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再说景帝诛晁错是否盲目。我想,景帝诛晁错用意颇深:其一,诛晁错,以去掉吴楚联军“诛晁错,清君侧”的借口,使反王因师出无名而不得不罢兵,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反王更相信这是一种欺诈,秋后算账是不可避免的。其二,诛晁错后,如反王继续挥戈京师,很明显就是造反,要推翻景帝政权,由此天下人就不会再受蒙骗,从而同情和支持景帝平息叛乱。经过高祖、吕后、文帝乃至景帝的治理,百姓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日益安定,因此,反对诸侯造反,维护景帝政权,是民意所在。那么,“失道寡助”,吴楚联军就会因陷入孤立被动的不利地位,而导致失败。在人心向汉的情形之下,处于犹豫观望的诸多诸侯王也会权衡利弊,不想与叛军有瓜葛,甚至会为显示忠心,主动攻击叛军。因为反叛朝廷成功甚难,即使成功,还会有争夺皇权的杀戮,总之,“削藩”总比“削命”要好。这就更增加了景帝平叛的胜算。可见,诛杀晁错,是景帝一经袁盎点拨,便高度认同的正确的战略之举。
景帝在“削藩”招致部分诸侯王反叛的国家危机中,要缓解皇权与王权的矛盾,恢复被损害的秩序,最简捷最容易撇清关系的办法,就是嫁祸于人,寻找替罪羊,把灾难之源和罪错之责归咎到受害者身上,并将其杀死,使之成为敌对双方和解的牺牲品。而晁错力主“削藩”,替罪羊的标记太明显了,被揪出来斩杀,是很自然的事情。从当时的情形看,景帝无论是为了反王罢兵,还是为了剪除反王,晁错都在劫难逃,死定了。套用罗伯斯庇尔极为煽情的暴力口号,叫做“晁错必须死,因为祖国需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