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失独余悲亟需制度保障来抚慰

时间:2014-04-28 06:18来源: 作者:白翎 点击:
两年前,部分失独父母向当时的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递交了《关于要求给予失独父母国家补偿的申请》,但一直未等到正式书面答复。4月21日,来自全国的240余名痛失独生子女的父母代表再次进京,等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给予回复。对此,国家卫生和计

两年前,部分失独父母向当时的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递交了《关于要求给予失独父母国家补偿的申请》,但一直未等到正式书面答复。4月21日,来自全国的240余名痛失独生子女的父母代表再次进京,等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给予回复。对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访处宋处长告诉记者,就失独者提出的补偿,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定。(《法制晚报》4月25日)

人们常说,带着希望前行。不过,对于失独却难再生养的家庭来说,前半生幸福清零,瞻望前路,有的不是希望,而是负累。生病没人照顾,死去无人埋葬,害怕“老无所依”,是他们沉重的后顾之忧,并随着年岁的增长与日俱增。“36岁,因为车祸,遭遇丧子之痛;56岁,因为病魔缠身,老伴又先我而去;二胎政策放开了,可老伴已离去,我也老了……”这是一位浙江宁波老人失独后浓缩的人生,“我的生命里,最害怕孤单和寂寞”。

而在漫长且无形的精神伤痛下之下,还要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堪。“现在去银行人家让我办信用卡,我都不出声,因为我退休了没法办,人家说可以让孩子办个主卡,我拿副卡,可是我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我怎么说?”59周岁的笛妈说。“在浙江的一对失独夫妇这次没有来京,因为两人都罹患癌症,丈夫晚期,两人每次去医院,都是妻子楼上楼下跑,排队、挂号、交费,医生说怎么不让孩子来,她都不敢说话”。甚至,进养老院、上手术台,都找不到儿女签字。失独之后的“无语”,在精神伤痛与养老的双重困境下,尤显沉重。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显示的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估计,目前中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为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接近7.6万个家庭的生离死别。所以,这种沉重涉及一个广大的群体,理应受到重视。

理解和关心失独群体面临的凄苦和困境,长远来看具有普遍性意义。“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之所以受到大部分人的欢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源于潜意识中对失独的恐惧。这一政策可以解救部分失独家庭于绝境,但仍可能有一部分人搭不上政策的列车。在养老制度仍不完善的背景下,化解失独家庭所承担的计生风险,以及免除不具备生二胎条件家庭的后顾之忧,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

但遗憾的是,目前几乎没有明确应用于保障失独家庭权益的条款。虽然2001年底颁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必要的帮助”是什么,如何实施,均没有提及。如今相关部门的回应是“以后是否完善,还需由具体部门进行商议”,措辞和态度也非常含糊。

对于这一群体的权益保障制度,不是简单的一笔扶助金了事,而应是一整套保障“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方案。比如通过建立“失独家庭”的普查档案,在予以物质保障的同时,为老年失独家庭提供政府买单的医疗、家政、送终服务,或提供入住养老机构的机会等。而这种保障,不仅是权责利对等的要求,是政府对改革风险的担当,也是对上世纪80年代宣传“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承诺的兑现。这也不仅是失独家庭的现实需求,给他们一个守望未来的理由,也是广大市民家庭执行相关政策时的安全感所在。

失独者难以承受的余生之重,不要让他们自己扛得太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生活中误导你的450个常识

作者:甲乙卯

本书就是把这些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却不正确的常识,归为饮食营养、生活习惯、护眼常识、美容保养、运动健身、胎教育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