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客家艺人——黄常准

时间:2010-01-22 23:31来源:《读者》(乡土人文版)供稿 作者:北辰 点击: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又是一位民间艺人,通过表演杂技传播民间文化,娱乐百姓;他同时还秉承父亲遗愿,传承着祖传的客家杂技艺术身为农民,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为民间艺人,他身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客家绝技,并不断创新,使它发扬光大。他就是客家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又是一位民间艺人,通过表演杂技传播民间文化,娱乐百姓;他同时还秉承父亲遗愿,传承着祖传的客家杂技艺术……身为农民,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为民间艺人,他身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客家绝技,并不断创新,使它发扬光大。他就是客家艺人——黄常准。

    钻刀圈、高凳舞狮、空翻越障、牙顶板凳、啤酒瓶上倒立、赤脚踩钢刀、光着肚皮滚碾玻璃渣等都是黄常准的绝活,村民每遇红白喜事,总会请他表演,他还常常到外地演出交流。

    一个农民艺人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民间技艺,传播着民族文化,保护着濒临灭绝的民族艺术奇葩。 

    童年苦练功

    1968年,黄常准出生于重庆市荣昌县清江镇竹林村一个普通农家,他的父亲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客家杂技艺人。从他记事时起,父亲就告诉他,他们是客家人,祖籍在广东,作为黄氏子孙,必须传承祖宗留下来的技艺,否则就等于背叛祖宗。因此,学习并传承祖传技艺就成了黄常准无法推卸的责任。

    从5岁开始,黄常准就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苦练杂技。飞刀、前后空翻、爬高台、高空舞狮、光着肚皮滚胡豆和煤渣直到滚玻璃渣等杂技,都是黄常准必须学的。要练好家传的技艺必须有好身体和足够的力气,因此,栽桩、举重、打沙袋、跑步等训练成了他儿时的必修课。练功的生活很辛苦,常常起早贪黑。早上4点钟,他就被父亲从睡梦中摇醒,腿上绑上沙袋,围着村子跑步,一跑数公里,然后回家练栽桩、举重、打沙袋。吃完早饭去上学,下午放学后,他又要在父亲的监督下继续完成这些训练,即使刮风下雨也照练不误。母亲看到儿子练功辛苦,有一次偷偷地将练功房的煤油灯藏了起来,想让孩子休息,但倔强的父亲还是让他在黑暗中完成了所有的训练项目。白天黑夜地练功,让黄常准实在有些受不了,那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父亲离家去舞狮(村民家遇红白喜事,请他去表演)。因为只有父亲外出了,他才能偷懒不练功。

    跟着父亲练功差不多是黄常准童年的全部记忆。时光荏苒,转眼间黄常准十一二岁了,一次外出表演失手,让年纪轻轻的黄常准下定决心把杂技表演这条路走下去。

    难忘的表演

    在父亲近乎严酷的训练下,黄常准长大了,但父亲也老了。有一次,黄常准随父亲到一村民家耍杂技,这家人同时邀请了另一个杂技队,并挂出一个彩头(包了100元的红包)。按行规,两支杂技队相遇要打擂台,赢家将获得彩头。打擂开始,父亲让黄常准上,结果他从表演台上摔了下来,直接昏了过去。父亲抱着儿子走了,这次父亲并没有责备儿子,只是不准儿子哭。那以后,父亲整日抽闷烟,郁郁寡欢。那次表演成了黄常准难忘的记忆,他为自己没好好练功后悔不已,便暗下决心苦练,要为父亲争光。

    从那时开始,黄常准每天起早贪黑,勤学苦练,以前难以驾驭的高空舞狮等各项绝技慢慢地成了他的拿手活,表演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此外,他还摸索出了在啤酒瓶上倒立、空翻过障碍等新的绝活儿。随着表演技艺的提高,黄常准心中常常想着一件事,就是与当年和他们打擂的那支舞狮队一决高低,争回家族的荣誉!20岁的这一年,机会终于来了!

    一战成名

    黄常准20岁时,当地一村民家娶媳妇,邀请他前去表演助兴。巧合的是,他又遇到了当年打败过他们的杂技队。“一雪前耻的机会到了!”年轻气盛的黄常准率先跳上擂台,表演起了他的技艺。空翻、爬高台、钻刀圈……最后,黄常准亮出他的“绝活”——啤酒瓶上倒立、高台倒立驮人等,全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对方也看傻了眼,甘拜下风。父亲更是第一个冲上去,紧紧抱住了他。这是黄常准记事以来父亲第一次拥抱他,他非常高兴。

    这次打擂获胜让黄常准在十里八乡名声大振,周围乡镇的人们大凡有红白喜事都邀请他去演出。从此,他的足迹遍布永川、大足、荣昌等周围乡镇,还远赴广东、广西等地表演,并受邀到多个民间杂技团授课。

    坚守,艰难的选择成名后的黄常准除了受邀在村里的红白喜事中演出和到民间杂技团授课外,还有人请他当保镖。当保镖一月能挣一两千元,而在家一月才能挣六七百元。黄常准当时动心了,但父亲坚决不同意,说那样就没办法传承祖传技艺。黄常准不得不遵从父命,暂时打消了外出当保镖的念头。后来,黄常准成了家,妻子也是习武的,与黄常准很合得来。妻子也反对黄常准出去当保镖,她说:“在家里可以传承祖传技艺,还能照看孩子,再说我也不愿意他离开家。”也许是因为父亲的坚持和妻子的劝告,黄常准直到26岁还从没出过一次远门,种地、练功、演出,成了他生活的固定内容。上个世纪90年代初,黄常准再也按捺不住了,“这身功夫不出去折腾折腾、改善一下家庭生活,那是咋也说不过去啊。”豁出去的黄常准头一次违背父亲意愿,出山了!

    黄常准来到重庆一家歌舞团打工,但在父亲不停地召唤下,干了一两年后,黄常准又回到了家里。

    回家不久,父亲去世。父亲去世时给黄常准留了一份遗书,要求一定要把祖宗留下的技艺一辈一辈地传递下去,千万不能荒废。黄常准最终放弃了外出挣大钱的想法,选择了坚守那一份家传的技艺。

    已步入不惑之年的黄常准遵照父亲“把这门手艺传下去”的嘱托,虽然他不断接到各地的演出邀请,但再也没有正儿八经地出去打过工,一门心思放在培养儿子身上。黄常准也像父亲当年要求自己一样严格训练儿子。孩子一边读书,一边练功,现在,13岁的儿子可以前空翻后空翻,倒立走路,还学会了飞刀等多项技艺。黄常准说:“我老了,客家技艺的开发和传承得靠儿子了。”

    打破传统,谋求发展

    现在,黄常准平均每月应邀表演大概有10场,收入在2000元左右。农活也没耽误,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在满足现状的同时,黄常准也有些忧虑。他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摇滚、流行音乐,舞狮、杂技之类的民间传统艺术受到很大冲击。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艺术,黄常准和整个家族正酝酿着改变。首先,要打破祖传技艺在家族内代代相传的模式,对外广招门徒;另外,要走出去,多到外地演出,这样不但可以与外面的艺术团体交流,提高自身表演水平,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技艺,有利于这一传统民族艺术的发扬光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懒得暧昧:女人要做那抹绽放的鲜红

作者:朱屹

他看上去又高又帅,额发微卷,略带忧郁,做早操时,女生都会回头看他。第一次搭讪,他说,考试时大家相互照顾一下。这…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