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燕山深处藏画家—齐凤池简评迁西十位元山水画家作品

时间:2012-02-18 22:01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齐凤池 点击:
今年元宵佳节,著名山水画家关真全邀请我和画家张英杰、郑瑞章去迁西县城观赏元宵花会,参观书画影展,顺便到他府上作客。迁西隶属唐山市,是一个山区小县,虽说这里地处山区,人口不多,但它却是中国有名的板栗之乡。它的的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就这麼一个只

  今年元宵佳节,著名山水画家关真全邀请我和画家张英杰、郑瑞章去迁西县城观赏元宵花会,参观书画影展,顺便到他府上作客。迁西隶属唐山市,是一个山区小县,虽说这里地处山区,人口不多,但它却是中国有名的板栗之乡。它的的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就这麼一个只有38万人的小县,就潜藏著几十位书画家。其中,以关真全先生為领军的山水画队伍有六十多人,其中在省市知名的山水画家就有十几位。当晚,我们又在关老师家小聚,谈书论画。告别时,作為礼物,他送给我们每人一本《迁西十人山水画展作品集》。

  回到家后,我利用几天时间仔细阅读了这本厚厚的画集,才知道这是2011年迁西县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举办的一次高规格的进市展览作品集。这已经是该县第六次进省市举办山水画展了。欣赏了他们的作品之后,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传承、影响、感召、渗透文化的领军人物,他的文化艺术的渗透和影响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扩张作用。当然,他的艺术造诣和人品必须有折服人的穿透力,否则绝不会带动一个地区的文化壮大和扩张。植根迁西文化土壤四十余载的画家关真全就是具备双重穿透力的领军画家。

  我认识画家关真全是去年秋后,但他的大名我早就知道,他笔名乐山,自幼酷爱美术,后专攻国画山水,曾受教於著名国画家果树邨、贾克里、鐘长生、李明久、江枫诸先生。他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意境深邃,视觉阔达,不仅气势恢宏,而且用笔用墨彰显出大家的风范。

  他的作品《墨染五虎山》採用中国传统泼墨的技法。他用墨大胆,随意,驾驭墨的能力和控制墨的渗透和走向的力度十分嫺熟老道,可以说,在北方山水画派中堪称一家。作為一个欣赏者,对於画家关真全的山水画,我个人认為,搞大写意的山水泼墨画,必须要有嫺熟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尤其是在驾驭墨的浓淡上,更要显出画家才气和胆识。尤其是这种泼墨山水画,在留白上更不好掌握,墨重了容易把空间挤走,使整个画面显得迫塞而缺少空灵;反之又会使画面缺少分量而流於平淡。因此,泼墨的技法达到什麼水準,从画面的层次上一眼就能分出高低。在他的淡墨里又能清晰看出景物和动物的活动场景。使画面出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灵气愿景。在山水画家中,我认為,怎麼画最重要,北方山水画和南方山水画有很大区别,南方山水画蕴含的是仙气灵动秀美,北方山水画彰显的是沧桑挺拔凝重。画了几十年山水画的关真全早就悟出泼墨技法的真諦和微妙之处。他的《月光如雪》画面呈现出寧静恬淡舒适安详的意境。使我想到唐代诗人画家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他这幅作品那恬静的大山脚下,两间茅屋窗櫺黝黑,灯光雪白……这徽衷谝股?械漠嬅妫?谷撕咙匀坏芈挠氲嚼羁扇鞠壬?P下的山水。静謐的院落被一朵灯盏点燃,幽幽暗香从窗花里飘出,粉红的桃花击碎了黄昏,窗花之内,主人枕一缕恬淡的月光,大山的心韵在耳边滚动。月下独酌的陶潜和遥远的桃源遗梦,早已在大山人家的日子里定型。月光悬掛在树梢上,惊动了山雀的眼睛,一隻山雀起飞又落下,山雀叫醒山雀,鸟语在空灵的山间縈绕。大山的精灵,撞响了山村那口古鐘。我欣赏关真全的《月光如雪》时,想到了画家的作品里暗藏著这样优美的诗歌意境。画家关真全的很多作品画面里都潜藏灵动质感的诗人语言和他成熟老辣的绘画语境。因為他是从大山深处诞生的画家,他的脉管里流淌著大山的血液,他的艺术来源於大山,他的作品呈现出的也是韵律的大山。他把人和山全部融汇到大山的意境深邃里,读他的作品就是读他的胸怀和品质。

  画家尹尚利的作品,业内人士评价传统功力扎实,和他的人一样,他的作品风格稳健严谨,笔墨老道,格调高雅。在尹尚利的《松谷山居》、《青山叠翠》、《燕山人家》等作品中,我读出了很多诗人的东西。他的作品不是像其他画家那样,以大山的气势雄壮赢得读者,他的作品人性和人文的内涵似乎比其他画家更多了些概念。他的作品里有人、有树、有亭榭,有茅舍、有山溪、有小河、有瀑布、有舟船、有牛群、有山鸟……等等。好像每幅画都有故事或者都有典故。画里有了这些内涵使得画面多了许多空灵嚮往的意境。中国很多山水画家在选材上往往注重大山的气势轮廓,山间的溪流和瀑布,营造出上帝缔造的自然环境的恬静秀美,读起来基本大致雷同,似乎有复製的感觉。读了尹尚利的《燕山人家》和《燕山深处》后,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诗的画面。黄昏,山雀子都收敛了翅膀,山村渐渐走进祥和的平静,灵性的北方大山,像佛打坐已入禪境。女人把黄昏掩在门外,守住一盏灯的温馨,就守住了男人和粗茶淡饭的幸福。月光从树梢走向窗花,走出窗花的语言很轻,乳儿的啼哭时断时续,像天堂里传来的鐘声,渐次展开山村的寧静,现实和梦幻多麼近哪,只差一盏灯的光景,我站在画家的画前,想著山里的事情,仿佛一轮满月擦亮山村的眼睛。

  陆游对他的儿子说:“汝要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画家作画也是如此。读尹尚利的山水画就可以看出他的功夫也在画外。

  看了画家尹尚利的《松瀑图》使我想起了唐代诗人贾岛曾经写过一首短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境,古人说的画中有诗大概就是尹画家所描绘的意境吧。

  楮玉国的名字我是从我身边的一位画家杨东生那里听说的,他说褚玉国是个多面手的画家,他的油画和国画作品均达到了较高的境界。构图明朗美感极强,笔墨简约不简单,乱而不乱的痕跡里潜藏很多内涵。看他国画的点线明显保留著油画用笔的痕跡,且有西方印象派哂命c和光出现的效果。中国写意画,笔未动,气已吞。黄宾虹大师对中国的山水画也提出了山骨和山韵的学说。在玉国的《秋山会友图》和《秋山絮语》里,画家思绪好像穿越了时空,走进遥远。他笔下的山,往往是先用重墨勾出山的轮廓,山体再用淡色涂抹,笔法简约,似乎吝嗇笔墨,其实不是。他的作品完全受西画的影响,点、皴、烘、染、破、泼、积,挥洒自如,有张有弛,绘画语言的驾驭能力嫺熟老道。李苦禪大师说:“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功力深厚,法度完备,便愈画愈熟。太熟则俗,熟极求生才有味道…….”板桥说得更好,画到生时是熟时,其实,读了褚玉国的山水画后,给了我很多唐诗宋词的画面和意境。唐代诗人孟浩然曾写过一首五言律诗《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由此可以看出画家的文学功底的深満臀幕?摒B的档次。他的作品总有一种寻找遥远的田园和隐居的文人墨客的情怀。画家的心地是旷达乾净的童话世界,画家是人类仅有的一批拥有童心的人。我们说的画如其人,画品就是人品的概念似乎在褚玉国的作品中可以寻觅。

  老画家崔德喜在评价周本利的作品时曾给予很高的定位,说他的画面饱满充实,雄浑大气,笔墨苍润,意境深邃,气势磅礴,格调清奇。这只是从画的表面定位的。其实评论一位画家的作品应该在画家创作激情创作思路和画品上给予全面评介。我一直认為,中国画不仅是文化和艺术,她是一种境界,更是一门科学。李可染说,每当他进入绘画的时候,就像进入枪林弹雨里。读周本利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有种版画的味道。刀味和木味从他的用笔上体现出来。尤其是他的《千岩竞秀》,黑白层次鲜明,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中国画分為四个品格,即:“神品、妙品、能品、逸品”。这也是中国画延续至今的传统和品评标準。唐代画家张澡将画作又分為神、妙、能三品,每品分為三等,个人认為周本利作品达不到逸品也够得上妙品。他的《深山寻梦》和《听泉》就用最基本的黑白灰呈现深山寻梦的意境和听泉的平静心态。中国山水画家最出色的地方不在绘画而在抒情,画家把内心的情感全部寄託在画面的意境深处,画面要表达的内涵就是画家想说的东西。其实画家的每幅山水画都是在抒情。我们读周本利的作品都能感觉到有浓重的诗人抒情味道。

  画家韦武满的《云壑幽居》、《幽谷泉声》、《洪门寺即景》、《景忠灵秀》、《栗乡植物园》等作品画面空灵淡雅,格调清新,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我虽未曾与其置妫?豁毩饔[他的画作,就能想像出此人的好学与聪慧。读他的画感觉就像诗人描绘的一样,几瓣栗花把山村的日子打醒,老牛在山路上咀嚼岁月。浙浙沥沥的三月讲著遥远的大山故事,披蓑戴笠的农民,在季节的拐弯处抢种,他们把潮湿的脚印都点上了春种。雨中劳作的山民,把耕耘和收穫当做一生最快乐的事情。勤劳朴实的山里人,把那条蜿蜒的四季不断地翻新。今天被汗水浸透明天又被喜悦擦干,这样反复的过程给山里的日子涂上一层鲜艳的口红。骑在牛背上的孩子,吹响了柳,叶嫩绿的音符滴落草尖滴落花蕊,惊动一片大山的眼神。画家韦武满的作品在传承古典的同时,似乎在寻找陶潜心中理想的精神世界,他的《栗乡植物园》里有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往来种作,男女衣著,鸡犬相闻,完全是世外桃源的美好愿景。我说画家韦武满的作品是否有此意境和想法,只能是我个人的感悟。

  评论家说刘祥飞的山水画是文人的画,这点我很认同,读他的作品就像读古人的真跡墨宝,这点我不是夸张。我有一种感觉,尤其是他的《秋风江上》,清秀明亮的画面,简约的构图,诗意的画面,呈现出《江雪》的深邃意境。儘管画面是秋天,但它的意境就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展开。如果画家刘祥飞,没有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传统笔墨的研习,脑子里没有诗歌意境的再现,他的笔下绝对不可能出现我们心目中和视觉中柳宗元《江雪》的画面感受。刘祥飞的《空山新雨》是很有个性的。他在注重线条的勾勒上,用染的技法呈现深突?沽舭撞糠指?骼释怀觯?_到气晕流畅,仙气縈绕的灵性效果。其实,刘祥飞的作品追求的意境和画家思想的境界,就是《山居图》的境界。在他的几幅作品里,表现的主题和意境都是寻找安逸、与世不争、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境况。

  李泓的作品构思奇俏,别开蹊径。我认為,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画家,绝不会随大流跟著别人走,在别人的残羹里寻找美味。同样是画山水,必须要有个人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否则不是李泓。我发现他在选材和构图上就像诗人的诡秘奇想,和大脑里浮现的画面一样,很乖巧很灵性。他的《网上金秋》用淡墨和做肌理手法,使画面灰白黑效果更加分明。上下留白匀称,突出《网上金秋》的主题。《滦江系舟》和《网上金秋》虽说是一个主题,但构思出的画面更空灵,更灵性诡秘。大背景飘渺而朦朧,似仙境和天堂,画面主要突出松树和岸边的小舟。这就是大背景下的《滦江系舟》奇妙秀美的意境。他的《小亭闲语》,画面清秀淡雅,完全传承了中国古代画家重情意,巧构图的抒情风格。画面分上下,上部分大面积留白,下半部分简约,点、皴、染得心应手,真是巧到玲瓏绝妙处。

  方染之,李惠茹,孙玉香三位女画家,不仅是迁西画家中的佼佼者,也是省市乃至京城知名的女画家。我始终认為,聪慧优秀的女人其实不用作画本身就是最好的画家。因為她们有一双纤细如酥的巧手,她们能把生活打扮的五彩繽纷,也能把日子装扮的美轮美奐。其实她们就是生活中最好的画家。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夸女人。我觉得作為女人,她们的缺点都是最美的优点。她们的错误也是美丽的错误。迁西县的三位女画家,可以说是艺术花园里的三朵嫵媚的奇葩,她们各自呈现独特的风采。

  方染之师从很多画坛名师,如今她的作品已经成為当今市场最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李惠茹不动声色潜心学习中国传统国画精髓,使自己秀美的绘画羽毛更加丰满,自由自在的翱翔在艺术广袤的天空。

  孙玉香的名字我是从第九届美展听说的。她的《悠悠岁月》入选到全国美展,这不仅是对她的绘画水準的一个定位,同时,从她的作品中可以读出她心细和内敛的艺术造诣。中国传统绘画,是检验一个画家的文化功底和艺术天赋的高雅课题。怎麼画是技法和功力检验,画什麼是检验一个画家的思想的尺度。中国画家成功的原因,还取决於画什麼。孙玉香选的题材《悠悠岁月》就很有特色,她把万里长城沧桑厚重嶙峋,抵御和抗争的中华民族精神都展现出来。这不仅是艺术再现,更是思想和民族精神的詮释。

  我一直觉得,中国古代女人会抚琴作诗就算是有才华的女人了。宋代的李清照,唐代的上官婉儿,西汉的卓文君,东汉的蔡文姬,被称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这四个不同朝代的女人,被人们认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性文人的代表。这是谁给下的定论并不重要,关键是她们流传后人那闪光有价值的文本。

  五千年泱泱文化大国只有这四个才女是微不足道的,中国有才之女可以说数不胜数。但在这些才女中,抚琴作诗的居多,能绘画的极少。说她们是才女,只是在某个领域才华出眾,但还算不上是全才。

  这些年我一直仰慕女诗人,但并没有忽视女画家。在我看来,接近一位女诗人要比接近一位女画家容易的多。因為女诗人善於表达和彰显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而作為一名女画家就显得文静、内敛、不张扬、不表白、更有内涵了。迁西的三位女画家,虽然我没有见过面,但读了她们的作品仿佛就像走进了她们的心灵世界,画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我从她们的画作中读到了她们内心世界的纯洁和清高。古人说,画中有诗,就是对画家作品、人格、意境和文化内涵的一种最好的定位。我对女画家一直仰慕。我感觉女画家的神秘更神秘于女诗人,她们驾驭色彩的能力比诗人驾驭文字更嫺熟,她们的绘画语言,比文字更含蓄。要说女诗人不容易接近的话,女画家就更不容易接近了。其实,读她们的其他作品都有古人的遗风和传承。方染之的《满穀云山起》、《不是夏山偏入画》,李惠茹的《童年的记忆》和孙玉香的《青山水门》、《山里人家》画面的构图,都是中国古典的遗风和精髓最好的传承。她们在用笔,用墨,用色,虚实,留白等,都使人感觉就像步入在山间蜿蜒的石径上,流览两侧大山秀美的景致。同时也感觉出女性画家用笔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严谨的技法传承。

  在她们三位画家的绘画语境里还存在著女性软绵绵的情调和女性规范的双重影子。女性作為传统道德的标準,而软绵绵的情调终究会遭到文化的对抗。只有在丢掉女人情调和女性绘画的阴影,才能展示女性的优势,这样的绘画才是自由的和随心所欲的。

  (上述简评迁西十位元山水画家的作品,我是读画时產生的一些灵感和感悟。随意留下些许文字,仅供画家们参考。写的不到位之处,见面交流,向你们学习,可以在你们那里汲取凝聚补充我的绘画营养,多為画家们码些文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三分养,七分教:培养孩子的黄金法则

作者:李元秀 王永红

详细地阐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养与教”的区别,提出了“以教为先,重在教”的观点。《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

发布者资料
河北唐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09-04-06 09:04 最后登录:2016-07-15 17:07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