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文化情结
时间:2010-06-12 10:08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金都人 点击:
次
粽子使我体会到母亲的爱,体会到亲情、友情,从启蒙中认识到中华文化根在民间,永恒传承也得益于民间。亲情、友情、天下仁爱之情,父母的启蒙、正规的教育,草根文化、大雅文化,正史、野史,小说、诗歌、散文------等等兼容包蓄、各展功用、齐放光彩才更好地传承了中华
小女从厨房里出来,一只手被着,到我跟前时突然冒出了一碗粽子。“老爸,你看这是什么”!“粽子,那来的”。“不告诉你,你猜”,“外婆家包的吧”。“不是”。“大姨家给的吧”?“不对”。“那一定是买的吧”。“看你,怎么尽往外猜”。见我始终猜得不着边,还越猜越远,母女俩急啦,一起数落起我来。“你心里就没我们,我们可时时想着你呢”。“这是我和妈昨天花了一个晚上包的,可香啦,可好吃啦,你昨天不在家,妈说你在外工作辛苦,要自己包几个粽子给你补一补”。哦,怪不得有点不高兴,我马上赔礼道谦。哎,自母亲去世两年来,我还没吃过自家包的粽子呢。我赶紧剥开绿色的箬叶,粽子白如玉飘香诱人,咬一口糍柔爽喉,黄粉的大栗、红香的鲜肉都是我爱吃的美物,三口两口一下子进了肚府。我边吃边夸奖:“包得真好、真好吃,和奶奶做得一样”。她俩这才绽开满脸笑容,看着我的吃相,眼里射出幸福地爱意。本以为,母亲去世啦,再也吃不到自家的粽子啦,没想到今天又能尝到有母亲遗风的美粽啦。不但妻子会做,就连女儿也会包啦,虽然小女包的松点,没妻包的紧。但我很是高兴,妻跟母亲学会了包粽子,母亲的手艺现又传到了第三代,手艺亲情在我家一代一代传承,咱们中国人最讲的、最看重不就是这个吗?
每年端午节前,每次母亲做好粽子都叫我端一碗四家去送,心里就极不情愿,人家都有,有的也送来啦,我们又送几个过去,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人家家又不是没有。可当把粽子送到人家里时,阿姨们一声谢谢你!谢谢***妈,***包的粽子真好看。又打消了心中的不快,赶紧地道一句不用谢,飞一样地愉快地继续去完成任务。这时我才体会到妈说的“亲戚一篮来一篮去,邻居一碗来一碗去才亲”的意义。现在,人们大都住进了楼房,来自四面八方,相识的廖廖无几,大多也不愿去走动,更不用说一碗来一碗去啦。邻居似乎是陌路人。
儿时吃着粽子,带着疑问,这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包粽子?母亲没读过书,她说,小时候听老一辈人说,古代有一个叫屈原的人,老百姓很喜欢他,奸臣迫害他。有天他投江自杀啦。老百姓心疼得不得了,于是望江里投粽子给鱼吃,生不能救他,死了不要让鱼吃了,保护屈原的遗体。至于是谁发明了粽子,母亲没有回答。但使我从小记得历史上有一个叫屈原的人,是个为民的好官。粽子几千年就有啦,就像我小时候听妈妈讲故事一样,有多少代人从品味粽子时,心中有了屈原,有了对爱百姓为百姓的好官的崇敬和纪念。粽子几千年来从南方传到北方,花样更加多啦,配料更加丰富啦,而且不但端午节有卖,平时也有的买啦。只要想吃、有钱就可以买得到。粽子与万千食物一样成为了一种商品,在满足人们的对食物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加方便,更加讲究包装、花样、营养。更加有差异性、艺术性、地方特色啦。这些也是好事,也是食文化的一种进步。但,我总觉得少了一种味道,太方便啦,只要一掏钱就行,人们对粽子的真意也就不太在意啦,也许你也没时间去和孩子说粽子里有屈原,孩子也只对哪儿的粽子更好吃感兴趣。心中就没有我们儿时那样种下对屈原等历史人物那么深厚的感情,也体会不到我们儿时的亲情。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分工越来越细,服务越来越周到,人们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也没必要什么东西都自己做。但是我觉得父母那口传身教的传统还是好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人,进学堂之前的第一印像,第一个感兴趣的知识也是父母给的。中华民族文化得以永恒传承首先也得益于父母的教诲。
在上学后,我渐渐地更加认识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言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警句。他的代表作《离騒》标志着楚辞文体的的创立,从此也有了文人騒客之称谓。只是现在有些人故意把騒客不望高洁上理解,而是望下流方面去嘲戏。就像粽子一样,你脱离不了裹腹好吃不好吃的观念,就升华不到中华文化的高度,就不会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和无穷的力量。粽子起源也不是为给人吃,而是给鱼吃,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心中有杆称,就是自己挨饿也要去救一具遗体,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朴素的由衷自然而发的难能可贵的文化精神。平时我多么地舍不得家、舍不得那破茅屋,如果你真心为百姓,只要你需要,我们就舍得一切去帮你、助你。古时的统治者也聪明地看到了这一点,把屈原投汨罗江的5月5日这一天法定为端午节,以显示他们也是爱忠臣顺民意的,法定为端午节不但是屈原身后之荣,也是中国老百姓那迸发出来的中华文化精神的胜利。古时的一些统治者也看到了这一点,但他们脱离不了家天下的概念,骨子里并没有真正把老百姓摆在平等的位置,老百姓是草民,即使有文化也是草根文化,下里巴人。皇族、贵族才是雅,才大颂。正是他们忽视了文化的源头,听不到劳动的歌声,看不见粽子等朴素文化亲情的力量,以至从草根而来的文化被他们以统治人为目的一再变样,变得越来越失去原味。屈原的香草美人,李白的清风明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之所以万世传唱,也正是他们懂得中国文化的真谛,高雅中有清新,深深地扎根于草根中,雅俗共赏。粽子从民间走向了高层,高层人吃得可能更高档,也许还有美人起舞,音乐伴奏,但你在笑逐颜开时不要忘了粽子的起源,不要忘了民间的疾苦,不要忘了百姓的需求。亲情、友情、天下仁爱之情,父母的启蒙、正规的教育,草根文化、大雅文化,正史、野史,小说、诗歌、散文------等等兼容包蓄、各展功用、齐放光彩才更好地传承了中华文化,弘扬了中华文化。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