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信导演的《叶问》,无疑是一部好片,具备了一部好片应该具备的各种特征,一个好剧本,好的立意构思和好的演员,也切合了当下国人的审美取向。与大多数导演喜乐过年的想法不同,比如:这里边就有《女人不坏》和《非诚勿扰》的隔靴搔痒;《叶问》与《梅兰芳》的想法一样,是把我们观众的审美拔得很高的。
当然,《非诚勿扰》的票房也很高,但显而易见,那是广告砸的加上人们看客心理,或者热闹总要看完了才知道没意思的传统心理在作怪。而《叶问》不同,它有一种精神和一些启示在里边的。
精神,就是中国民族坚强不屈、团结一致的精神,“我不是汉奸!我只是个翻译!”让我想起了星爷那句“其实,我只是个演员!”这句话,多少让我们有些苦处与思考。传统的汉奸李队长,却是一个正面的人物。反面的人物,却让金山找捡了一个便宜,金山找活生生地把中国人身上的弱点集中了起来:欺软怕硬、拦路抢劫、告密通敌……等等,让人恨不得让前去扇他两耳朵。从金山找的身上,我也想到一点:事情可能更可悲一些,不是因为汉奸的存在,就是因为这么些乱世更想乘乱搅乱的人。
准备说精神的,让这个该死的金山找挡一下,我呸他!武痴林的坚持,明知自己可能丧命在日本鬼子将军三蒲手中,却死打到底,呸一血到你的脸上,也要为那些曾死的兄弟出一口气;寥师父的坚持,明知道自己有可能失败,却要挑三个人,以证明中国人不是用来挨打的;周清泉的坚持,明知回战区可能会死,但却坚持着回来:我不回来,工厂工人都没饭吃;叶问的坚持,知道背后有枪子,也要把日本鬼子将军打爬下……
启示一:卑劣、虚伪、无耻、战争狂热……这些词最起码是用来形容人类的,但当时的日本人,根本不是人类,用禽兽来形容,我怕禽兽不同意,当时的日本人就是一种令人恶心厌恶的东西,真的,无法形容,恐怕整个中文里,也只有日本人三个字才能够形容他们生而具有的人类未曾想过的低劣品质。今天离二战结束几十年了,今日的日本人,是何等模样,不敢断言。但中国有句俗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今后跟日本人打交道,不留心肯定不行——日本人一贯的脸上有笑容,背后备枪子。
启示二:中国的金山找们复活了,满大街里,你随便抓一把,就能抓到一个。还有李队长,如果你在日本人面前表现得再没骨头些,那就是一个标准的汉奸了。为什么《非诚勿扰》的票房都到三个亿了,因为中国的看客多了,麻木的人多了。如果鲁迅先生在世,他的笔头,再尖十倍,估计也没有大用了,脾气好,不被气死,一准也被看死、麻木死,要不被冷死,总之你不得好死。
启示三:民族精神和无敌精神是要不时地提一提的。《叶问》这部片子故事情节很简单,手法也很简单;简直可以说是把之前的武打片,比如《精武门》《霍元甲》等复制了一遍,不同的是,加上一个大团圆的解决,这是必须的,因为你是贺岁片啊!《叶问》不断有小高潮,第一高潮:轻松打败寥师傅;第二高潮:轻松打败金山找;第三高潮:轻松打败十个日本鬼子武士;第四高潮:轻松打败日本鬼子将军三蒲;第五高潮:被那条疯狗佐滕打了一枪,成全了一个英雄和一代宗师可以获得的一切荣耀。
看完《非诚勿扰》,是应朋友要求写的影评;看完《女人不坏》压根不想动笔;看完《叶问》时,已经一点多了,但还是决定动手写了。敲了上来,给大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