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4日,以“邂逅一个人 艳遇一座城”为广告语的中国首届“凤凰偶遇节”在凤凰古城举行。其中最受公众瞩目的是主办方在活动现场摆放“交友墙”,供所有想结识新朋友的人“添加好友”。然而,消息一出就立刻哗声一片,甚至有网友直斥凤凰“偶遇节”变成了“艳遇节”。透过喧嚣的迷雾,全面透视一下这个“偶遇节”,游客在凤凰究竟能“遇见”什么呢?刘思敏:偶遇节:游客能够“遇见”什么 偶遇节来源于凤凰传统民俗,其原型是湘西特有的苗家青年男女求爱民俗活动——“边边场”。过去在赶场或节日时,身穿盛装的苗家青年只要看中心上人,就可以拉一下她的衣袖,或在行走路途假装无意地轻轻撞她一下,她如果回眸一笑,就表示没有拒绝,并很可能由此缔结姻缘。据偶遇节活动主办方介绍,将苗族民俗活动“边边场”进行商业化包装,“是希望广大游客在美丽的凤凰,通过这次节会的平台,遇到一些新鲜人、新鲜事,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可能。”凤凰当地导游也曾说,“我的长辈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如今,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家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好久都没有赶‘边边场’了。”可见,凤凰人对偶遇节的理解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民俗习惯。因此,偶遇节应放到凤凰特有的大环境下去看,如果简单地将其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猎奇”、“猎艳”,未免贬低了湘西的民俗文化,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方法论。 凤凰偶遇节的创意不止于此,看得出来力求有丰富的现代内涵,更非直指网友屡屡提到的“艳遇”。活动期间,主办方推出了冰桶挑战、爱情电影展播、凤凰老照片回顾、湘西民俗文化大集、时尚边边场、金婚爱情典礼、毕业典礼、沱江对歌、酒吧快闪等10项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致力于打造集特色山水游览、民族风情展示、旅游文化演艺等为一体的浪漫、唯美的主题节庆活动。同时,偶遇节原定于7月20日开幕,因7月15日凤凰发生特大洪水而推迟了一个月,并将“凤凰涅盘,偶遇新生”作为年度主题。可见,凤凰偶遇节的主办方并非脑残之辈,不可能单纯将一个“相亲”节目作为偶遇节的唯一内容。舆论片面地强调、抨击“艳遇”而忽略其他诸多饱含爱情、亲情、友情和激情的内容,显然有失公允。 不难发现,偶遇节在商业创意上下足了功夫,并非只是头脑一热搞的一场小节目。当然,在当前的语境下,偶遇节这样的创意,不排除一种嫌疑或者一种可能性,即偶遇节的策划者,可能会有打擦边球的嫌疑——通过引发大家对偶遇的歧义理解,从而吸引舆论的关注,实现一个事件营销和话题营销的目的。如果真有此意,那么目前媒体的关注程度,也不失为其营销成果的体现。但是,更持久的营销还要靠深度挖掘景区的内在魅力,让“偶遇节”更加名符其实。 偶遇,到底是是邪恶还是美好?凤凰偶遇节究竟能够让游客“遇见”什么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如此,旅游节庆策划亦如此。事情一旦发生,就会自动超出策划者的主观控制,任由世人评说了。笔者分析,其实存在四个层次的“遇见”。刘思敏:偶遇节:游客能够“遇见”什么 一是遇见未知的事物。偶遇节活动的策划人表示其初衷,说是为了契合古城旅游者的心境,“因为旅游是离开自己日常的紧张的生活节奏,到一个地方去放松,用一种这种满怀期待的心情,去偶遇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段话其实也道出了旅游者的初衷,即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遇到一些新鲜的人或事,丰富自己的人生。 二是遇见爱情、友情或亲情。偶遇节既然基于传统民俗,设置了“交友墙”,也就是给有需求的单身男女提供一个机会。就算是“相亲”,能有形形色色的相亲网站、相亲节目、相亲大会,为何就不能有一次设置在特定民俗、拥有别致风景之处的“相亲”节目呢?剩男剩女大可利用这个机会,来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可能这只是生命中的一个插曲,也可能会是最美妙的前奏呢?如果有人利用这个机会找所谓的“一夜情”,与偶遇节本身也不存在因果关系。试问如果没有凤凰偶遇节,这些想法和行为就不存在了吗?偶遇节上出现的恶俗故事,说到底是人的问题。更何况,偶遇节还有金婚爱情、毕业主题等板块,并非一个“艳遇”所能诠释。 三是遇见凤凰美景和文化。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着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它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起,透视后的沉重感更是增加了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同时,凤凰作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八县之一,是现代着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有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学内涵。凤凰偶遇节的举办,无疑会将凤凰日渐久远的美景与文化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对于宣传凤凰旅游、弘扬传统文化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旅行者,能够在参与一次别开生面的现代节庆活动的同时,享受到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景和地域文化的熏陶,不也是“艳福不浅”吗?这正应了活动策划人所说的那句广告语的由来,即“源于一个摄影家在凤凰留下的一组漂亮的照片,那组照片的主题就叫当我的镜头艳遇凤凰。” 四是遇见心怀大爱的自我。7月15日的那场洪水,给凤凰古城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也让很多凤凰人身陷重重困境。当然,偶遇节经过了长期大量的准备,承载着凤凰旅游发展的希望,不应该因为这场暴雨就搁置不办,这是如同“吃饭”和“看病”一样的两回事。然而,借着偶遇节,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偶遇”:一个教授长期资助甘做40年代课教师的龙永庆老师的女儿读大学;几位老师一起筹办了“凤凰助苗网”资助了几千个贫困的孩子;洪灾使许多家庭变得一无所有,很多灾民正窝居在帐篷里,很多孩子没有条件再上学;凤凰古城同样遭受洪灾的爱心商家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积极募集救灾款物,先后两次到偏远重灾区凤凰县千工坪乡香炉山村给度日如年的灾民分发救灾物资;来自各地的爱心团队也在不断地将救灾物资寄往灾区……偶遇这样的“天灾”,偶遇这样的“大爱”,不能不让我们动容。当下,凤凰洪灾的灾后重建正在进行中,如果每个关注偶遇节的人,都能花些精力关注灾区、尽些心力帮助灾民的话,无疑也是偶遇了那个悲天悯人的高尚灵魂,偶遇了胸怀大爱的无私自我。 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曾说到,“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那么,在凤凰偶遇节上,你是否能够切身体会到这三种激情呢?偶遇节后,又是否会将这激情转化为关注凤凰灾区、援手凤凰灾民的具体行动呢?游客关心、融入旅游目的地人民的生活,才是旅游和谐共生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