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古典烟雨——青年画家霍国刚印象
时间:2010-11-04 22:33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崔海昀 点击:
次
悠悠的岁月长河,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梦想和希冀,流淌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年轻的霍国刚,一次次走进历史的尘封里,去神晤远古岁月中那灿若繁星的名字,用一支画笔,捕捉萦绕于青山绿水间的那份洒脱风雅、那缕精神气韵。 2007年冬天,品味风
悠悠的岁月长河,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梦想和希冀,流淌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年轻的霍国刚,一次次走进历史的尘封里,去神晤远古岁月中那灿若繁星的名字,用一支画笔,捕捉萦绕于青山绿水间的那份洒脱风雅、那缕精神气韵。
2007年冬天,“品味风雅——霍国刚中国画作品展”在鼓楼广场“晋宝斋”举行。漫步展厅,不由被一幅幅作品中所氤氲出的古典艺术韵味所吸引,《竹林七贤》、《惠风和畅》、《寒江独钓》、《板桥听竹》等作品,无一不抓住了每个古代人物的精神内涵、风采神韵,使他们各具情态、跃然纸上。久久驻足于这艺术的长廊里,不由被一个年轻画家对生活、对艺术的思索和颖悟所打动。在这个多元且浮躁的社会里,能以这样一份淡泊情怀,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孜孜矻矻,不懈求索,实令人感叹不已。
霍国刚的童年时代是在乡村中度过的。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赋予他淳朴的性情,使他以一颗纯净的童心,观察着身边的世界,获得了最初的艺术体验和灵感。
乡村的傍晚,夕阳洒下一片金色。活动课时间,是校园里最欢乐的时光。上完一天课的孩子们,尽情释放着爱玩爱闹的天性,跳绳的、打球的、嬉闹的,处处欢歌笑语、生机勃勃。此时,学校组织的音乐、美术、写作等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进入自己的活动时间。校园的一隅,霍国刚正对着画板凝神沉思,构思着心中的一幅画面:晨光熹微的乡间土路上,三三两两的孩子正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他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开得正旺的油菜花儿,早起的庄户人,已扛着锄头在田间忙碌。这幅充满乡土风情的图画,表达了儿时的霍国刚对乡村之美最真切的触摸和感知。
一个孩子拥有乡村度过的童年,是幸会的际遇。沐着田野里充沛的阳光,浸着丁陶山水丰厚的人文资源,霍国刚如一颗小树无拘无束地生长在天地之间。闲暇时,在部队转业的父亲会拉起二胡,或吹一口悠扬的笛子遣兴,美妙的音乐,回荡在霍国刚幼小的心域里,启蒙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向往。父亲说:“术有专攻,人有专长。不要面面俱到,专一门就可以了。”父亲认为,在绘画方面颇有天赋的儿子应以此为努力方向,学一门自己的专长。从此,霍国刚童真的眸子里,映着山川田野的秀美、乡村巷陌的古朴,他用心观察着世事物象,一支不离身的画笔,抒发着心中的爱和对生活的种种感受。
1991年,霍国刚来到大山深处的隰县师范学校求学。在学校组织的第一次学期考试中,霍国刚在美术方面取得的成绩,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他在绘画方面表现出的天赋,更得到了美术老师的特别青睐。当时,有位从北京下放至隰师的毛贞元老师,一下子记住了这个聪慧的学生,对他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要求。毛贞元老师是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的弟子,1958年被打成右派后下放到山西作美术教师。有毛老师的指导,霍国刚在为人为艺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收获。毛老师有每天出去写生的习惯,每次,都要雷打不动地叫上霍国刚。于是,常常可以看到傍晚或午休时间,霍国刚背起画板、拿着画笔随老师走入林海深处。连绵起伏的大山、汹涌的林涛、古朴的土窑洞、觅食的山雀,在他面前展开了大自然神奇的画卷。一幅幅取法自然、气韵生动的写生作品,就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沐着山间的清风完成了。写生,成为他求学生活中的“日课”,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创作功底。
在省城教育学院艺术系几年的求学,无疑在霍国刚面前打开了一扇更加新奇多彩的艺术之窗。他以自己的执著与勤勉,系统地研读了世界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品读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传记和他们的美术理论。艺术大师们的传奇经历和人生遭际,常使他动情落泪。面对画板,他默默思索着艺术,思索着自己的创作方向。
走出大学校门,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接受前沿的美术信息和创作理论,他曾当过几年“北漂”,从各个渠道汲取不同流派的艺术精华,不断充实自己的创作内涵。在创作和实践中,霍国刚深切地感到:“中国画离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期间,他博览群书,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并在大量临习古人经典画作的同时,注重借鉴现代名家范曾、王西京、袁武、马寒松、蔡超、于文江诸先生的技法和内蕴,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艺术养分。是得到了赵孟頫的神韵,还是大画家范曾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的画风触动了他的心灵,抑或王西京的人物画引起了他的共鸣?霍国刚渐渐确定了以人物画为对象的创作思路,进行孜孜不倦地艺术探索。他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底蕴,以一个青年画家特有的体验和感悟,赋予一系列古代人物新的视角、新的生命。
雨打梧桐的夜晚,淅沥的雨声,带他走进魏晋间的那片竹林。阮籍的佯狂和隐忍,嵇康的豪气和壮烈,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的风流倜傥、放旷不羁,赋予那片竹林千年的翠色。多少年了,也许就在等这一晚,等这一个神晤的时刻。霍国刚仿佛穿越苍茫时空,与他们相遇于薄雾轻笼的竹林,领略着他们纵情酣歌、举杯畅饮的豪爽个性;捕捉到了七人眉宇间不同的神情气韵。于是,他研墨调彩,在满纸云烟中,《竹林七贤》留住了一种精神、一份风雅、一抹神韵。
在浙江苕溪的大山里,“茶圣”陆羽正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芒鞋,于青山绿水间悠然独行。他杖击林木,手抚流水,诵经吟诗,采茶觅泉,一派山野情趣。循着一缕茶香,霍国刚与陆羽相遇于青山绿水间,走进了陆羽的《茶经》中,品味着他融入儒家学说的独特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体味着他“唯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的淡雅情怀。《煮茗图》把一位鄙夷权贵、清静淡雅、乐山乐水的古代文人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丑石赋》,是他从网上一篇文章中受到启发,而触动心灵、有感而作的。此文大意是:祖居塞北的一块丑石,“隐陋容兮沉河谷,怜微才而处荒寒。”一日“琢而成砚”,便“登雅堂兮观文礼,伴佳人而游芳林”,最后发出感慨:“诚不世之遇也,同吾者鲜矣,虽丑何怨?”霍国刚此画以一颗艺术的禅心,透过禅的意境来看现实生活: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品不到人生的浓香。不为金钱所贪,不为名利所累,面对逆境泰然处之,积极乐观地干好每件事,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就会获得心灵和精神的大自在。
霍国刚喜好结交朋友。朗月当空的夜晚,他常与三五朋友聚在一起,开怀畅饮。在把杯换盏间,进行倾心的交流与艺术上的切磋,体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情谊。微醉中,心境透明而澄澈。是谁弹起了伯牙“高山流水”的曲子?在优美绝伦、不绝如缕的琴声中,霍国刚感慨道:“我不刻意寻找知音,但希望每天都遇到知音,被感知被感动。”如此暖意的夜晚,如此醉心的一杯,只一口,品味人生百味,笑看风过云清。
作家张行健曾为霍国刚撰文:“他把自己的气度和才情均收到谦和与平缓的慎重里,他不会以已有的成绩而得意,也不会为某个缺失而气馁。他能沉下心来,且沉潜到他的完全可以叫做事业的美术创作的庄严和圣洁中去,在极力且执著地守卫心灵深处还非常质朴、非常优美的精神家园。”霍国刚的《寒江独钓》正合了他对艺术的圣洁之心。此画描绘了一个鸟绝人灭,江雪千里,蓑翁独钓的孤寒之境。他说:“从艺之路是寂寞之路,需耐得住清贫、抵制住种种诱惑。”多年来,他苦心孤诣,以默默独钓的精神,“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和追求。
晋南的春天,草长莺飞,白杨吐翠。宽长的画板前,霍国刚正挥毫泼墨、潜心作画。他以对艺术的执著和沉醉,从历史的汤汤长河里汲取古典文明,留住了古人的精神气质,留住了千年竹林里的一片雨声、一蓑烟雨……
霍国刚个人档案:1975年生于山西襄汾。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临汾市美协理事,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协委员,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1998年毕业于山西省教育学院艺术系。作品多次入选省、全国展览并获奖,并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个人、报刊、画集收藏或发表。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