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2010“感动中国”人物“草原曼巴”王万青(2)

时间:2011-06-20 23:13来源:《读者》(原创版)供稿 作者:王飞 点击:
用俄语。 苏联歌曲里面都有故事,只有自己才懂。 凯嫪担心丈夫,却又不敢问,只好在门边静静守候。 2003 年,因为身体状况不佳,王万青提前一年退休。退休后,王万青曾经两次回到上海,骑着自行车游览家乡。沧桑巨
用俄语。苏联歌曲里面都有故事,只有自己才懂。凯嫪担心丈夫,却又不敢问,只好在门边静静守候。

  

  2003年,因为身体状况不佳,王万青提前一年退休。退休后,王万青曾经两次回到上海,骑着自行车游览家乡。沧桑巨变,王万青欣喜之余也异常感慨。王万青的长子王团胜说:父亲每次回来总会谈起遇到了哪些熟人。我有时觉得父亲很可怜,他想念故乡,想念爷爷奶奶。也许他这一生太眷恋草原了,以至于老了才想起叶落归根,才觉得自己似乎应该是上海人。但岁月改变了一切,他只有通过故地重游来寻求一点情感弥补。

  

  幸福了吗

  

  王万青从小习画,因为工作繁忙荒废多年。

  

  退休以后,王万青又拿起了画笔,画下他心中的阿万仓草原:青山连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牛羊静谧,草色青青。经常有人劝说王万青回上海养老,但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属于那里。城市太过喧嚣,而他习惯了宁静的生活。

  

  最后一次离开上海时,王万青对两个妹妹说:我以后可能不回来了,这就算告别吧!那一刻,王万青不会忘记42年前的那个冬日:汽笛拉响,悲伤的列车缓缓启动,紧握在窗口的手被生生拽开,车内车外哭声一片。站台上,有人追着火车奔跑,有白发老人晕倒在地。王万青一阵心酸,默默许下誓言:上海,我一定会回来的!他提醒自己要坚强,脸上却早已布满泪痕。

  

  一代人被时代大潮裹挟,轻易抛离命运原初的轨道。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有一百多万青年怀着满腔热情上山下乡,相信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会大有作为。很多人至今散落各地,王万青是其中一位。

  

  王万青不是没有想过,如果当初留在上海,人生会如何发展。对于我们而言,或许是少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可是,如果电视机前一瞬的感动需要一个人牺牲一生去执著坚守,或许你情愿放弃这份感动。

  

  我问王万青:你觉得幸福吗?

  

  王万青答:在物质方面,我没有办法和昔日的同学比。我的幸福在于没有虚度年华,做了一点事情。国家没有忘记我这个退休多年的老头,给了我很多荣誉。精神上的快乐,也应该是幸福吧!

  

  小贴士:

  

  214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原外科主任医师王万青获得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42年前,24岁的王万青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来到甘南,从此扎根草原,为玛曲的牧民祛除病痛,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原曼巴201012月下旬,本刊记者采访了王万青,专访文章刊登于2011年第2期《读者·原创版》。现将原文贴出,以飨读者。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生存的逻辑:中国历史的生存逻辑

作者:宗承灏

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