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刚真忙。奥运会期间,有记者好不容易“逮”着他,见缝插针试图在车上采访,他急得几乎跳脚:“哎呀,不行不行,我就指着这点工夫补觉!” 奥运结束后,张继刚依然忙得不见踪影。 最终,在张夫人的“斡旋”下,采访时间敲定,却是定在国庆长假期间。对于双方来讲,都有些无奈,却是不得已。 9月29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奥运会、残奥会表彰大会。电视镜头一一掠过几张熟悉的面孔,有张艺谋、陈维亚,当然,还有张继刚。 头天深夜,张继刚提前一日从深圳返回。在那里,他做了一次讲座——“文化的力量”。奥运结束后,他一直深思这个问题。浩浩荡荡中华5000年文明视觉盛宴之所以令全球瞩目,引起中国文化热潮,说明了什么? 作为一名军人,他认为:“说明文化的力量,就像枪一样,同样捍卫祖国的尊严。” 祖国、民族、责任……这些大的字眼放在多数人身上,或许只是宏观概念。但于张继刚,却是一个微观世界,可以细分无限。比如一束灯光、一段音乐、一组舞蹈动作、一张舞美造型图……汇聚起来,便是一段壮丽山河。而“责任、光荣、使命”早已形成一种生命状态,分分秒秒,每时每刻,尤其这几年。 “奥运开幕式结束后,各色人等跳出来抢功,这个创意是我的,那个创意是你的,甚至扫大门的也来摘果子……其实我们看到的闪光点,多出自张导,但他却保持沉默。”奥运运营指挥中心,一位老师略有不平。 奥运会开幕式11个节目中,张继刚负责7个,包揽整个古代文明部分。紧接着,便是残奥会开幕式及闭幕式。据同事介绍,8月8日深夜,奥运开幕式成功谢幕后,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唯有他一个人闷头抽烟。为什么? 因为越成功,压力越大。上面要求“两个开幕式同样精彩”,然而资金有限,人手有限,无法进行现场排练。仅仅20天时间,却需要捧出另一场精美绝伦的盛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开会,张导对我们说,我们一定要达到:无论爱我们的、反对我们的、嘲笑我们的……最终都被我们感动。”另一位老师说。 “怀疑吗?” “坦白来讲,有怀疑。但最终,我们确信无疑。”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大型仪式结束后,总被不绝于耳的声音裹挟,即便我们引以为傲的奥运开幕式。然而,残奥会的开幕式,令国际最刁钻的评论人士也闭上嘴巴。 “我们共同走过许多年,深知什么最珍贵。”老师们说,“他的责任心要求他3年开1万多次会,每天奔走于3个会场。别人可以只来半天,甚至点个卯就走,他必须参与全部。无论彩排还是现场,别人可以谈笑聊天,他不行,必须戴着耳麦全程指挥。因为唯有他一人才具有全方位的驾驭能力,从调度、舞美到音响对接、灯光对接……” “他是一个天才,非常不容易。”末了,大家总结,“只是,他什么也不说。” 本以为尘埃落定,然而,这些窃窃私语的声音,却令这位军人艺术家变得扑朔迷离甚至莫测高深起来。此时此刻,再用简单的思维诠释这份成功,便会显得肤浅及单薄。 正在猜测间,张继刚已从人民大会堂赶来。一袭便衣,中等身材,神情清峻。 同事们喊他“首长”,但他并没有首长的威严,态度谦和。说话时,微微眯上眼睛,语速很慢,很疲惫的样子。烟抽得很凶,为了提神。 身体的透支,已经非常明显,周围人对他说得最多的亦是“保重身体”。生命很轻,使命却一再负重,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尽管心力交瘁,然而——“累,却有无限荣光”。 犹记得“千手观音”诉讼结束后,面对“千手舞出万般麻烦”,张继刚曾经陷入困惑,最终明白一点:“原来爱我们的、恨我们的、甚至陷害我们的人,都是天使,时刻鞭策我们,追求更好。” 残奥会开幕式后,张艺谋打出“100分”,然而张继刚却说:“充满了遗憾,如果能再多给我几天,如果能……” 他是一个登山的人。他的一生,都在“高山仰止”与“一览众山小”中更迭。 他亦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永远与完美一衣带水,隔水相望。峰顶只是相对,完美亦是无极。说到底,这是一种比较悲观的人生,因为你永远无法登顶,也永远无法上岸。然而,这正是他幸福的根源,亦是痛苦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