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油价暴跌后欧佩克将变强还是变弱

时间:2015-01-19 08:36来源: 作者:陶短房 点击:
全球油价并未如某些产油国(如俄罗斯、伊朗、利比亚和委内瑞拉)及一些对冲投资者的一厢情愿,在60美元/桶附近企稳,甚至触底反弹,而是几步一回头地一路下行,曾被认为是“铁底”的50美元线早被戳得千疮百孔,向下看到40、35美元线的声音,也从几个月前的怯

全球油价并未如某些产油国(如俄罗斯、伊朗、利比亚和委内瑞拉)及一些对冲投资者的一厢情愿,在60美元/桶附近企稳,甚至触底反弹,而是几步一回头地一路下行,曾被认为是“铁底”的50美元线早被戳得千疮百孔,向下看到40、35美元线的声音,也从几个月前的怯生生,变为如今的底气十足了。

曾几何时还强势十足的油价,何以在几个月时间里变得弱不禁风,一有风吹草动便跌跌不休?人们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解读,有些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有些则不免显得云山雾罩。但任何一个相关解答都不可能绕过一个名词,一个概念,一个实体——欧佩克。

1960年9月10日,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在巴格达开会,决定建立一个协调机构,共同保护石油生产国的利益,对抗西方石油公司的倾轧,保护各国石油收入,稳定全球石油价格,4天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

55年过去,这个拥有12个成员国、控制全球全球约78%的石油储备,提供全球石油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和一半以上的石油出口量的组织,曾长期把持着石油价格决定权,它们的任何决定,都会引发国际原油市场的巨大波动,并产生连锁反应。正是欧佩克的控制,让全球油价在长达10多年时间里大抵稳定在30美元/桶水准;也正是欧佩克的“松绑”和“助推”,油价先是在短时间内跃上所谓70美元“平衡理想价”,继而冲破百美元大关,并使之逐渐成为市场所公认的“新常态”。

本轮油价的暴跌,在一些分析家严重,正是欧佩克实力强大的表现。在他们看来,沙特及其盟友——“海合会”国家倚仗自身石油成本远低于其它产油国,且在全球金融市场和期货对冲平台上早有准备的底气,不惜“壮士断腕”任由油价呈“自由落体”下滑,这样不仅削弱了沙特地缘政治和能源市场竞争对手(伊朗等国)的实力、影响力,也可以牵制那些意在取代石油或碳氢燃料的新能源开发项目,使之变得无利可图,甚至越做越赔。

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随着油价的步步下滑,石油开采成本最高的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固然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相对情况好得多的伊朗也倍感压力,不得不拖着被“半制裁”(部分解除但仍有很大影响)的笨重身躯,和“身轻如燕”的“海合会”各国“肉搏”。不仅如此,一些市场信息也表明,在低油价时代,从生物能源到页岩气,从光伏发电到风能开发,似乎都丧失了前两年的热度和锐气——而众所周知,那正是油价稳稳盘踞在百美元上方的“高价时代”。

欧佩克自己的态度似乎也表明,他们对目前的油价没什么不满意的:去年底在维也纳召开的欧佩克峰会拒绝“限产保价”,新年伊始,情况非但没有任何改善,被一些人称作“油价下跌幕后黑手”的沙特石油大臣阿里。纳伊米更对《中东经济观察》表示,限产保价“不符合欧佩克利益”,油价“跌到20美元也没有限产保价的必要”,并称“全球市场可能再也看不到100美元/桶价格的石油了”。这种态度也让一些支持“欧佩克变强说”的观察家认定自己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沙特这个欧佩克老大非但不买俄罗斯和伊朗的账,甚至连美国也不放在眼里,不是有消息说,美国页岩气开发商被低油价搞得狼狈不堪么?

但更多观察家认为,油价的下跌更多折射出欧佩克的虚弱。

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弗尔中心客座研究员纳瓦弗。奥贝德为代表的这批人认为,尽管沙特在本轮油价下跌中扮演着冷眼旁观、推波助澜和见死不救的角色(如果不认为它是油价下跌始作俑者的话),但油价的持续下滑和长久低迷,却足以在客观上剥夺欧佩克对全球油价的主导权:欧佩克之所以能在55年的漫长时间里主宰、操纵油价,奥妙就在于欧佩克各成员国通过达成产量-价格同盟,先降价抢市场,继而限产保价格,成功从“原油七姐妹”(埃克森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莫比尔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手中夺过全球原油价格话语权,换言之,不断运用“价格”和“产量”这对平衡棒,维持欧佩克成员国利益最大化,是欧佩克力量的源泉,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要求是“团结”,正是各成员国间的团结,让欧佩克在1973年“十月战争”中一举成名,也正是各国团结出现裂痕,才让上世纪80年代欧佩克的影响力一度下滑。

可以说,是伊拉克战争和中国的崛起,让欧佩克意外地获得“第二春”:前者让一个石油大国暂时丧失产能,更让国际原油市场风波不断,缓解了其余欧佩克成员间因争夺配额而产生的利益矛盾;后者则让全球能源市场骤然出现一个“大胃王”,一方面供应在收缩,另一方面需求在猛增,油价在2008年初突破100美元大关,并一度逼近150美元,让欧佩克一度踌躇满志,并对“增产稳价”的呼声置若罔闻。

然而当初的热烈并未令油价如欧佩克部分成员国所希望的那样冲击200美元,甚至更高单价,如今的萧条,又何尝能简单归结为“欧佩克的力量”?

如前所述,欧佩克的法宝是价格和产量这两根平衡棒的变化,而变化的基础,则是成员国的团结,但如今的低价仅仅符合沙特及其盟友的利益,缺不符合其它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沙特凭借全球25%的石油储量、85%的空闲产能,长期扮演着“石油蓄峰水库”的角色,这让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欧佩克的声音——但如此一来,石油市场所体现出的不过是“沙特的力量”,而远非“欧佩克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沙特的力量”正在消耗、摧毁“欧佩克的力量”。

道理是明摆着的,正如沙特石油大臣所提出的“绝不限产保价之理由”,是“一旦沙特这样做,市场就会被其它产油国毫不客气地抢走,既然沙特下决心以邻为壑、不顾欧佩克整体,其它成员国为求自保,也只能硬着头皮饮鸩止渴,跟进这一场玉石俱焚的油价大战,这样的结果,必然会不断动摇欧佩克赖以生存的根基,并最终损及欧佩克存在的基石——市场定价权。

不仅如此,稍稍熟悉全球石油市场掌故者都知道,1983年纽交所推出原油期货交易,初衷正是从欧佩克手中夺回石油定价权,只是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新的游戏规则,并反过来将原油期货交易,当做又一个产量和价格调节的平台,才成功地稀释了风险。尽管如此,和油田产能相比,期油平台的”主场“实际上在纽约、伦敦,在欧佩克之外,在这个大博弈平台上,即便沙特和”海合会“伙伴也只是”VIP赌徒“,而并不是庄家——后者在一系列复杂的金融因果关系保护下,拥有着远比产业结构单一的欧佩克各国更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它们可能既在页岩气上押宝,又在油价上对冲,所谓”新能源“、”旧能源“的成败利钝,对它们而言只不过失之桑榆、得之东篱的财富”小挪窝“,对于欧佩克成员国而言却不啻生死之博。

早在欧佩克”50大寿“的风光中,就有分析家清醒指出,长期以来,欧佩克的限产保价实行得并不理想,之所以效果尚可,是因为”龙头“沙特经常主动调整自己产能相迁就,这样的”无私行为“究竟能维持多久,实在是个问题,如果全球经济”降温“,支撑近年来油价高位运行的”中国因素“因产业结构调整而淡化,又没有”另一个中国“取而代之,欧佩克的地位就会受到冲击。此外,既是石油进口大户,又控制金融话语权的美国,也随时捏着一把既可以向左拧、也可以向右拧的”备用钥匙“,这也会影响欧佩克的地位。如今5年过去,当初的担心,似乎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现实,欧佩克能否再次振作,关键在于它能否重新找到价格和产量这对平衡棒的平衡点,或更直白说,它的12个成员国能否基于共同利害,再度团结起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感悟睿智名言

作者:秋至乐主编

本书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中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十大思想家的生平以及他们的思想理念,萃取了他们的人生智慧,力求尽善尽美…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