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反腐败:一个很烫手的山芋

时间:2011-05-23 08:08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简.约 点击:
有一位资深媒体记者曾经这样说:目前在中国,村主任以上的实权官员 ,哪一个有胆量接受媒体和反腐机构的调查?按照法律法规对其所作的“事业”和账目接受监督?并公开接受群众的民主?很多的官员,你不“关注”,他就是孔繁森,只要一深入调查,就会成为王宝森。不论人

  反腐败,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古往今来,这个词语出现在人们口中频率,不亚于吃了吗?然而,反腐败,却是越反越腐,越腐越反,以至于出现了官员的全员腐败,全国人们的腐败。

  

  有一位资深媒体记者曾经这样说:目前在中国,村主任以上的实权官员,哪一个有胆量接受媒体和反腐机构的调查?按照法律法规对其所作的事业和账目接受监督?并公开接受群众的民主?很多的官员,你不关注,他就是孔繁森,只要一深入调查,就会成为王宝森。不论人们愿意不愿意相信这样的现实,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民众对的渴望已经深入到骨髓。那种现在穷的只剩下钱的矫情,在劳苦的百姓口中,只是一片浮云,一个神话。越控越高的房价,越来越高的物价、油价、水价,越来越玄的医疗费用,越来越不着边际的入学费,补习费,补课费……林林总总,三座大山,逐渐演变成了十座,十几座,几十座的大山,就连墓地的价格,都涨的让人不敢死了。

  

  有一个三口人的家庭,用于吃喝的费用仅仅只有400/月,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在街头有一个卖炸串的摊主无奈的说:我这样的还是好一些的呢,每天虽然辛苦,但是有吃有喝,比那些打工上班的强多了。我是复旦大学毕业的,知识值几个钱?不这样干,连家都养不了。

  

  说到腐败,他这样说:如果我有了腐败的机会,我也会那样做,不腐败就是傻子,但是,只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把贪来的钱,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各方面的关系要打点好了,就一定不会有问题。

  

  关于腐败和收受贿赂的问题,笔者和一位处级官员聊天时,他这样说:做了官,你不腐败就做不下去了,一个书记,一个局长,若干副局长,就只有你一个清廉?用不了半年,你就会没有开拓精神不会团结群众和班子成员不团结而和谐掉。我也不想那样收好处,有时候,看着那些承建工程的民工,我真的想实实在在的做点事情。可是,那样不行,一个是权力不够大,再一个就是不能显摆自己高明。许多人这样说,如果你当了一会官,到后来连车和房都买不起?那你就是个白痴!就目前公务员以及许多官吏的收入来说,如果没有灰色收入,有几个能买得起汽车和几百平米的房子?

  

  在影片《建国大业》中,蒋介石的一句经典对白这样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一说,此话在网上引起热议。我们暂且不论老蒋是不是真的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从这句话里面,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就应该引起我们全党和国家机构的高度重视。不管现行的经济制度是什么结构,当我们与狼共舞而就要被狼吃掉的时候,也就不能为了和谐而和谐了。

  

  反腐败,不是一个新问题,中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对腐败的惩处,一向是严厉打击的。我们且不说和珅那个妇孺皆知的大贪官,仅选取乾康盛世发生的一段公案,也就足矣说明问题:

  

  王亶望是江苏巡抚王师的儿子,王师是清朝树立的清官模范,但再怎么清廉,家里银两还是有的。牵系到子女锦绣前程了,后门也是要走的。比如这个王亶望吧,数理化没学好,但有个好爸爸,给他捐了个官,连科举考试都不用,直接当县长了。

  

  凡事都有个前因后果,王亶望后来有杀头的后果,委实有这个前因。乾隆把他从浙江调至甘肃任藩司,就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他爹是清官,以血统推断,他也该是清官;二呢,王亶望捐资当了官,参加了革命,就是朝廷的精英。当了官都是得提拔的,乾隆把他从浙江调任甘肃,也是正常调动,正常给干部升级嘛。

  

  王亶望是在甘肃藩司任上出的事。因考虑到干部队伍,以及先富起来的社会精英,那里有个悖论:他们出身好,条件优,但儿女读书总是不行,若完全实行高考分数线一刀切,他们的子弟有被挤出精英阶层的危险。所以,清政府从顺治六年开始制定了捐监政策,即:令民输豆麦,予国子监生,得应试入官,谓之监粮。这是说,向地方、向国家贡献若干石粮食,就可以发个秀才文凭,从而可去参加科考。当然,还可再捐粮食,直接授官,王亶望不就是这样当的官么?问题是这个政策实行之后,弊病丛生,一是官家与商家嫌买粮食麻烦,直接折算成银两了,使捐监粮以做国家储备粮的初衷落了空;二是,大家都不愿做亏本生意,买官花了小钱,那就得卖官大赚钱。乾隆隐隐然有个感觉:赚了这些人一些碎银子,可能会因此坍塌了自己的好江山,他觉得划不来,所以在乾隆三十一年,这个捐监政策被取消了。

  

  捐监叫停,对其他地方没有多大影响,但对甘肃这个贫困地区影响颇大。甘肃十年九旱,一旦灾荒了,如果没有国家储备粮,那可不得了,所以乾隆三十九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勒尔谨向乾隆打了个报告,要求重新实施捐监政策。乾隆组织开了一次理论务虚会,讨论捐监问题,最后决定,给甘肃一省开个政策口子,重新实施捐监政策。乾隆一再强调:积贮监粮,为备荒赈恤之用。核心政策是,只准捐纳粮食,不准折成银两。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也。王亶望来到了甘肃这个政策特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怎么解放思想呢?就是大胆地闯禁区,大胆地搞特区。怎么大胆呢?就是不唯上,不唯规,只唯钱;上面规定不准将粮食折算成银两,我就将粮食折算成银两;上面只准将监粮入国库,我偏偏将银两入私囊。王亶望在甘肃搞了不少新政策、新措施,比如,按照上面的规定,捐监起步价是50石粮食,他把这折算成银两47两。给你捐监得填表啊,得盖章啊,得发个本本啊,服务费加工本费是8两,共55两;55两还不行啊,王亶望还上有老上有老领导嘛,下有小下有小的们嘛,他把这些成本都计入里面,其中,赡养上与抚育下都是2两;还有不可预计的事情要应付,打了预算1两,加起来是60两,整数,给百姓少了找零的麻烦了嘛。

  

  这个特区的特别政策,各位仔细一看就知道有一妙处:王亶望把上面的领导与下面的干部全部纳进了他的笼子里,要腐败大家一起腐败,谁也不能站到岸上。大家都拿好处,你不拿吗?为了拿着方便,王亶望有个制度创新,他首创了个驻省办,要求各县各府都在省城建立办事处,令设各州县坐省长随,遇有需索,即令人向坐省长随通知,以便送信给各州县。有什么需索呢?就是王省长家里准备建房了,老婆准备过生日了,小妾准备旅游了,孩子准备留学了,就通知办事处,办事处再通知州县送钱来。当时甘肃有句顺口溜:一千见面,两千便饭,三千射箭。意思是,给1000两银子,可以跟你见个面,给2000两,留你吃个便饭,给3000两,可以给你办事了。

  

  王亶望这样干着,干得有声有色。到任半年,他向乾隆汇报工作,说已有19017人捐监,捐纳粮食80万石,三年后,共有捐监生15万,收到监粮600万石。这么多的粮食得有储备库,得国家拨款啊。于是,大笔大笔的银子转移支付来了。王亶望既然政绩如此突出,那么不提拔就对不起干部了,就体现不出用人的政策导向了,所以,乾隆就把他调任浙江去当巡抚了。

  

  这家伙调到浙江后,有桩案子牵系到他。他感到山雨欲来,有可能将被双规了,他急了,他这么盘算着:我给国家做点儿贡献吧,乾隆应该保护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嘛。于是他向乾隆表态,我捐款给国家搞建设,不是要治理海河吗?我捐50万!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么露富哪行?他被双规了。

  

  甘肃的案子因此浮出水面。案子一查,叫乾隆吓了一大跳,朝廷的干部不是坏了一个啊,整个甘肃的干部无一人没卷入其中。

  

  现在轮到乾隆伤脑筋了。按照乾隆自制的法律,数在一千两以上者拟斩监候。如果有法必依,那么甘肃全省县处级干部都得掉脑壳,甘肃干部不全部空了吗?反腐败也得实事求是嘛,乾隆专就此案修改法律:两万两以上者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一万两以上,二万两以下,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一万两以下者,再议!5000两的,那算了吧,反腐也得与时俱进呀。为了适应反腐新形势,乾隆对腐败的立案标准一下子从贪腐一千两银子提高到一万两!

  

  照这司法解释,相关部门把名单报上来,乾隆还是吓了一跳,得判死刑的还是多啊。乾隆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再次出台了司法解释,贪污二万两以上者,如果以前有年终考核得了嘉奖、立了三等功什么的,可以免死。呵呵,这个司法解释出台后,挽救了一大批干部,最后只有52名被处死刑,被发配、被抄家者194人。

  

  一个省,县处级干部可以数千计,乾隆时没那么多,千儿八百大概是有的,科局级更多。但这个案子按照乾隆的说法是全省都烂了,而被处理者却不上200,其他干部呢,得益于你腐败我腐败大家都腐败,得益于乾隆把腐败的纸面立案标准由一千两提高到一万两。反腐败被抓大放小,他们没啥事了,该当干部的继续当干部。

  

  腐败的人越多,腐败的面越广,腐败者就越安全。王亶望拉大家来共腐,也许并没有形成这种理论性的韬略,但从造成的客观事实看,许多贪腐者因此尝到了甜头,这让那个位居九五之尊的乾隆也有了忌惮。乾隆一再提高杀头门槛,本意哪里是什么宽仁?如果把一省的官员都杀光了,形成权力真空,西北就会出乱子……

  

  对于反腐败,温家宝总理就把这一现象提高到了国家前途和命运是否长久的高度,反腐败,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长久的斗争和艰巨的任务,反腐败不是扫黄打非,只是一阵风,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这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业,需要有革命的精神。建立起长效的法律法规,增加腐败犯罪的成本和处罚力度,只有下大决心,从体制和人民的内心深处实施变革,才能起到发展,强大,促进社会进步的效用。让我们拭目以待……

  

  (简约杂谈之:反腐败一个烫手的山芋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阿坝阿来:心灵的奇特旅行

作者:阿来

这部以《阿坝阿来》命名的小说集是以阿来的出生地四川阿坝为全部背景,凸显出他有别于其他汉语写作者的“文学田地”…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