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我们是教师还是一头叫教师的驴?

时间:2013-08-21 08:29来源: 作者:茅卫东 点击:
  好几年前了,流行这样一个段子:“很久以前,天空是蓝色的;庄稼是长在地里的;猪肉是可以放心吃的;老鼠是怕猫的;坏人是怕好人的;药是可以治病的;人是要穿衣服的;欠人家钱是要还的;不需要DNA测试就可以知道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还有,卖狗肉是不需要

  好几年前了,流行这样一个段子:“很久以前,天空是蓝色的;庄稼是长在地里的;猪肉是可以放心吃的;老鼠是怕猫的;坏人是怕好人的;药是可以治病的;人是要穿衣服的;欠人家钱是要还的;不需要DNA测试就可以知道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还有,卖狗肉是不需要挂羊头的。”当然,还有许多别的版本,不过大同小异。


  这个段子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切都变了。现在的情形是:河里没有鱼了,老人倒下没人敢扶了,小偷如果偷不成干脆变身做强盗了,刚上小学的女生开始发育了,老实巴交的人转眼就是暴民了……


  教育圈也深受影响,比如:身为教师,是做一个“明师”还是做一个“名师”,这个问题也需要讨论了。


  在我看来,教师本该是个明白人,如此才有资格“传道、授业、解惑”。而今,“与学生共同成长”成为时尚话语。有时候我是真不明白,有的同行是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在说这句话,还是拿这句话为自己的糊涂甚至愚蠢辩解。于是发现,原来孟子是个预言家,他早说过:“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写到这里,突然卡住了。“教师本该是个明白人”?说得轻巧!生活中,“应然”与“实然”冲突的事例太多太多。应该如此,不等于事实如此。那么多同行将“反思三年成名师”奉为金科玉律,积极参加朱永新老师的成功保险,说明想做“名师”的老师不是个别。各地“名师工作室”纷纷挂牌开张,“教育家培养工程”争先恐后上马,说明成为名师已经不只是教师的个人追求,而成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性计划。


  由此看来,这场“明师”抑或“名师”的讨论是必要的,只是讨论的重点或许不必指向明天,不必急匆匆确定今天的选择,不妨先回首昨天,看看我们是如何被带到沟里的。


  套用一下前面那个段子:以前,教师是被喻为春蚕蜡烛的,搪瓷脸盆白毛巾就是对优秀教师的物质奖励,两袖清风是最高的奖赏,无私奉献是最高的荣誉,默默无闻又叫安心工作……


  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同行不甘心再当春蚕蜡烛铺路石,开始怀揣“名师”梦想天天写反思写随笔;从习惯两袖清风默默无闻,变为主动结识各路名师以求指点更为得到提携;从课上课下面对学生倾情奉献变成有点空闲就围着编辑絮絮叨叨以求尽快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同行们面前……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然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无我”。我说的不是无私奉献,也不是忘我工作,而是“没有自我”。不管是过去的消极无为,还是如今的积极进取,细细考量,有多少是教师的自觉选择?很少很少。


  不独教师这样,不是现在才如此。我们整个民族当年都长期陷入一种狂热的奉献运动中,人人自以为忠诚,自以为努力,自以为幸福在前。为此,甚至放弃了做人的资格,以“砖”自喻,以“被搬”为豪。事实呢?有几人不是被挟裹其中无力自拔,偶尔有个别清醒者想冲上岸来,却往往先被巨浪拍得无影无踪。那个时候,“我”是危险的,“我想”是不被允许的,必须甘当向日葵、传声筒、螺丝钉,“狠斗私字一闪念”,放弃思考听命而行,才会被认可才能保住命。那种狂热,后来被叫做盲从。那个年代,教师的安贫乐道,更多是因为无奈,并非清醒的自觉选择。当然,的确有一些人,久而久之习惯了,以为自己真的愿意粗茶淡饭志高远。


  后来,市场经济大潮涌来。个人、个性、人权、利益等概念开始还是羞答答登台,马上就落落大方成了气候。除了某些特别的场合、特殊的时刻还需要摆上“无私奉献”的牌位,大家开始“有钱就图”“有利就想”。教师这个清贫的职业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圈里的人奋力往外冲,圈外的人却惟恐避之不及,据说当年连小偷看到哪家门口挂着“教师之家”的牌子都掉头就走。


  怎么办?心照不宣中,评职称让老师有个奔头,加工资让老师安心。名和利就这样悄悄进入了象牙塔中,然后一发而不可收,越来越多的老师不再愿意成就了学生烧尽了自己,有人适时站出来高呼: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想挣钱是没错的,可是看看现在很多人都在怎么挣钱?想出名也是没错的,可是有人为了出名变着法折腾是不是有点丧失尊严?我到底需要挣多少钱才算够?我真的需要出名才算没白当教师?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些是‘我’真心想要,还是周围的人认为很重要‘我’才追求的?”


  当年“极左”运动让国人身不由己,后来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大潮让国人迷失了心性。我们教师这个群体,虽说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实则一直是一个传声筒,发不出自己的声音。一是基本不被允许,二来也是自己根本没有想法。过去是上面要求我们对学生说什么,我们就鹦鹉学舌一番,如今是社会流行什么,我们生怕跟不上节拍亦步亦趋。


  现在,前有“职称”路标“名师”光环的指引,后有末位淘汰的屠刀相威逼,时不时还有绩效在鞭策,我们是什么?是教师,还是一头叫“教师”的驴。我以为,后者可能更符合我们的实际身份。


  “没办法!”很多人这样解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也应该去思考一下:这一切究竟是怎么造成的?这些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可能的破解之法在哪里?我真的只有奋力扬蹄这一种选择吗?个人以为,不思考这些问题,我们不但有负于学生,同样也有负于我们自己的孩子。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会变成驴,甚至可能变成骡子,可总也会有人拒绝变成四脚动物。我相信,这样的拒绝会越来越多,到那时,不论是我们听到孩子“你当初为什么愿意成为一头驴”的质问,还是听到孩子们同情的叹息声,我们都会羞愧的。不过,说不定那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为驴不懂羞愧了。


  我认为,在我们教师的词典里,除了“名师”这个词,还应该有“尊严”、“规则”、“自由”、“平等”、“权利”……这些更重要的概念。不明白这些,做了“名师”又如何?有杠有花的女警人前风光私下也只能乖乖成为上司的玩偶连个男朋友都不许谈,公众视线里高大威武的英模人物突然被曝光原来只是政客手里的一条走狗,任你家财万贯得罪了领导可以让你一夜之间一文不名小命不保……学校早不是象牙塔,谁也无法躲进小楼自逍遥。有多少“名师”,看到校长局长不是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身子弯得像虾米。又有多少“名师”,台上对着崇拜者道貌岸然传播新课程理念台下给自己的徒弟传授拍马心得。


  这样的“名师”,不做也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作者:金满

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