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有内功才能成功
时间:2010-11-05 17:33来源:《中国青年》 作者:王莉 点击:
次
纪连海,42岁,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老师。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纪连海走出了中学教师的幽静生活,走进了喧闹的传媒视野,成为观众和媒体追捧的学术名人。他创造了百家讲坛的四个第一:第一个敢于用评书风格正说历史的人;第一个登上百家讲坛的中学教
纪连海,42岁,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老师。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纪连海走出了中学教师的幽静生活,走进了喧闹的传媒视野,成为观众和媒体追捧的学术名人。他创造了“百家讲坛”的四个第一:第一个敢于用评书风格正说历史的人;第一个登上“百家讲坛”的中学教师;打造了“百家讲坛”自创办以来收视率第一的成绩;此外,他还是“百家讲坛”迄今为止唯一仍然站在中学讲台上的主讲人。
记者:有人说,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合力的时代,一个人的成功更多的是合力的结果,如果没有“百家讲坛”,也许您依然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中学教师,默默地在教坛上耕耘。对此,您怎么看待媒体对您成功的作用呢?
纪连海:媒体是外力,哲学上不是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吗?光靠外力是不行的,电视上风靡一时的选秀活动,红极一时的明星,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都成过眼云烟,能走向成功,并且持续成功,是需要内功的,有内功才能够成功,没有内功,出名也只是短暂的。
记者:您能结合您的个人经历,详细谈谈吗?
纪连海:我曾先后在北京昌平一所初中、昌平二中、北师大二附中三个学校任教。最初我任教的初中是所新建成的学校,生源、条件都很有限,但我坚持研究学问,琢磨着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昌平二中时,也一直在勤学苦练,不断琢磨教学方法,正是由于不断学习积累,勤学苦练,2001年北师大二附中面向全国招聘中学教师时,我才能够从应聘的一百多名教师中胜出,留下任教。
来到北师大二附中之后,我更是深深感受到知识不够,因为这里的学生太优秀了。以前只需要知识面广,现在还要有深度,有独到、高深、与众不同的见解,否则,就无法面对学生。讲课光靠嘴皮子是不行的,必须在某些方面让学生追不上,所以就不断给自己充电,正是这种积累的结果,给我的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者:您是怎么走上媒体的?
纪连海:我走上媒体,关键的一步是学生阎天(其父阎崇年,史学专家)提供了一次机会,那孩子我只教了他一年,总共也就五六十个小时,在分开三年之后,当“百家讲坛”的节目编导偶然一次找他打听有没有老师可以推荐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你想想,教他的老师是很多的,但他独独想到了我。至于媒体,那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电视与网络能把好的一面放大多少倍,就能将坏的一面放大多少倍。如果说媒体是伯乐的话,我倒认为即使没有“伯乐”,自己也要做好“千里马”,毕竟伯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所以,我常常对学生说,要想超过我,得先坐好十年冷板凳,没有内功,不踏实学习研究,是不能有所成就的!
记者:登上“百家讲坛”之前,您在中学默默无闻地教了19年书,在此之前您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纪连海:其实在登上“百家讲坛”之前,我在中学教书,至少圈内人还是很认可的。我没有想到要出名,但想到了在学术上是要有一番成就。所以才会苦练内功。
记者:成名是否改变了您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的生活?
纪连海:走到今天,我不太关注外界的追捧,网络上表扬也好,批评也好,对我而言,更多的是把观众和读者的期待作为动力,要求自己更加严谨,更加进步。改变嘛,也没有什么,大家都知道我依然是中学教师,这学期我一周12节课,忙的时候一周20节课的也有,每周一、二、三、四都在学校,周五从事教研,校内的时间是给学生的,校外的时间是自己的。学校不要求坐班,但我每天都是5:30起床,6:50到校,像今天我的课是9:20上,我依然按老习惯到校,中间的两个多小时用来备课。所以说,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
记者:您如何定义成功?您认为自己成功了吗?
纪连海:在我看来,成功的定义就是干一行,爱一行,成功不一定就要轰轰烈烈。对我而言,教师是一个良心活儿,我要好好干,让学生放心,家长放心,社会放心,这样自己才能放心。快乐积极地生活,带着良好的心态高兴地去工作,把自己的愉悦带给学生,带给同事,每天鼓励自己:我做到了,我成功了,我这一天很有意义,我就很快乐!
记者:媒体上对您的称呼有学术明星、学术名人等等,您更偏爱哪个称呼?
纪连海:(笑)就是北师大二附中历史老师纪连海,这个大家都知道!不能忘本啊!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