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可能》跟前一本书有何不同?你个人最喜欢其中的哪个章节? 《拆墙》一经面世,受到这么多读者的反馈,我甚至还通过它找到了自己的小学同学,我从未想到。如果说《拆墙》是破,《可能》这本书——和书名一样——并不急于“立”,而是尝试打开所有人的视野。 在打破自己的心智模式的限制之后,人们应该站定脚跟,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什么可能,看看有什么活法,然后才开始迈开脚步。在这个所有人都浮躁、从众、不愿意走心生活的时代,提倡任何一种活法,都有成为下一个盲目追随的潮流的风险——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如果一定要打比方,《可能》更加像一个对于人生的一次抓周,我把我看到的世界可能性放到大家眼前,大家自己选。 2.在书里谈到了人生的四个主题:影响力、爱、自由、智慧,你为什么最关注这几个领域? 不是我要关注这个主题,而是因为对于人生,这是四个最本质的、无可躲避的核心价值观。 心理学认为的人类4大核心价值观是这四个。你今天看到的文化与宗教也围绕这4个——商业、政治追寻影响力、基督教儒家追寻爱、佛教关注自在、哲学科学道教追寻智慧。可以说,这4种追寻是个植根于每一个人类本性的追寻。我不提,生活也会给你提。 当我们谈职业规划的时候,我们更多谈发展空间、薪酬、 企业文化,但是当你站在更高的生涯层面,你一定要把你的职业和你的人生追寻联系起来,所以这4个基本的人生主题不仅无法绕过,还要多提,认真思考,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3.从一个新东方的老师,到一个生涯规划企业的创办者,再到一个畅销书作家,你的心态有什么改变?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对于我来说,这三个是同一个工作。 我给自己定义的生涯使命——在精彩自由的人生里面感悟智慧,并分享给世界。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三个职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开始我是GRE考生,我喜欢背单词,于是就分享单词,变身英语老师。后来希望帮助更多青年人找到自己的方向,于是我开始分享生涯规划,作为咨询师给一人分享,作为老师给一堆人分享、作为作者,给几十万人分享。 你能走多远,就能带你的读者走多远。 4.你在TED的演讲《做生活的高手》曾被转发达数百万次,为什么它如此受欢迎? 我觉得因为两点: 第一,太多人关注自己身边的不足之处,而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高手就是一个“盯紧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敌人”的人。高手的高,不在手上,而在心上。 第二就是我觉得以前讲个人成长的老师们的确各有各的专业,但是都太严肃了。真正有传播力的东西,都不讲术语,只讲人话。因为真理都是简单的。 5.个人成长和心理学的热潮在国内越来越流行,这是否表明现代人普遍缺乏安全感? 如果你看历史,个人成长和心理学一直是人类的永恒话题——只不过以前也许叫做神话、宗教、文化、艺术……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在关注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好。我并不认为这是个热潮,而是人类社会的心跳,一直都在。 但是现代中国人的确相对缺安全感——尤其70、80后,他们生活在一个快速成长变化的社会中,他们从生活中学到的是一步落下,就处处慢人一步(回想一下2001年有钱不买房的人们)。但我们也要看到曙光——在几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积累之下,90后们就很有安全感,00后简直安全感好到我都不安全了! 所以,多说一句,拜托不要把我的书放到成功励志类好吗…… 6.你相信命运这件事么?如果你能够重新选择,还会做一个生涯规划师吗? 不信,我喜欢《英雄本色》里面小马哥说的——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就是自己的神。我不仅希望当自己的神,还希望整理自己的命运,建立自己的信仰,我信自己。 这个问题本身是个傻问题——谁又能重新选择呢?尝试回答他本身就是自虐,不是得意忘形就是追悔莫及。我只关注我能改变的明天——我只会说,明天、明年、未来,我的热情越来越高。 7.你觉得兴趣是天生的吗?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兴趣有天生的部分。每个人的确有“天生的钥匙”打开自己的热情。 但是这个钥匙第一需要自己主动去寻找,不会等你。第二即使你找到钥匙,也仅仅是打开门。还是需要自己往前走。 所以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不仅仅要靠运气,更要靠一套自我管理的方法,这本书里有一章,就专门讲这个。 8.你在新书中提及“在竭尽全力才能生存的日子里,哪里有时间追求梦想”,在高压社会里,年轻人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梦想? 书里有一章叫做“现实理想主义攻略”的部分,专门谈到这个部分。年轻人应该把生活分成三步:生存、生长和梦想。先让自己生存下来,然后让自己生长,获得眼界看到梦想,获得能力能抓住梦想。然后再进入自己的梦想。 9.你提到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如何看待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努力会有小成,大成靠大势。所以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是最好的状态——一方面你收获到应得的成功,一方面你收获到过程。这个过程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而且如果你总保持玩的状态,你会有一双更加敏锐的眼睛看到机会,你的成功几率也会大很多! 10.流浪汉、非洲的志愿者、吃遍全世界的吃货、中国的LADY GAGA,或者在最快乐的那天死去的人……你是否认为上述的种种职业,也代表着“生命的某种可能”? 这都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我们可以带着某一种关于自己的生命信仰,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做很多很多不一样的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可能。 11.新精英的口号是“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这也是你在新书中想要表达的观点么? 这是我一贯的观点,也是生涯规划师群体的使命。其实我的计划是写成长三部曲。《拆墙》打破思维牢笼,《可能》创造可能性,最后一本叫做《成长为自己的样子》,这本书谈该如何实现这些可能。成长三部曲构成了这个“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的系统论述。 12.做为一个生涯规划师,你最痛恨和最喜欢的职场行为有哪些? 作为生涯规划师,没有痛恨和喜欢的职场行为。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那个环境下他最好的最合理的方式,我们要做的是创造更好的行为。 13.如果能够列一个书单,你最想给年轻人推荐哪三本书?为什么? 一本诗集,纪伯伦的《沙与沫》,感受文字与意境之美。 一本杂文,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教会独立思考和态度。 一本……《拆墙》,别被自己的心理玩死。 一个人懂得和自己玩好,懂得独立思考不被洗脑、懂得美。其他的,都能自己找到。 14.你个人最喜欢的作家是谁?假设可以问他一个问题,你会问什么? 实在太难选了,我受过太多太多人的文字滋养。文字上、思想上、情趣上、态度上、视野上、还有陪伴我度过个各种阶段的人。每一个都有各自的好处,而且我也没有因为作者选择书的固执。一个天天吃饭的人,你问他哪一顿饭好吃,他没法回答你。 一定要选一个,我要选古龙,不是因为他也姓古、因为我觉得他会和我玩得最好,我就问他:明天晚上,能一起喝酒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