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幕后

时间:2014-02-28 09:05来源: 作者:核武老人魏世杰 点击: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地势高峻,空气稀薄,海拔在3000米以上,在其省会西宁市西北方向有一个海晏县,40年前那里极其的贫穷落后,人烟稀少,几乎没有工业生产,没有工业品,长年吃的是青稞面、蚕豆面、土豆。 1959年初开始,在海晏县一片大草原上,极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地势高峻,空气稀薄,海拔在3000米以上,在其省会西宁市西北方向有一个海晏县,40年前那里极其的贫穷落后,人烟稀少,几乎没有工业生产,没有工业品,长年吃的是青稞面、蚕豆面、土豆。

1959年初开始,在海晏县一片大草原上,极其保密地从全国各地先后调集了一大批人员,在那里悄然建起一座核武器科研基地(始称221厂,后称九院即第九研究院)。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发扬自力更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计名利、艰苦奋斗的精神,于1964年10月16日做出了让世界震惊的事业——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基地从全国各地抽调人员

1959年科研基地筹建初期,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批人员,中科院、各大学许多有关专家、学者、科研技术工程人员被抽调,一些大学毕业生直接分入基地,还有从部队复员转业的官兵,东北、山东、上海等地四至八级的技术工人。从1959年到1963年,他们陆续到了海晏县的金银滩。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以及从美国回国的博士、硕士等也先后调到了那里。筹建初期,条件有限,家属不能随行。

1959年2月的一天,组织找我谈话,我由公安部调往当时的二机部九局,以后去了地处海晏县的221厂。

1959年3月从东北本溪一次就调集了200名四级以上的技术工人。当时兰州到西宁的铁路还没有修筑,不少河南支边青年和军工已到了西宁,吃住都很困难,不能再增加人了,就只得在兰州等待。被抽调人员们都住在七里河兰州工程局三公司的临时工棚里,睡地铺通铺,非常拥挤;伙食也差,再加上这些技术工人从没离开过家和亲人,现在一下子调到大西北,都很想家。那时就组织大家每天学习两小时时事,还组织大家到三公司工地去参加建筑义务劳动,五泉山背树苗,到黄河北的白塔山上去植树,往返好几十里路,全都是步行。

4月中旬才到了西宁,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星期。刚开始大家吃了青稞面馒头,都胀肚,不舒服。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和副部长也在西宁,在青海剧场向刚调到西宁工作的职工,作了一次报告,主要是号召大家要艰苦奋斗,建设祖国,安心在西北工作。后由筹建处把工人分到西宁的一些工厂培训。

那时,西宁办事处小楼刚盖好,从那里去海晏到221厂还有一段路程,因筹建初期管理比较乱,没有规章制度,条件很差,筹建处没有什么汽车,也没有交通运输部门,更别说开班车了。当时只有三公司有交运科。想去221厂,必须搭车。见到汽车就拦住和司机商量,司机同意才能上车。有时在西宁办事处小楼门口等车,一天不吃饭、不喝水,干等一天也等不来一辆车。

我们几个由公安部调来的同志第一次去221厂就是这样,第一天没等来车,傍晚仍回到西山湾省人事局招待所住宿,第二天一早饿着肚子,又走到小楼门口去等汽车,一直等到下午四点多钟,总算等到一辆汽车,和司机商量后,总算同意让上车了。但汽车开到海晏县县委门口就停下了,那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司机说汽车不开了,要我们下车。

“我们要到二工区和四工区去,能不能请你把我们送去。”我们一看这情形,有些着急。司机说:“二工区在马皮寺,四工区在羊场,二工区路很远,我不能送你们去。”

“这是什么地方,我们不熟悉,天快黑了,怎么办?”司机说:“这里是指挥部(是三公司的),你们去找领导吧!”我下车到海晏县委院子里去打听,找到三公司的副经理、指挥部的总指挥闫振玉同志,向他说明情况,要求把我们送到二工区去。

振玉同意了。到马皮寺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

当时海晏县只有6000多人,自然条件很差,没有工业,农业只生产青稞、土豆,只能养活他们自身,畜牧业也没有很好发展。221厂开始建设时一下子就去了三四千人,这些人的粮食、副食品和生活日用品全靠海晏县供应,它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而当时又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的物资供应都很紧张,没有供应渠道,物资没有来源。221厂职工的生活条件因此也特别艰苦,干部粮食定量每月23斤,副食品什么也没有;建筑材料还什么都没有运到,连一块砖一片瓦也没有,住的是藏民的土房和帐篷。真是头顶蓝天,脚踏草地。交通运输很困难,粮食、烧煤、副食、日用品等等一切物资都没有运到。

而供应的粮食全是海晏县粮库里放了多年变了味的黑高粱面、谷子面、蚕豆面和青稞面,而且库房里的老鼠多,数量不足,有的粮食被老鼠吃得剩半袋了,也按一袋50斤发下来。食油定量虽说每人每月二钱菜籽油,实际平时职工一滴油都吃不到,全是盐水煮菜,供应的油都给拉粮拉煤的汽车司机和食堂的炊事员、管理人员吃掉了。甚至有时连盐都没有。

在艰苦的环境中上马

开始几年,基地主要是靠小电厂(1500KW)发电,但小电厂经常发生故障,部件坏了没有备件,循环水管一冻就无法发电,一停就是一个冬天,一个春天。草原高寒缺氧,食堂没有鼓风机就无法做饭,所以经常把面发给职工自己做饭。没有家属随行,大家都是单身,没有锅灶,又买不到,只好用洗脸洗脚的瓷盆当锅,用石头架起来,拣点柴草自己做饭;冬天没有水,自己用镐头到河里去敲冰块,用铁桶把冰块挑回后用柴火烧,把冰融化后洗脸做饭;没有菜,有时拔点灰菜,捡点蘑菇清水煮着吃,有时到草地里去找点儿野韭菜,切碎后用盐一拌就是菜。尽管基地已发出通知,不准吃旱獭,有些职工还是冒着得鼠疫的危险去打旱獭煮着吃。食堂里吃一次清水煮湟鱼,就是改善生活了。

由于生活艰苦,缺乏营养,有90%以上的人都浮肿,指甲盖中心凹进去。虽然生活这样艰苦,但干部还要参加义务劳动,如挖两米多深的自来水管沟、修路,步行到团宝山上去割荆条,割好后每人背几十斤到各自的驻地,盖土房用,当时把这叫做就地取材。

记得1962年3月,“五一”节那天下着雨夹雪,我们由14号楼搬到了二厂区204工号住宿、办公,当时二厂区的201、202、203、204工号刚建起房屋架子,内外都没有装修粉刷,砖墙和水泥都没有干,非常潮湿,所有的门窗都没有安装,到处漏风,只得捡些油毡纸把门窗钉上,地上还到处在挖管沟,高低不平,放一张床都没有一块平地,吃饭是在三工区一队食堂搭伙,主食是蚕豆面窝窝头和青稞面馒头,没有副食。这里离总厂有4公里路,到总厂办事来回都是步行,没有汽车,电话也还没有安装。

1962年10月,北戴河会议要求原子能事业加快发展速度,为原子能事业开绿灯。当时要求221厂早日投入科研生产,主要是化工厂和六厂实验场地,要求化工厂早日提供药柱,六厂实验场地早日进行炸轰试验。在11月底,201车间和203车间的安装工程全部完成,锅炉房已向车间供上了蒸汽,科研生产条件已基本具备。

在12月15日晚上8点多钟,北京工业学院毕业的几个技术员在201车间内用手提的不锈钢溶化桶溶化炸药,一会儿溶化好了,达到温度要求,就拿到钢平台上朝放好的模具内浇铸了三块药柱,那时候的科研生产设备也很简陋。过了两天,六厂派汽车到化工厂把炸药药柱取去了。12月20日上午10点多钟,在608工号实验场地打响了第一炮。这虽然是象征性的一发小炮,但却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开创了221厂新局面,揭开了中国核武器科研生产的序幕。

严格的保密制度

九院的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尤其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环境下,保密是绝对必须的。那时人员调入的政治审查是按照一类保密单位人员政治条件审查的,是最高的政审条件,要求做到人人有材料,个个有旁证,因此那时的外调任务很重。

一调入九院工作,首先进行的是保卫保密教育,五六十年代的人的组织纪律性也很强,很多人在九院工作10多年了,家里面的亲人及朋友都不知其工作单位的性质,只知道是保密单位,邮政地址是×××信箱。像九院原副院长、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王淦昌及原九院院长邓稼先调来时都只跟家里人说“调到保密单位”,其他的什么也不讲。等家里知道都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并且都是由于其他原因才知道的。

核武器科研工作中的保卫保密工作是很具体、细致、周密的,必须围绕科研生产了解掌握详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以防止各种事故发生。每次大型实验的安全保卫保密工作都由专人负责,事先要和有关部门联系,审查选择有关人员。在正式实验前进行模拟预演,实验前一天和产品装配车间联系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召集有关人员开会,提出安全保密要求,注意事项,检修车辆,规定车速、车距。

在正式实验时,有关人员及车辆到总装车间,将产品吊装到产品车上,这期间要注意保温、防震,安全地运往实验场地。车队的顺序是:最前面是嘎斯69车开路,吊车排在第二,第三辆是产品车,第四辆是解放卡车(运吊具、保温),最后是嘎斯69车押路。车速因开始时是土路,道路不平一般规定每小时不超过15公里,后面道路好走了,可加速到20公里。车距一般规定为50米。

产品运到实验场地后,吊进保温工房产品支架上,有关部门就要组织干部白天黑夜值班,从不断人。记得一次在610工号做596L—65炮实验,27日晚上保卫处的几个干部带领警卫团一个班的战士在610工号值夜班,因为保密关系,警卫团的战士不能到停放产品的保温工房和610工号里去,就安排他们在612机修工号睡觉,有情况才叫他们起来。我们保卫处的几个人在保温工房通宵值班、巡逻。因前两天刚下过一场雪,天气很冷,站在保温工房外面,又冷又饿,那时值夜班是没有夜餐的。大家头上戴了皮帽子,身上穿了羊皮袄、棉裤、大头鞋,却仍冻得全身麻木,一点儿热气都没有,就像身上没穿衣服似的,膝盖都打不了弯。下半夜,610工号的铁丝网外面的狼在不断地嚎叫。第二天大家仍然在保温工房值班,两天一夜没有睡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新时期青少年社交与处世读本

作者:谭棋介

青少年在这个阶段的重点任务不仅是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身体、培养自身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