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单纯的自然灾害,如果值得放进民族的历史记忆,其所带来伤痛程度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比伤痛更重要的,是这个民族在面对灾害和伤痛时的表现。自然灾害作为人类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单纯。尤其是重大的自然灾害,不仅构成人类的极限处境,更能见证人类的渺小与伟大。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历史一定会记住这个日子,不仅仅是因为这次地震给震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更是因为这次地震在一个特别的历史时刻,展现了民族的精神风貌,见证了民族的精神品格。
距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不到100天。已经历过风雨的圣火正在国内传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其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距改革开放整整30年。即使是某些充满偏见的西方人,也无法否认这30年来中国的进步。中国在崛起,这是全世界都在谈论的一个话题。
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近60年。这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共和国。捍卫平等的价值,让人民当家作主,是这个共和国的基本理念。虽然也曾经历坎坷,但仍然矢志不渝。
距“五四”运动将近90年。那是一场激烈的文化-政治运动。一方面,反思的勇气着实可嘉,充分展现了民族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反思的方式不能不说非常极端、过度,导致了对民族彻底自我否定的社会意识。这种充满吊诡的精神状态揭示了民族自我认同建构过程中遭遇的“承认的斗争”,其自我分裂的两面性共同主导了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想象。从此,一方面,历史的坐标被重新刻画,精神的包袱被彻底放下,方向变得异常清晰。另一方面,国民劣根性的话语,就像一个精神的符咒,以一种历史原罪的方式,笼罩在民族的精神世界,建构着民族的自我理解。
不必再往前回溯,因为“五四”是对近代民族所受全部苦难和屈辱的一次总释放,被称为“吾人最后的革命”。之后,我们就一直生活在“五四”之中。
必须指出媒体的意义:当灾害的惨烈通过电视画面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汶川地震就真真切切地成为整个民族生活的一个核心事件。当我们看到,温家宝总理在灾区神色凝重地告诉我们汶川地震的严重程度“超过唐山地震”,当我们看到,一个个外婆、老师为了保护孩子和学生而勇敢地失去自己的生命,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当然,我们的参与决不是看客式的。一次史无前例的捐助行动,从知名企业到平凡个人,从商界精英到街头乞丐,从青少年到中老年。每一样的捐助都是一笔无价之宝,无论捐助者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捐助的数额是多还是少。当然,这样的捐助也决不仅仅是慈善。我们眼中的泪水,不是来自对陌生人的同情,而是来自对同胞深沉的爱。汶川地震搅动了一个爱的海洋,一个藏在民族心灵深处的爱的海洋。我相信,这个海洋里的海水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生命,将永远润泽我们的未来。我相信,从今后,没有人再敢说这是一个劣等的民族,没有人再敢堂而皇之地将对祖先的诅咒置于民族自我理解的核心。实际上,我们此前如何看待民族漫长的历史,无论我们认为民族的历史原罪存在与否,汶川地震中所呈现出来的国民形象,都宣告了“五四”的终结,因为当下的中国人,就是如此!
同样让人振奋的,是当下的中国政府。在地震发生后,政府所表现出来的高度关切、行动的果敢与高效,让全世界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依照自身文化传统而设立的全民哀悼日,以及中央领导的集体哀悼。当下的中国政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愧为共和国传统的继承者。这个将人民写在自己旗帜上的共和国,曾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风风雨雨,甚至还包括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危机。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和国,其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和谐,就像在地震搜救工作中的口号一样:一个也不能少!在这个意义上,汶川地震中所呈现出来的国民情感,就是一次全民公决,再一次确证了共和国的正确方向。
正当我们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的时候,这个巨大的灾难降临了。经济,虽然并不占据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全部指标,但一定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改革开放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经济成功,基本上是有目共睹。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单一的经济成功,而是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是“仓廪实而知礼节”,是建设一个富裕、有教养、充满人情味的伦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30年来的政策核心,只是急所当务,权所当变。就此而言,汶川地震中所呈现出来的国民行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表明我们正在用我们的财富,构筑新的长城——尽管我们多么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残酷发生。我们的全民意志,是一个伦理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和平,还有关爱,对全世界,对人之为人的关爱。“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更是中国面向全世界负责的伦理宣言。
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事迹数不胜数,汶川地震中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风貌和精神品格,作为这个特定时期民族的自我认识,表达了民族自我肯定的高贵意识,必将载入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