公”论述军国大事,有此必要吗?有此可能吗?除非他当过一个庞大集团的首领,或本就当过皇帝 。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些诗句隐然有金戈铁马、帝王临朝之气,浑不似一位常年在深山古刹里诵经吃斋的老和尚口吻。章太炎所获这些真伪难辨的古诗被“破译”后,他一直秉持的“九宫山遇难说”的态度竟有所动摇。前几年有报道说夹山寺出土的奉天玉墓葬残碑上刻有“子门徒数千指中兴”,“况值戎马星落雨旧天”,好大的口气!这绝非一位不问世事的老僧之抱负,倒像一位戎马倥偬、东征西讨的帝王胸襟。夹山寺僻处湘西北大山深处 ,哪里养活得了数千门徒,再说一个山野老僧要那么多徒弟干嘛?所谓“数千门徒”不是指大顺军余部又能指谁?还有人说那位侍奉奉天玉和尚十分恭谨的野拂和尚就是李自成的侄儿李过,他也是大顺军一员虎将,后来为奉天玉下葬立碑的也是此人。

也有学者孜孜以求、不厌其烦的追寻真相,他们考据后认为,奉天玉是顺治初年来寺皈依没错,但他自四川来,一双眼睛好好的,而且炯炯有神,不可能是“眇一目”的巨寇李自成。至于张琼伯、何璘等人所说的奉天玉画像“眇一目”,就是明史记载的“瞎贼”李自成,不过是后人牵强附会,以讹传讹罢了。石门地方志记载,奉天玉和尚初来乍到时, 见古寺荒凉破败,好生不忍,顿生慈悲之心,立志恢复丛林。他四处托钵化缘,以筚路蓝缕之精神意志重修夹山寺,夹山寺终于得以恢复昔日光彩。有文献显示,奉天玉和尚和当地官府来往密切,在修缮古寺的过程中得到地方官员们的大力支持,试想被清廷悬赏通缉、追索甚急的“瞎贼”李自成能这样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吗?所以,依照诸多蛛丝马迹判断,奉天玉和尚是一员曾经位高权重的南明武将,抗清失败后厌倦世事,看破红尘来此出家,他来时携有重资,为掩人耳目假托化缘所得,此人并非李闯王。

假若奉天玉就是李自成,在那样一个生死成谜,清、南明各方追索缉拿篾刺般紧急,动荡不安的岁月里 ,他怎能如此淡定自若,每日里还有心情四处拜访官府、施主,忙于修缮古庙呢?

“奉天玉”为“奉天王”隐喻之说,并不能说明这法号隐隐有帝王之气,“奉天”也可以理解为崇拜侍奉佛尊释迦牟尼,在佛门弟子眼里,释迦佛不就是“天”吗?  况且,自古以来,穷酸书生、失势官僚、 饭都吃不饱的文人骚客酒后指点江山、吞吐宇宙、激扬文字 、志大才疏者比比皆是 ,绝不能说“指点江山”者都隐隐有王气,自号“奉天”者并非都是王者。自古以来,落难的英雄,失势的政客,落魄的文人削发为僧、 遁入空门的极多,但奉天玉究竟是不是“奉天王”,还得两说,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撑。

因此,李自成兵败后隐居夹山说只是一个猜测,抑或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不能成为定论。时光倥偬,光阴如梭,1644甲申年已经过去370年之久,距郭沫若那篇着名的纪念文章《甲申三百年祭》也有70年了,岁月的流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依旧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对于李自成最终下落的追索却还是没有明确答案。学界对他的最终结局的研究还会继续下去, 对这位草莽英雄兵败后的身死之谜,争论依旧难免,不论是支持“九宫山遇难说”还是力挺“夹山寺出家说”的人仍将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何日能揭开真相,还不得而知,也许即将揭秘,亦或永远无解。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会有更具说服力的考古证据、发现浮出水面,向世人揭示这一历史谜案的终极真相。


顶一下
(2)
40%
踩一下
(3)
6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塞上奇缘:两世千年

作者:林笛儿

昏迷四个月的林妹妹醒了,关于曾经穿越到古代蒙古成为舒碧儿的故事,犹如一场无痕的绮梦。生活继续,一切依旧,但就是…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