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差点被中国人彻底遗忘的传统写作者
时间:2012-01-31 16:10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次
陈丹青说,读过木心书的人会发现,将他与任何一位曾经被淹没的“老作家”相比拟,都不恰当,木心具“唯一性”。他的《明天不散步了》、《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使我们遭遇了异常丰沛而娴熟、但全然陌生的文体。“我不知道从五四一代直到我们,可曾出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陆续“出土”了一批文化名人,周作人、徐志摩、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汪曾祺、废名……但是木心不在这份名单之列。昨日,在2006北京图书订货会正式开展的前一天,姗姗来迟的木心,毕竟还是来了。这位在海外华文世界影响深远的画家、散文家,终于由广西师范大学推出了他在内地的第一部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然而出版社却也不得不无奈地将一本《关于木心》的小册子与文集一同销售,以防读者错过这位知者甚少,却又被陈村、陈子善、何立伟等惊呼为“中文写作标高”的大师。昨日,木心先生的弟子陈丹青,在此书出版之际,也疾呼式地做了一场有关阅读木心的演讲。
文学大师香飘海外
“1982年,我与木心先生在纽约结识,从此成为他的学生。24年来,我目睹先生持续书写大量散文、小说、诗、杂论;90年代初,我与其他朋友听取先生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长达五年。课程结束后畅谈感想,我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不曾结识木心。”陈丹青说。
陈丹青介绍,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木心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但早期作品全部散失,但80年代在海外再度写作后,才在海外等到了迟来的声誉。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先生拥有许多忠实读者……
陈丹青认为,在内地的文学视野中应该怎样看待木心,他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乃至更大范围的文化景观中是怎样一种位置,现在应是思索这一位置对文学意味着什么的时候。
木心具唯一性
陈丹青表示,当代文学家,甚至六七十岁的作者,往往看不到他们的语言和汉语传统有多少关系,绝大部分作者一开口,一下笔,全是1949年以后的白话文,1979年以后的文艺腔。“有学者曾经将我们的文化概括为四种传统:一是由清代上溯先秦的文化大统,二是五四传统,三是延安传统,四是文化大革命传统。近二十多年以来的种种话语、文本所形成的阅读习惯———这四项传统的顺序并非平行并置,任由我们选择,而是在近百年来以一项传统逐渐颠覆、吃掉上一项传统的过程。逆向的回归有没有可能呢?这就是近年所谓‘国学教育问题’被争论不休的缘故。”
陈丹青说,读过木心书的人会发现,将他与任何一位曾经被淹没的“老作家”相比拟,都不恰当,木心具“唯一性”。他的《明天不散步了》、《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使我们遭遇了异常丰沛而娴熟、但全然陌生的文体。“我不知道从五四一代直到我们,可曾出现过类似的篇章?即便是周作人、周树人兄弟所建构的文学领域和写作境界,也被木心先生大幅度超越。木心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写作者。”
(来源:东方早报)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