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我不是什么领导,领导另有其人呢。我几岁起就一直在兼顾,同时做两样以上的事情,是很忙乱,但也一直做下来了。 羊城晚报:有网友说,你一毕业,封新城就把你拉过去做副主编,很容易引起那些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的员工不满,这等于无形中在给你树敌。你觉得呢? 蒋方舟:我已经在《新周刊》做了几年的事情了,起初只是拿稿酬,后来就有薪酬了。此前因为还在上学,做的事情不是那么多。我崇尚简单的人际原则:最大的善意,直接的表达。 羊城晚报:封新城跟媒体透露过,你当副主编后,“将主要负责采编工作,当然也要写稿子”。也有读者期望你能给《新周刊》带来更新鲜、清新的改变,你有什么想法? 蒋方舟:现在谈这些都太早。 羊城晚报: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的“三把火”是什么? 蒋方舟:我没有三把火,目前主要是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 【记者手记】 早熟的苹果好卖却缺少了点什么 作为蒋方舟的同龄人,几次接触下来,记者最大的感触莫过“成熟”二字。而作为旁观者,回看一下蒋方舟的生活,看书、写作、学习、出席活动、拍广告……想想都累。 蒋方舟的存在从“天才”、“神话”,再到被贴上“早熟”、“破格”等标签,争议随着年龄渐大而声音越多。在质疑者的眼里,很少有人会相信,在一个个“童星”逐日淹没的年代,“伤仲永”的故事居然没有在她身上对应着上演。面对怀疑,蒋方舟最多的回答和态度是“不在乎”。从7岁到22岁,蒋方舟一直在寻求自己可以突破的极限,她确实很努力,阅读和写作从未停止。 她也希望自己能和普通的同学一样,但名气的光环让她的青春缺乏特有的欢乐和迷茫记忆。看了太多超越年龄的书,也写了许多与年龄不相称的文字。有人说她“早熟”,她却欣然答曰:“早熟的苹果好卖。” 她也说,坚持所谓的理想,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自由、时间、爱情等等。而作为同龄人,由于上学很早,记者19岁就读研究生时,导师一眼道破别人艳羡的本质:“孩子,你没有童年。”这跟蒋方舟的苹果道理一样,早熟的苹果好卖,却缺少了点什么。 (来源: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