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樊习一先生:不设藩篱传薪火

时间:2010-11-04 22:26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崔海昀 点击:
年近七旬的樊习一先生,60年临池不辍,曾20余次入选国家及国际级书法展;更致力于书法新人培养。在中国书坛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中,他喜捧教育奖奖杯,成为14名教育奖中惟一非专业院校教师而获此殊荣的书法名家。 传播书法 书法艺术,堪称国

  年近七旬的樊习一先生,60年临池不辍,曾20余次入选国家及国际级书法展;更致力于书法新人培养。在中国书坛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中,他喜捧教育奖奖杯,成为14名教育奖中惟一非专业院校教师而获此殊荣的书法名家。
  
  传播书法
  
  书法艺术,堪称国之瑰宝。作为一名书法名家,樊习一先生深感传继书法薪火责无旁贷。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曾多次应邀在山西师大、临汾市文化宫等举办讲座。1993年,8位有志于书学的书法爱好者聚集先生门下,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干部,也有个体经营者。先生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在每月一次的指导中对每个人的作品细细点评,小到用笔结体,大到章法气韵,直言不讳指出问题所在,并指出学习书法的正确方法和路子——坚守传统,以古为师。在先生指导下,弟子们日有所进,多次在全省、全国大展中亮相。为此,弟子李寅生对老师满怀感激:“6年时间,恩师把书法技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从他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法,更多的是对待书法艺术的态度、对待祖国传统艺术传承的责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1997年,又有各行业的8名青年投师先生。弟子张忠民3万余字的笔记,真实再现了先生的诲人不倦,反映了其为书法事业的无私奉献,也记录下那段翰墨飘香的激情岁月。寒来暑往30年,樊先生分文不取,培养了大批书法新人,其中已有12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张忠民、李寅生分别入展备受书坛关注的中国书法兰亭奖大展,还有数十位弟子加入了省书协。为此,省书协副主席柴建国欣然赋诗:“不设藩篱习一生,赢来名动古尧城。束修无取传薪火,白雪缲成桑又青。”省书协原主席赵望进则言:“樊习一既是一位风格多元的书法家,又是一位桃李成荫的书法教育家。”
  
  痴迷书法
  
  早春二月,晋南大地仍旧冰雪未融。这天,洪洞县一个小山村迎来一批特殊客人。他们聚集在一张临时拼凑的书桌前,或信手点染、纵情挥洒;或驻足品味,细细点评,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墨香四溢。这是樊习一先生在大弟子范珍明家例行辅导时的情景。在每月轮流做东的学习中,无论是闹市陋室,还是乡村茅舍,先生都欣然前往。他不但注重学生书法技法的学习和学识素养的积累,还提倡他们走进自然,走进最本真的生活,从大自然的物象上受到借鉴和启迪,在青山绿水、自然景观中汲取天地之灵气,获取人文气息的滋养。先生还时常勉励学生:“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因此大家都把学习古诗词作为兼习的日课。渐渐地,学子们腕下少了浮躁之气,多了纯朴典雅之风。培养学生的同时,先生也十分注重自身的磨砺与提升,在“教学相长”中不断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发展。他常常从年轻学子身上感受一份热情和活力,“不薄今人爱古人”,既师古贤,又师今人,其中包括年轻人,“选择了书法,就要把自己‘嫁’给书法,一直走到生命的终止”。每当夜阑人静,先生或临写古帖,与古人对话;或挥毫创作,在满纸云烟中抒发自己的性情,常常在笔墨氤氲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感动书法
  
  无论在北风呼啸的夜晚,抑或细雨飘洒的清晨,常有人叩响先生的门。他们或从农村来,脚上还沾着田野的露珠;或从机关来,眉宇间还带有一丝处理公务的疲惫。前来拜谒,只为得到先生赐教。每每于此,先生总是非常感动,感动于他们对书法的痴迷,感动于祖国传统艺术后继有人。在安徽合肥兰亭奖的颁奖现场,看到数以万计热衷书法的青年人,看到不少获奖者都是年轻人时,内心更充满了欣慰和感动。也因为这份感动,退休在家的先生告诫自己丝毫不敢懈怠,总想着为书法事业的普及发展再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目前,先生正致力于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学书法传承书法,“我爱书法,更爱年轻的书法人。芳林陈叶换新叶,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弟子不必不如师’。我愿与有志于书法艺术的年轻人携手同行,使中国书法这条艺术之河川流不息、奔腾向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做最好的自己--胡适论青春与理想

作者:胡适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青春、人生与理想的篇章,其中包括胡适对年轻人在思想修养、能力提升、个性培养等方面的建议…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