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讴歌“缺月”其实是苏轼对自己的人生写照

时间:2013-04-09 11:20来源: 作者:金樽明月 点击:
许多人都有所误解,其实我少时也有许多误解。这首词是高兴时而做的呢?还是郁闷时而做的?我总是理解为郁闷时而做的。其实不对,苏轼在题头就已经说了,是“欢饮达旦”而大醉时写的,当然应该是高兴时而做的,只是在高兴时又有一些伤感罢了。苏轼所写的,更是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及词人,在中国诗词史上享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很喜欢苏轼的诗词,每每静静吟读,静静思索,使我感受到他的那种纵横古今的宽阔胸怀。苏轼的诗词,以他的那种远观历史、近观景物、情景交融、收放自如的风格,让我总是感受颇深。
  
  小的时候,我很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对明月,有一种天然的精神寄托,每当最如意时或最不如意时,我都会仰望明月,默默与之对话。明月,高悬于天上,没有太阳的炙热,也没有地球的繁杂,我总感到那里是最宁静的地方。我愿意与宁静对话,感受着明月高高在上俯瞰一切的孤傲感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的词之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许多人都有所误解,其实我少时也有许多误解。这首词是高兴时而做的呢?还是郁闷时而做的?我总是理解为郁闷时而做的。其实不对,苏轼在题头就已经说了,是“欢饮达旦”而大醉时写的,当然应该是高兴时而做的,只是在高兴时又有一些伤感罢了。苏轼所写的,更是他希望“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轻狂姿态。后人更看重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那种自我安慰,而又无奈地祝愿自己所关心的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心里有一种祝福亲人的美意。这种美意人人都有,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并同感的。因此,这首词被广泛地流传了下去。
  
  我最初喜欢苏轼,就是源于喜欢他的这首词,言简意赅,感同身受,又有那么一点轻飘飘的感觉,于是就将这首词置于心中了。
  
  再长大一些的时候,知道了世事的艰难,立世久远,就感受到了另一种不易。人们不是只有好的愿望就能够幸福地生活在这世上的,我们感受更多的,是那种拼力奋争但毫无结果的无奈,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生活在世上,就会有烦恼,就会有不如意,而人之一生,不如意时居多。对于那种不如意,你能用什么去排解吗?还是明月,只要你仰望明月,凝视许久,一切心中的烦恼都会丢之脑后,所有的不如意都会烟消云散。用明月寄托自己的思绪,写尽烦恼而重新走出困境,仍是苏轼的词,给了我们那种排解的动力。中年时我喜欢上了苏轼的另一首词,也是书写明月的,但是有了十分不同的意境: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描写了“缺月”下的一番景象。缺月,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弯缺月,每一个人,都有孤冷落寞的时候,不论你是天子,还是小小的老百姓,缺月的情怀恐怕更是多见的。在古诗词中,吟咏“明月”的诗很多很多,但是吟咏“缺月”的诗很少很少,不是人们不知道缺月的存在,而是人们更多地向往着明月在天,明月当道,明月涌怀,殊不知没有缺月,哪里会有什么明月月圆时啊!因此,我更加喜欢苏轼的这首咏“缺月”的词了。
  
  这首词,上阕写的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寂静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之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时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自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一个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随着轻灵飞动的孤鸿,物我同一,共同飞翔,使孤独的心境更具体更感人了。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是鸿惊回头?还是人惊回头?其实同是。“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吗?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的遭遇,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也是苏轼吟咏的境界之所在,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首词的境界,的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的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千古一怀的意境。苏轼“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缺月做了最好的描述,含蓄蕴藉,让人永远神思。
  
  我也曾写过一首《古体长诗.中秋明月赋》写的是“明月夜”的情景,我真心地类似奋力般地写着自己的心境“明月无语我无语,明月有意我倚栏,明月含痕我含恨,明月在天我在天!”可见我对明月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思。但是我总还是感到有些遗憾,对于缺月,我不知应该怎样去歌咏、去描述。缺月是我们最多见的时候,感受缺月,并把它置于纸上,的确是很难很难的啊。
  
  苏轼的这首“咏缺月”的诗,是苏轼最好的人生写照,也是我们普通大众最好的人生写照。正视“缺月”,在缺月般的感受中积极向上,才是最珍贵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上海魔术师:温暖人心的情感

作者:虹影

著名作家-虹影的转型之作,《饥饿的女儿》朴实文风与《K》细腻笔法的完美综合,充满朦胧、奇妙、神秘的少年情愫,一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