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一个士兵的成长

时间:2009-07-07 22:48来源:《读者》(原创版)09年第7期 作者:刀口 点击:
几十年过去了,老兵已从黔江区武装部退休,按他的条件,完全可以在城里安居,可他却偏偏选择了到川湘公路边的老屋定居。在那公路边上,他还在等什么?等又一支大军的出现,还是等那永远在召唤他的士兵情怀? 老兵朱元斌,76岁,现居重庆市黔江区川湘公路边的月亮潭。

 

    我是在川湘公路黔江段寻访到这个士兵的。他参军已60年,堪称老兵。他住在路旁一幢土家族木屋里,堂屋照壁上,贴着毛泽东和十大元帅画像,“每年春节前,我就去新华书店把他们请回家。”一个“请”字,道出画像中人物在老兵心中的分量。老兵通文墨,是在部队学的。
60年前,他在这条公路上参军了。
那是1949年冬,他16岁,还是个放牛娃。那天,村头走过一队人马,一个当官模样的人对他说:“小鬼,能不能把我们带到郁山镇去?”“我看他们带了枪,不敢不答应。”原来,这是一支国民党溃军,刚在湘西吃了败仗,退入川东,准备撤往重庆。当时他并不知道,人民解放军的西南战役已经打响,国民党守军土崩瓦解。
去郁山的路不好走,雨水将公路泡得稀烂,有些地方烂泥巴淹到膝盖,国民党军队又是骡马又是炮,个个滚得像泥人,“还好,到郁山镇后,他们把我放了。”
往回走,迎面又过来一支队伍,他赶紧往树林里躲,对方叫开了:“小鬼,别怕,我们是解放军!”他不懂。对方说解放军就是八路军,他仍不懂。一个高高壮壮背手枪的军官说:“八路军就是早年的红军,明白了吗?”这下他听懂了。军官问:“看你滚一身烂泥,干啥去了?”他说刚带了一支队伍去郁山镇。军官又问:“家里还有什么人吗?”他一愣,想哭:自己半岁时母亲死了,4岁时父亲也死了,他成了孤儿。“那你还回去干啥?不如跟我们一起打到重庆去,愿意吗?”他反问:“有饭吃吗?”军官大笑:“有,管饱!”于是他大声说:“要得!”
就这样,他在公路上参军了,没有入伍登记,没有体检,甚至没发枪。这一天是1949年11月15日,“我一辈子都记得,那是孟指导员告诉我的。”
孟指导员就是那个军官,叫孟志清,东北人。他参加的这支部队,是第四野战军47军141师423团第9连,全连几乎都是东北人,且有不少是朝鲜族。
遇到的第一仗是打白马山。战斗打响,孟指导员就把他交给团后勤股的徐股长。前面枪炮声响成一片,徐股长说:“小鬼,我叫你跑你就跑,叫你卧倒就卧倒,明白吗?”又说:“老兵怕机枪,新兵怕大炮。你不要听到炮响就乱跑,懂吗?”
他只晓得点头,其实哪儿懂!
白马山打了三天,他跟着徐股长往上冲,离一线部队近则四五十米,远则一两百米,炮声之响,枪声之密,吓得他浑身颤抖,可看看徐股长镇定地指挥后勤股打扫战场,他有些不好意思。所谓打扫战场,就是收整枪支背包,押解俘虏,牵骡马等。骡马太多了,都是为国民党军队运送枪炮的,枪一响,几百匹满山乱跑,哪里牵得完!更多的是尸体,“头一次见到那么多血,那么多死人,脑壳整天都是昏沉沉的。”
随部队打到重庆后,423团又在朝天门码头坐轮船到涪陵休整。在涪陵,他正式领到崭新的军装,发了枪,那是一支日本三八大盖,装上刺刀,“比我人还高”!当时部队思想教育抓得很紧,孟指导员给新战士们讲为什么当兵,为什么打仗,“我脑壳才一下亮堂了,当兵不光是有饭吃,还要为穷人守天下哩!”
他参加的第47军是一支劲旅,前身是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时组建的红五军,肖克、王震都曾任过指挥官,抗战时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359旅,以开垦南泥湾闻名于世;抗战胜利后挺进东北,编入林彪指挥的第10纵队,后按中央军委统一命令,改编为解放军第47军,辖139、140、141三个师,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队伍。
“在涪陵没休整多久,我们就前往湘西剿匪。孟指导员传达了上级命令,说湘西虽然解放了,但敌人又到处搞破坏,我们要去收拾他们!”
部队从涪陵坐船到湖北洋溪,然后行军8天到达大庸(现张家界),再从大庸到桑植。桑植是贺龙元帅的家乡,众多土匪利用险要地形割据一方,风高放火,月黑杀人,为害乡民,“但一遇到我们,他们哪儿是对手!刚开始仗虽打了不少,但消灭的土匪不多,因为他们就混在老乡中间。后来部队广泛发动群众,把土匪孤立起来,仗就好打了。”
在湘西茅坝,他所在的9连把一股土匪包围了。进攻时,他求战心切,冲在最前面。土匪的枪响了,他赶紧卧倒,与土匪对打。三八大盖是单发,他稀里哗啦打完一排子弹,因嫌枪身太长,就起身换弹夹,结果挨了一枪,“打在我腰杆上,血把棉衣浸透了。我倒下时,脑壳还清醒,听见赵副连长在喊我的绰号:小朱儿负伤了,机枪掩护!后来就啥也不知道了。”那一仗,9连消灭了200多个土匪,赵副连长还把他背下战场。
许多年后他才知道,第47军在湘西剿匪立下大功,后来名噪一时的电视剧《湘西剿匪记》和《乌龙山剿匪记》,就是根据47军的剿匪事迹改编的,全军共歼匪近10万人,肃清了在当地存在数百年的匪患。
当他从桑植县团卫生队养好伤归队时,发现连队战友少了四五十个,心中不禁一紧,以为他们牺牲了。赵副连长说,没牺牲,你还不知道吧,朝鲜那边打起来了,咱们连的朝鲜族战士响应号召,全部参战了,孟指导员也去了。
1951年2月,他也跟着部队去了朝鲜,“从长沙乘三天三夜的火车到丹东,整训一周后,在一个叫九道沟的地方蹚水过鸭绿江,经新义州、平壤到达仁川。”一路都是昼伏夜行,因为美军飞机太厉害,哪怕夜行军,也得每隔三五十米设一个防空哨,只要防空枪一响,大伙儿就得赶紧隐蔽。“说实话,在湘西剿匪,用的是轻武器;到了朝鲜,才真正见识了什么叫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钢铁啊!飞机、大炮、坦克、燃烧弹、凝固汽油弹、高爆炸弹,什么都遇上了!”伤亡很大,在湘西时,连里牺牲几个战士,是桩大事儿;可在朝鲜,牺牲的人真是太多了,“就说我们9连吧,从湘西出来的老兵几乎换完了。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战友叫王大明,头一天还是二班班长,第二天就提升为副连长,第三天便战死了。我们虽然流了太多鲜血,但敌人也遭到毁灭性打击!”
第47军入朝后,先后在金城、临津、开城、西海岸等地与美军王牌骑兵第1师、陆军第3师和英联邦师等厮杀,歼敌22000余人,涌现出郝志新、净成恩、马一钧、李太林、陈启瑶等战斗英雄,舍身救儿童的罗盛教也出自该军。“我认识罗盛教,他在141师侦察连当文书,矮个子,脸圆圆的。”他回忆说,“我曾在团部当通讯员,和他打过几次交道,没想到他能有那样的壮举!”
电影《英雄儿女》的编剧,就是第47军政治部秘书科科长毛烽。影片中王成的形象,以47军许多英雄为原型:418团战士滕桂桥拉响爆破筒与20多个美国兵同归于尽,422团连长杨宝山抱起大石头与敌人同归于尽,421团机炮连长王德山握着手榴弹冲入敌群……“《英雄儿女》我看了不下30遍,每看一次都流泪。”说到这里,他问我,你还记得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吗?就是王成所在的排在参加最后的反击时,战士小刘为了让部队通过障碍,毫不犹豫地趴在铁丝网上。“这可不是虚构的,他就是我的战友腾明国。”
腾明国牺牲在攻打老秃山的战斗中。
老秃山原名上浦防东山,因敌我反复争夺,山上草木皆无,故名。攻打老秃山前,“我坚决要求从团部回连队,因为战斗减员太大,我作为老兵回到9连后就当上了爆破队长,带领10多个新兵实施炸开通道的任务。”
进攻开始后,9连很顺利,“我带领爆破队主要是炸铁丝网,炸开通道后很快冲了上去。敌人个子大,咱不和他肉搏,就用冲锋枪、手榴弹干,全歼西北山脊的敌哥伦比亚营第3连……”
但腾明国率领的3连11班就没那么顺利了。他们连续爆破六道铁丝网,炸第七道时,炸药包和爆破筒用完了,而这道铁丝网是呈圆筒状铺设的,手榴弹根本炸不开!这时冲锋号响了,为保证大部队通过,腾明国跃身趴在铁丝网上高喊:“从我身上冲!”随后,爆破队其他4人也扑向铁丝网。大部队踩着他们的身体冲上山顶,腾明国的11班全体壮烈牺牲!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兵,那得血里滚九圈,火里滚九圈啊!”老兵感慨道。1953年7月27日,喧嚣的战场突然沉寂,“这一天,停战协议签订了。傍晚,我走出坑道,看到太阳正在落下,云像血一样红。看着那片云,我突然哭了。那都是我的战友在天上的血呀!”
1954年9月,他随47军回国。列车过朝鲜新义州时,有人喊:“同志们,前面就是祖国了!”那一刻,车厢里欢呼起来。祖国,一个多么让人激动的字眼!祖国,你的儿子回来了,我们没给你丢脸!
全车人泪流满面。
几十年过去了,老兵已从黔江区武装部退休,按他的条件,完全可以在城里安居,可他却偏偏选择了到川湘公路边的老屋定居。在那公路边上,他还在等什么?等又一支大军的出现,还是等那永远在召唤他的士兵情怀?
老兵朱元斌,76岁,现居重庆市黔江区川湘公路边的月亮潭。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

作者: 卢一鸣

《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从六大方面19个点,并附以通俗易懂的社会案例,将如何走出自卑的建议呈阅纸上。…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