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挫败感
时间:2010-09-24 21:43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肖明月 点击:
次
题记:一个人终其一生,要学会与挫败感共存。 有一天,和一个朋友聊起了自信和自卑的话题,是否常胜将军才能有自信呢?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首先,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常胜将军,第二,挫败感是伴随着一个人一生的伙伴,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如何善待这种负面
题记:一个人终其一生,要学会与挫败感共存。
有一天,和一个朋友聊起了自信和自卑的话题,是否常胜将军才能有自信呢?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首先,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常胜将军,第二,挫败感是伴随着一个人一生的伙伴,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如何善待这种负面感觉,与其和平共处,你就算是拥有了成功的人生。
很早以前,看过一部传记里有提到毛泽东晚年的一次谈话,他说:我一辈子没改变什么,如果说有,我充其量只是改变了北京几条胡同而已。晚年的毛变得很脆弱,1975年,一次在中南海看达式常主演的电影《难忘的岁月》时,他看着看着突然泪如泉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知所措,因为作为伟大领袖,毛很少在众人面前失态。
我对这个的解读是:毛泽东那时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当他看到自己最辉煌年代的场景时,巨大的挫败感在那一刻把他击倒。当然也许还有其他原因,但一个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要改天换日的伟人,眼见自己亲手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最终落到这个境地,实在是始料不及,个中情感纠结,实在是不足为与外人道也。
当然,这个假设,只是推理,当不得真。但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理想的破灭,几乎是一种必然,既然是理想,就一定是难以实现的,而且会一再被拔高或降低,这是个动态的过程。
也许理想这个词太文艺了,那么就换一个名词:目标。台湾人发明了一个词更贴切,叫愿景。
人就是在不断遇到挫折时,才会去调整自己的愿景,要么被现实打败,要么战胜现实。一个能战胜现实的人,要么叫强者,要么叫幸运儿,这个确实有,任何社会里,都有高端人士,我们叫英雄,在何平年代,叫成功人士,其实这个词颇有点讽刺意味。
每次去机场,都看到书店里在播放讲述成功学的所谓大师,比如陈安之。打了鸡血针似的所谓大师们,唾沫横飞,一直在讲述着如何取得成功,就是回避了一个话题:失败。在他们看来,失败是态度和方法不对,只要按他们的说法去做,人人都可以获得成功。貌似有理,但仔细一想,不对啊?成功都是相比较而言的,随你怎么努力拼搏,世界上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假如大家都参照大师的做法去实施,万一还是被更牛逼的人打败,那叫我们如何信他们呢?到那时候,他们就会鸡贼地转换概念,把成功的定义偷梁换柱:获得内心的安宁就是成功。自欺和欺人,这仅仅是种商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反正书卖出去了,银子装自己荷包里去了,这就叫成功。
实际上任你如何风光,每天我们都在遭遇挫败,小到一个订单飞掉,大到一个战役失败,在与人斗智斗勇时,焦虑感和挫败感是一定会来拜访你的。很多聪明人为什么不开心?因为往往他的挫败感是最多的,聪明人基于对自己一贯的自信,阀值一再被人为地拔高,按物理学原理,水位高,势能就跟着高了,一旦决堤,就会一泄如注。否定自己绝对是一件很有挫败感的事情,这已经是心理学的范畴了,越是自信的人,可能越不会示弱,而有时承认自己的弱点,是很痛苦的。
看到一句话:男人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气宇恢宏,善于接受不完美的结果,不为暂时的挫折而沮丧,这个人的心胸就了不得,就是能做大事的人。
挫败感,有时就伴随着巨大的委屈,不被理解,不能客观看待挫败,自己跟自己较劲,陷入一种长期的负面情绪,导致斗志全无,人有时就靠着一口气,气一旦泄了,三鼓而衰,你就是能力再强,估计也难以打败对手,假如对方是一鼓作气的话。
现代人最喜欢读的是企业家传记,都想在里面找到成功的奥秘,功利式阅读,学到的只是人家的皮毛,我一直以为:所谓的成功人士,绝不会把自己的核心思想透露出来,留有一手,哄你玩呢。个中奥妙,其实要去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失败,而很多人是耻于谈论自己的败局的,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但肚子里的那些猛料,只能自己去参悟了,尽信书不如不读书,比如唐骏先生的励志名著《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就成了今年坊间最大的笑话。实际上,每个人的成功是绝对不能复制的,天时地利人和,一般人不可能同时具有。得了便宜还卖乖,你全去信他,你就基本上死定了,骗一骗自己还差不多。
当年有本讲述曾经辉煌过的企业如何失败的书,叫《大败局》,我觉得远比去看成功学的书更有趣。去看看别人是如何失败的,又如果看待自己的失败,及如何与挫败感相处,这里有个名词叫:逆商,AQ。
很多人把这个叫平常心。我觉得,想做事的人,首先心就难以平常,而想脱颖而出,又拥有平常心,就和一句古话相背离: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很多最终成就大事的人,大致都有赌徒心理,起码能为人之所不敢为,甚至押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放手一搏,成了就是英雄,输了就是狗熊,我们的眼里往往只有英雄,因为狗熊是不会有人去关注的。
因为我们眼里只有英雄,我们就有了巨大的挫败感,焦虑就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伤害我们的生命。我们太想成功了,所以我们不能忍受挫败。不能正视与生俱来的挫败感,即使一时获得成功,我们的焦虑感就会一再被推高。在我自身看来,也远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提出问题,不代表解决,充其量意识到了而已。
当挫败如期而至时,坦然接纳,并审视下自己,发觉自己真的不行时,得认栽,不是所有事情努力了就会有好的结果,尽人事,听天命,换个思路和活法,有时绕道而行,避免正面遭遇,起码会让自己好过一些。
鲁迅先生只因太了解国人的天性,才发明了那个精神胜利法的阿Q,我们别看不起阿Q,有时他还真是你的人生导师呢。起码,他很善于对待挫败,一生就没做成过什么事情的阿Q,在临刑前画圈圈时还那么认真负责,你可以以为他愚蠢,也可以认为他活明白了。
是亦进也好退也好,愿赌服输还是绝不低头,都与我们各人的气质和运气有关,不服输的既有最终输掉底裤的,也有绝处逢生的,但人人都有挫败感乃是普遍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然怎么会有“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句古训呢?
夜来无事胡思乱想一番,遂把自己的签名改作:善于与挫败感共生共存,并对世界一直保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就是成功。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