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青年爱国诗人王华:谈谈知人论诗(2)

时间:2012-08-20 15:45来源: 作者:国文社小安 点击:
袖里新诗十余首,吟看句句是琼琚。 如何持此将干谒,不及公卿一字书。 由于行卷的盛行,确实使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崭露头角,为登进士第创造了重要条件。但是这种做法到了唐代中后期,其弊端显现得越来越突出。

  
  袖里新诗十余首,吟看句句是琼琚。
  
  如何持此将干谒,不及公卿一字书。
  
  由于行卷的盛行,确实使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崭露头角,为登进士第创造了重要条件。但是这种做法到了唐代中后期,其弊端显现得越来越突出。好多出身寒门的读书人,由于靠不上所谓的名公世卿及文坛上有声望地位的人,虽然有自己认为比较优秀的诗作却行卷无门,好多真正有才华的人却得不到别人的延誉。如晚唐诗人杜荀鹤虽有诗名却找不到行卷之人,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地投考,一次又一次地落第。无奈中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的慨叹。
  
  至于说“公荐”,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从《唐摭言》卷六《公荐》的第一篇故事中就可以看到,在正式考试之前,只有判卷之后才能确定的名次,事实上早在判卷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杜枚的《阿房宫赋》写得虽然非常好,但因为在太学博士吴武陵之前更有他人请托,他只能屈居第五名。尽管那人的操行很差,可是主考官崔郾毕竟答应了自己的同僚,录取自然成了不容更改的铁定事实。可见唐代科举考试的录取在很大成分上取决于考场之外,而不是考场之内。
  
  当然了,如果冷静客观地分析行卷与公荐的做法,也不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有行卷和温卷这个程序,在试卷之外多了一重考量的要素;有公荐这种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避免在“目眩而不欲视,心废而不欲营”情况下由于判卷有误而遗漏人才。但是,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弊端大于益处。主要表现在行卷和温卷有可能出自他人之手,公荐有可能假公之名而行徇私之实,到了北宋时期,逐渐出台了类似糊名、誊录、别试等措施,从而杜绝了考场之外的因素,保证了科举考试程序上的相对公平。
  
  大家可以看下这个介绍就可以了解唐代为什么很多诗人写诗自荐,孟浩然也写过首比较出名的自荐诗撒。
  
  还是再分析两首诗吧
  
  再来看看刘禹锡的两首桃花诗: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大家看看这两首诗,本意如何?
  
  一般人认为诗人的性格敏感而脆弱,不堪一击;事实上,这说法不说它错误,也是极为偏颇的。因为我们只要把曾被大诗人白居易称为诗豪的刘禹锡请来自述,这信口开河式的话头自然便不攻自破了。
  
  中山人刘禹锡,也有说他是彭城即今徐州人的。他一人曾顺利地考取了进士和博学宏词两科,可见在青年时他就掌握了多方面的才能。后来王叔文执掌政权,他跟大文豪柳宗元一起参加政治改革方案的磋商和草拟,并深受重用。然而没过多久,他们掀起的那场史称“永贞革新”的政治改革便夭折了;刘禹锡也被贬谪到郎州任司马一职。
  
  这次政治打击无疑使诗人受到了很大伤害,幸好生性倔强的他很快便从落寞中出脱,从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中得到了诗学营养,创作了十多篇跟当地民间事件相关的《竹枝辞》。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分量的诗篇,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风俗特征和人文信息,在文史学和民俗学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过了许久,他才被召还朝廷任事,但这已是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之事了。
  
  该诗表面上说的是看客,其实都是指那些打击诗人的政敌。因此诗人控诉说,你们这么得意,还不是在扼杀了我们这些为国家谋利益者的政治命运而得到的吗?而这,又哪里值得我刘禹锡稀罕呢?!可见,这诗表面上不无含蓄,但它骨子里却是颇具拼杀力度的。
  
  14年后,终于从贬谪地回到了京城长安的刘禹锡,当年春天他又去游赏玄都观里那正在盛开着的桃花。刘禹锡又写了后面那首。
  
  诗人尽情调侃乃至嘲笑那些一时得志的小人,并不无昂奋地宣称:你们都已到哪儿去了呢?而我刘禹锡如今又回到京城来了!
  
  刘禹锡的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政治斗争的讽刺诗,假如读者完全不知道他们的背景,根本就无法从诗的本身看出其意念。因此,了解一首诗不能单从诗本身入手,还需将他的背景加入考虑。
  
  这亦说明事物不可以独立地看,须与其所在环境一并结合,才可以正确认识事物,换句话说呢,就是要以全局来看待事物。
  
  以上内容其实是我在《诗词五论》之全局论里谈到的比较简单的一部分,还请各位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完善我的诗词观。
  
  今天聊的这些都是我在全局论里面谈得比较简单的一部分,属于全局论之一部分。
  
  大家刚才谈到写诗是个人心境的表达,所以有时不一定就符合格律,我给大家看一首打油诗。
  
  《闻北京特大暴雨有感》
  
  何方孽龙过燕山,紫禁城里水如天。
  
  万民无奈化鱼鳖,夏雷震震落幽怨。
  
  历史罕见越百年?一片汪洋都不见!
  
  人民公仆忙谴责,不如虔诚往南海。
  
  观音宝瓶收洪水,送与非洲除大旱。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大暴雨王华写于深圳)这首写了10句,这个没有按近体诗规范写,不是七律可以算作七言吧,呵呵也还有点韵脚的。当然大家功底深厚的话,戴着脚镣也可以跳起美丽的舞姿。讲得不好,还请大伙多多包涵。
  
  互动在线:
  
  小辛:泥泞清香草露间,无邪手映柳垂畔。渡河两岸鱼相戏,虹霞彩映影成双。请教下王华,这个你是怎么看?
  
  王华:小辛这首不是七绝,按照刚才我给的那个七绝格律来写就是“首句平起入韵式”的七绝。再来看看七言古诗。七言古诗,是对七古和歌行的统称。古人所谓七言,并不是说全诗每一句都是七个字,而是只要诗中多数的句子是七言就可以了。七言古自有平仄。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杂以律句!七言古诗则有句脚多用三平调、句中不避孤平之类的讲究结论是:不符合诗的要求,打油诗也需要有韵脚的,多多练习,把概念搞清楚。把特点搞清楚,想写七言绝句就按照七绝的格律写,写七言古诗就按古诗要求来写。可以多分析古人的佳作,多加练习。
  
  幻楠:好吧请问可以帮我看一下我的调笑令吗?狼啸,狼啸,震苍穹痴狂笑。雪崖头天月霆,极寒最染树青。青树,青树,峭壁瘦石高处。《调笑令》——小楠
  
  王华:这个韵有了,字数也符合,平仄还需商榷。
  
  讲师简介:王华,国文社古文指导,著名青年爱国诗人,中文百科资深编辑,中华青年文学社创始人,《青春港》杂志总编。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卡耐基写给魅力女人的12项修炼

作者:戴尔·卡耐基

想要成熟,想要成功,想要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这些都不是幻想,伟大的心灵导师卡耐基先生为女士们提炼的十二条修炼…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