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向民主共和的革命先行者致敬

时间:2011-10-11 12:27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留给历史 点击: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同名历史小说《辛亥革命》,是一部向孙中山、黄兴、秋瑾、林觉民等民主共和的革命先行者致敬的献礼之作。 该书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的惨烈,对辛亥革命成功后复杂的政治形势,对孙中山的伟大人格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同名历史小说《辛亥革命》,是一部向孙中山、黄兴、秋瑾、林觉民等民主共和的革命先行者致敬的献礼之作。

  

  该书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的惨烈,对辛亥革命成功后复杂的政治形势,对孙中山的伟大人格和政治智慧的精彩描述,就像一幅幅电影画面萦绕在读者脑海深处。此外,作者对诸如孙中山为何在回国后急于选举总统,孙中山的领导地位问题,以及革命党人将革命成果拱手让与袁世凯究竟是智慧还是软弱妥协等许多有争议的历史事件给了回答。此外,孙中山、黄兴、秋瑾、林觉民等革命党人大公无私、舍身取义的伟大精神,对于生活在信仰危机之下的国人,具有励志意义。

  

  该书是按照时间顺序叙事的,前言部分的秋瑾就义,篇幅虽然很短,但却展示了辛亥革命前的基本背景。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了维新变法,慈禧等保守派的镇压导致变法失败,但面对八国联军侵华,国内或维新,或革命呼声日渐高涨的事实,清政府不得不推行新政,废除科举后,各地兴起了创办新式学堂以及出国留学的热潮。孙中山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彼时,清政府对内专制腐朽,对外处处挨打,而民主革命与技术革命则是全世界的潮流,因此,无论官办还是民办,无论公派还是自费,他们的答案是一致的,那就是告别封建专制,走向共和。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吹响了革命思想的号角,1905年的同盟会在日本的成立,完成了组织上的准备,而徐锡麟的英勇就义、秋瑾的从容赴义,不但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力,而且,激烈了无数的革命者。

  

  第一章是对黄花岗起义的浓墨重彩。黄花岗起义是一次军事上失败,政治上成功的义举。虽然,在思想上、组织上,革命条件都已经具备,但当时,革命党人一没有钱,二没有枪,经费主要靠华侨募捐,武装组织主要是进步青年和策反的新军。黄花岗起义的计划败露后,黄兴面对的是提前起义还是尽快撤退的艰难选择。陈炯明明确反对起义,因为这是以卵击石,但是,如果行动取消,对今后的筹款,对革命党人的精神打击比起义失败更加严重。因此,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继秋瑾之后,用自己的鲜血为革命铺路。从军事角度看,陈炯明反对起义是对的,但他拒绝参加起义,也验证了他是个货真价实的军阀。人们常用以卵击石来形容不知轻重,但是,无论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黄兴,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并为之牺牲的林觉民、喻培伦、方声洞,他们的舍生取义是伟大的,没有他们的“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就没有“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第二章的武昌首义还原了这一非常重要但多少有点偶然因素的历史过程。武昌首义的偶然因素一个接一个。先是保路运动的爆发,让革命党人扑捉到战机,因为清政府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调走了驻在武昌中的部分新军,武昌城内相对空虚。因此,革命党人部署了在武昌举行起义的行动。但是,就在黄兴等人前往武昌的路上,孙武在配置炸弹时发生爆炸,行动暴露并引起警觉。武昌首义成功后,中外震惊,但黄兴等人仍在路上,对武昌城内的吴兆麟、张振武等人来说,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鸭梨山大”,因此,黎元洪“被”推上总统宝座。如果对当时这一偶然因素或者意外情况缺乏了解的话,就很难理解革命党人为什么让黎元洪当总统。

  

  第三章的阳夏保卫战,验证了黎元洪那句“黄克强,果然名不虚传。”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的惨烈,但是,从军事实力上看,南方革命党人和袁世凯的北洋军阀仍不在一个层次上。北洋军阀经营数十年,而且有满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支持,而革命党人虽然有民主共和这一批判的武器,但在武器的批判上却非常微弱。阳夏保卫战的惨烈和失败,形成了革命党、北洋、满清三足鼎立的形势。孙中山正是利用这一形势,通过自己的政治智慧结束了专制,并建立共和。从黄花岗起义到武昌起义,直到阳夏保卫战,现场指挥,冲锋陷阵的主要是黄兴,孙中山一直都不在场。这既是黄兴“无公便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主要原因,也是时人乃至后人对孙中山领导地位质疑的直接证据。

  

  读完《辛亥革命》便不难发现,有此疑问的人,要么是对历史的一知半解,要么是对历史的有意割裂。孙中山虽未直接参加起义,但是,他首先是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宣传家,没有他的三民主义,没有他多年来的多方奔走宣传,革命队伍从哪里来?革命的经费从哪里来?黄花岗起义之际,孙中山在海外积极筹措革命经费。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同列强据理力争,并争取到列强保持中立的承诺和行动。如果没有列强的中立,武昌起义即使成功,也不可能成燎原之势。阳夏保卫战失败后,黄兴已经和袁世凯签署了“只要袁世凯逼帝退位成功,南方革命党推举袁为大总统”的协议,但孙中山回国后,要求在四天内,选举临时大总统,当时很多人将这一举动理解为孙中山争权,但读完《辛亥革命》,不难发现这是孙中山的政治智慧,因为只有选出临时大总统,才能给袁世凯施加压力,这等于借助北洋系的力量,结束封建专制,完成革命第一阶段的使命。

  

  20世纪,中国的革命,始终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交织在一起。辛亥革命后,单凭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的势力,根本不是北洋军阀、满清、西方列强联合起来的对手,因此,只能分化瓦解,先易后难,先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从这个角度看,历史教科书中对孙中山软弱和妥协的批判,确实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孙中山不懂“枪杠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他为何要建立黄埔军校?

  

  该书第四章《建立共和》正是通过对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以及双方的实力对比,道出了革命党人的无奈,也烘托了孙中山的伟人风采。尾声中,孙中山的三件事让他的“国父”形象,跃然纸上。一是践行了对袁世凯“甲日皇退,乙日拥公”的承诺,主动去职;二是否决了孙眉担任广东都督的提案;三是关爱秋瑾等烈士的子女。

  

  今天,虽然民主、自由在体制和现实中尚存在种种缺陷,但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念,民主自由已经深入人心。当人们沐浴在民主和自由的阳光之下的,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才有现实的意义,但是,民主自由从来都不是“天赋人权”的,而是那些对民主自由有着深刻体味的先行者用鲜血和智慧一步步换来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同一个年份里纪念不同性质的历史事件,我们应该在尊重历史,缅怀前人的前提下,踏着前人的足迹继续前进。

  

  书名:《辛亥革命》

  

  作者:王兴东陈宝光

  

  出版:重庆出版社2011年10月

  

  定价:32.00元

  

  书号:978-7-229-04525-8

  

  分类:历史/畅销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远征:两个天才狙击手的生死较量

作者:金满

他们或许是迫于生计无奈,或许是为了几块大洋的军饷,又或许是被抽的丁口。所以,他们会耍兵痞,会哄抢战利品,更会惦…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