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晁错落得腰斩结果根源是自己好大喜功
时间:2013-03-03 21:19来源: 作者:與心幽歡 点击:
次
袁盎与晁错同朝为官,素日两人就不和睦。在天子面前,袁盎来了,晁错必定借故离开;晁错来了,袁盎也必定会立马告辞。两人在朝中势不两立,晁错说袁盎通敌卖国,袁盎说晁错扰乱朝纲唯恐天下不乱。汉景帝在自己被将军的条件下,不然会听信袁盎的话,去迎合各诸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除了要自己智慧超群,能为君主鞍前马后建立功勋,还得步步为营,不能使自己的行动过了,也不能让君主觉得自己的行为有所不及,是在敷衍塞责。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做到所谓的明哲保身吧。
话虽这么说,这么个道理人人都懂。但,自古至今的仁人志士,总是陆续地命丧于君主无情的屠刀之下。如秦国的商鞅、汉代的晁错、宋朝的于谦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朝的晁错吧,看看他到底做错了什么,竟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其一,擅起事端
首先当然得肯定晁错具有先见之明,能察人之不能察,能点出那些不测之忧。各诸侯国的反叛,必然是在他的预料之中的。他更知道不削藩他们会反,削藩他们更会反;既然横竖都是反,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先发制人把他们一举歼灭。于是御史大夫晁错就向汉景帝建议加强中央权力,实行削藩政策。
如上所述,既然这么合情合理,我为什么说晁错是擅起事端呢?理由是,晁错仅知道各藩王必反,应当尽早去削除那些藩王罢了;藩王们反叛之后,该如何对策,晁错的心里是没有底,他的心中没有一套成熟的削藩计划。各藩王一旦反叛,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时昏了头竟让胆小的汉景帝去御驾亲征。是不是显得很草率呢?
其二,使天子挂帅而己居守后方
我们知道七国叛乱的直接原因是晁错挑起的,可是当七国真的反叛了之后,晁错没有与此时立志捐躯赴国难,而是想当然的欲借汉景帝御驾亲征提升将士士气一举歼灭七国,就有些想当然,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了!堂堂天子竟然被臣子将了一军——御驾亲征有生命危险,不御驾亲征又会被国民瞧不起,汉景帝心中必不是滋味,这就让袁盎有机可乘了。
其三,临阵铲除异己。
袁盎与晁错同朝为官,素日两人就不和睦。在天子面前,袁盎来了,晁错必定借故离开;晁错来了,袁盎也必定会立马告辞。两人在朝中势不两立,晁错说袁盎通敌卖国,袁盎说晁错扰乱朝纲唯恐天下不乱。汉景帝在自己被将军的条件下,不然会听信袁盎的话,去迎合各诸侯国的口号——诛晁错,清君侧。还没与敌人斗上,反倒自己的阵营先乱了。我不得不感叹,晁错的气量实在太小了点!
其四,不懂外交军事谋略
晁错与贾谊一样非常了解秦朝的过失,但晁错对秦国的一切好像只知道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只知道择其善者而从之。秦国兼并六国采取的那些远交近攻,分而灭之的谋略晁错一点都不知道借鉴,而是对那“七国”骤然削之,那七国不联合起来一起反叛中央政府那才怪呢?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是晁错自己为求大功,操之过急,不知明哲保身,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