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日本靖国神社在二战中曾发挥过可怕的宗教力量

时间:2013-01-07 18:39来源: 作者:刘典 点击:
正视历史,才能展望未来。靖国神社在二战中曾发挥其可怕的宗教力量,如今依然遗毒无穷,历史是一种镜鉴,给人以启示。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对过去的侵略历史如何认识和对待的问题。这既关系到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问

  谈起中日关系,有关靖国神社的争论总是几方争锋的核心话题。日本对靖国神社的参拜仪式,每每引发外界强烈关注,尤其以官方形式的参拜更是分外强烈刺激着二战期间受害国家人民的神经。
  
  研究事件的发展,首先需要关注它的历史,靖国神社本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宗教场所,却因其本身独特的性质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了衡量日本与外国关系的晴雨表,那么是什么魔力赋予靖国神社如此特殊的政治、宗教地位?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日本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战争机器的精神核心
  
  靖国神社的前身是始建于1869年的“东京招魂社”,主要任务是祭祀明治维新前后国内战争中“为天皇而战死的军人”。随着日本国家神道的建立和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1879年改称“靖国神社”。据统计,靖国神社内现供奉着明治以来的战死者246万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死于对外侵略战争的军人。[1]
  
  因此,在日本近代历史上,靖国神社的名字是与战刀和征伐相联系的,折射着日本从封建武士社会向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发展,走向对外侵略的道路,最后走向破灭的轨迹。
  
  日本近代史就是一部对外扩张、侵略史,日本在1874-1945年的70年间发动或参加了14次侵略战争,平均每5年1次,其中有10次是针对中国的。长期的战争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自然大大影响了民众对战争的态度。[2]
  
  那么如何控制民众的厌战情绪,如何强化军国主义统治,如何让民众继续支持战争,如何让民众踊跃参军,使日本这架战争机器能够流畅的运行,这是当时的日本统治者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日本的统治者巧妙地利用民众的宗教信仰,运用造神、参拜、祭神的政治范式,对日本国民进行精神上的控制。
  
  化悲为喜的“生死符”
  
  按照靖国神社的信仰说法,明治时代以后出生的日本国民,只有在靖国神社里才有机会成为国家祭祀的神灵。作为靖国神社祭祀的神灵的唯一条件,就是要为天皇陛下战死,至于这些在生前是怎样的人,则一切不必追究。为天皇“光荣战死”是成为国家祭祀的神灵的唯一条件,同时也是当时日本国家最高的道德典范。[3]
  
  靖国信仰让人们相信“为国家而死”、“为天皇”献出自己的儿子和丈夫是神圣的行为,它重新定义了那个时代日本人的生死观。正是在这种新的生与死的意义的灌输下,大量的日本民众踊跃参军,去战争中体现这种意义。
  
  日本这架战争机器在几次国运豪赌中胜出后,军国主义思想越发泛滥,对天皇狂热的忠诚,消融了一个民族本应具备的理性。民众之间以死亡为荣耀,甚至乐见其死,“为君而死,此乃报恩于万一”,甚至视战死为洗刷耻辱的唯一手段,这种可怕的宗教情绪,扭曲了人类正常的伦理与情感。
  
  《主妇之友》杂志1939年6月号刊载有一篇题为《为国献独子光荣寡母热泪座谈会》的报道,其中详细记录了那些从日本北陆地区远道来到靖国神社出席合祀祭典的战死者的“寡母”们的扭曲心态。
  
  斋藤:我哥总一个劲儿地说,要是动员来的话,这条命就献给天子了,怎么还不来,怎么还不来。这回他总算如了愿,光荣战死了。
  
  森川:那天晚上白色的御羽车开进靖国神社时,我心里那个激动呀,激动得不得了。本来一个没用的孩子,这么着派上了用场。真是太好了。
  
  ……
  
  斋藤:俺叩拜天子的时候,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往下流。能参拜靖国神社,能叩拜天子,俺还有啥可求的呢?今天就是死了,也能心满意足地笑着去死。
  
  高井:儿子在阴间也会高兴的,死得这么风光。要是让人看见咱们在哭,那可对不起天子哦。都是为了国家,这么想着,就来精神儿啦。[4]
  
  让一个人压抑本身自然的丧子之痛,变得乐于看到自己的亲人去送死,甚至认为这是一件喜事,这是怎样的一种宗教情怀?正是这样极端的宗教情绪下,一批批日本青年被洗脑成为蔑视生死,只知尽忠于天皇,一切为了圣战、野蛮疯狂的战争屠夫。
  
  扭曲的情感,亲人的伤痛
  
  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忠诚”,带给世间的震撼难以言明。二战后期,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主力舰队一一被消灭,疯狂的日本军人们用自己的血肉铸成阻挡美军前进步伐的“神风特别攻击队”,驾着飞机直撞美国舰队,视死如归。对于这些军人们来说,死即是荣耀,活着反而是一种耻辱。
  
  拥有这样一种精神的军队,是何等可怕。不得不说当初制定这项战略的日本统治者很有远见,靖国神社所产生的效应完美地达成目的。常年的战争使日本民生凋敝,民众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大量的战争伤亡反而更加激起了日本民众的参军热情。这种可怕的情绪直到今天依然能够看到它的痕迹。[5]
  
  这段扭曲的历史,造成了今天靖国神社中的“英魂”遗属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有的战死者家人认为首相、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是对过去光荣历史的认可,他们对这种认可感到喜悦,对首相、政府官员参拜持肯定态度;有的战死者家属认为自己的亲人死后依然得不到安息,还要被统治者利用,对首相、政府官员参拜持拒绝与否定态度。双方在参拜问题上相互攻击、对峙。而靖国神社的漩涡,也影响到了日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6]
  
  靖国神社的建立是与天皇制度的确立有密切联系的事物,是明治时期的创立者们在实施维新、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为了统一国民的意志和完成民族的认同而创造的一种精神工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靖国神社作为把日本国民统一起来的精神核心力量的确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靖国神社从创建之初起就是同战争有密切联系的事物,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靖国神社逐步沦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愚弄和笼络国民的宗教工具。[7]
  
  在日本学者大江志乃夫所著的《靖国神社》中可以看出,日本国内对靖国神社也有着清醒的历史认知。
  
  正视历史,才能展望未来。靖国神社在二战中曾发挥其可怕的宗教力量,如今依然遗毒无穷,历史是一种镜鉴,给人以启示。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对过去的侵略历史如何认识和对待的问题。这既关系到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日本这个国家的今后走向。(文/刘典)
  
  --------------------------------------------------------------------------------
  
  [1]李秀石:《从神道国教化到靖国神社论日本近现代史中的祭祀政治》,载《世界历史》1998年第6期
  
  [2]夏文辉:《参拜靖国神社的背后》《环球新干线》2001年第7期
  
  [3]【日】山大江志乃夫著,沈志平译:《靖国神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36页。
  
  [4](日)高桥哲哉著黄东兰译,《靖国问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5]翟新,《战后日本的对外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6]王振锁著《日本战后五十年(1945-1995)》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7](日)大江志乃夫著,沈志平译:《靖国神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102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解读投资方法

作者:吕叔春

本书讲述了巴菲特的成功策略和投资理念,而且客观呈现了巴菲特每个投资决策背后的现实状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巴菲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