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半壁江中文网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每日观察 > 慧语·印象 >

为国捐躯的国军战士是否也该怀念?

时间:2013-07-16 08:15来源:半壁江中文网 作者:林奇 点击:
  他们参加的是政府军队,进行的是“剿匪”,从那时人的角度看,说是响应政府号召,尽一个公民的义务也未尝不可。为民族、民权、民生这个口号,也没错。很多人至死也认为自己是为国家,为民族,是正义与进步的。

  1、我喜欢听老人们讲那时候的事。


  战乱中平民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不是读读教科书就能了解的,每个人,每个家庭的一点一滴,才是最真实的历史画面。


  有一个故事,虽然各种版本发生的地点都不尽一致,可情节上大致相同。说那时候家门前经常过队伍,有兄弟俩揭不开锅了,就商量,一起跟着他们走吧。哥哥忽然内急,对弟弟说,你先走,我去解个手随后就撵你。结果弟弟出门时过的队伍是共军,哥哥出门时是国军。


  上厕所工夫,双方就阴错阳差地成了敌对阵营的成员。一个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反抗“剥削阶级压迫”的光荣战士;一个是“扞卫蒋家王朝”,死有余辜的“国民党反动派”。


  而那时他们自己对此,以及后来会是什么命运却毫无所知。


  2、小时候看电影,每当我军发起攻击,敌人割韭菜一样一片片倒下,影院里都响起激动而热烈的掌声。


  那些敌人是谁?


  他们有的是经历了惨烈抗战的士兵,刚从潮湿炎热的缅甸密林里九死一生地爬出来;有的是世代劳作在土地上,从没离开过家乡的农民,刚被征抓而来;有的则是因天灾人祸实在活不下去了,来吃粮当兵。他们是某个母亲的儿子,或某个女人的丈夫,或某些孩子的父亲。


  他们很多还是十几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放现在连独自上街父母都担心。


  但他们“赶上了”。


  他们是“反动派”,是“人民的敌人”,是消灭的对象。他们要与另一拨与自己相同的人去进行你死我活的拼杀。


  3、仅仅三年时间,60万年轻军人的生命毁灭了,伤残者不计其数。


  据说,刘伯承虽然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晚年却不忍看战争片。他曾有过这样感慨: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是的,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


  他们真的被当过同胞么?胜利一方的牺牲者大都还有个墓地,“那些人”则尸骨无存,幸存留下来的,即便逃过接下来的“镇反”,也逃不过终身的“专政”,永无出头之日。


  4、那次战争,对国家民族来说,是两种力量在发展道路不同选择上的残酷争斗。对个体来说,除一部分目标明确,大多则属于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地被命运驱使和捉弄。


  就算“那些人”其中的一些当时是主动的,似乎也无可指责。


  他们参加的是政府军队,进行的是“剿匪”,从那时人的角度看,说是响应政府号召,尽一个公民的义务也未尝不可。为民族、民权、民生这个口号,也没错。很多人至死也认为自己是为国家,为民族,是正义与进步的。


  从这种意义上说,所有在那次战争中阵亡的人,无论哪一方,都是为国捐躯。每一个人的牺牲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剧,都是我们这个民族在发展历程中付出的沉重代价。


  “那些人”是不是也该怀念?

 

(责任编辑:收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