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和《易经》,张爱玲的遗稿与“新作”
时间:2011-10-24 13:58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西岭雪 点击:
次
昨天收到了台湾寄过来的张爱玲新作《雷峰塔》和《易经》,这两部合称为张爱玲英文版自传上下部,与中文版自传《小团圆》可对看。 在序言里,张爱玲遗产继承人宋淇之子宋以朗附了前言,摘录了几段张爱玲写给宋淇夫妇的信,以此证明书稿的真实性。 在信中,张
昨天收到了台湾寄过来的张爱玲“新作”《雷峰塔》和《易经》,这两部合称为张爱玲英文版自传上下部,与中文版自传《小团圆》可对看。
在序言里,张爱玲遗产继承人宋淇之子宋以朗附了前言,摘录了几段张爱玲写给宋淇夫妇的信,以此证明书稿的真实性。
在信中,张爱玲几次苦恼地抱怨书稿“卖不掉”,露出贫窘之意;并说自己打字打得天昏地暗,现在还没有打完……
看到这种地方,我真是恨不得跳进书里说:我替你打!
书刚刚开始看,虽然是译本,感觉倒比《小团圆》要好,也更早,比《对照记》就更早,早了近三十年。三者的比较,将来会另文撰述。
想说的是,宋以朗这两年与平鑫涛(琼瑶的丈夫)合作,不断重版张爱玲的旧作并每年推出一本“新作”,真是赚得盆满钵满。而平鑫涛前两年与大陆打官司,告内地出版社侵权盗版张爱玲作品,也赢得相当毒辣。
这些,都是张爱玲的身后事,题外话。但是当我们读起书稿,读起她与宋淇的书信,也来一番“对照记”的时候,却真是心酸。
2010年四月,宋以朗在《皇冠》杂志上写了篇《关于〈异乡记〉》,开篇即云:“2003年我自美返港,在家中找到几箱张爱玲的遗物,包括她的信札及小说手稿。”
请注意:是“几箱”呢!对于无情人而言,只是垃圾废纸;对于有心人,却是无价之宝。
宋以朗连续地发表这些信件的片断,以配合张爱玲遗作的出版与宣传,手法极其高明。
然而我不明白的是,从1964年张爱玲陆陆续续投递给宋淇夫妇这些信件及手稿,一直到1995年张爱玲过世,其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书稿,就从来没有人问津吗?
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后,“张爱玲热”已经卷土重来,火遍海峡两岸,朱西宁父女几乎是以膜拜的眼神在仰望,并且爱屋及乌到无偿供奉胡兰成。只可惜张爱玲淡然相对。试想想,倘若张爱玲的这些信件与手稿交托给朱西宁会怎样?也一样看完便算,随手丢进故纸堆,任由它沉埋三十年吗?
在这三十年间,宋淇夫妇不错是曾劝阻张爱玲出版《小团圆》。但是当张爱玲絮絮地在信中诉说《雷峰塔》“卖不掉”的烦恼时,他们可曾劝过她改成中文出版?他们是否认为中文版也一样“卖不掉”?以八九十年代两岸读者对张爱玲的热情与拥趸,倘有新作面世,难道会“卖不掉”吗?
张爱玲并不是古人,她死于1995年。而在此之前,八九十年代,内地有陈子善自称“张学”专家,台湾有朱西宁父女等众多自身已经有很强影响力的作家“张迷”。各种关于张爱玲小说的盗版风行于世,甚至某些旧杂志上的佚名小说也被冠以张爱玲的名字印行——此时,张爱玲尚在世,虽然由于自闭的生活而可能不了解华文世界的情况,但是身在台湾的宋淇夫妇,尤其是出版家平鑫涛与琼瑶夫妇呢,难道他们也不了解张爱玲的影响力?而一定要等到张爱玲去世之后,才每隔一年推出一本新的张爱玲遗作来制造轰动效应?如果当时宋淇夫妇不是把书稿扔进箱子里等儿子继承,而是稍为奔走,这些还会成为数十年无人知晓的“遗作”吗?
张爱玲过世已经整整十五年了,这其间,一忽儿《小团圆》,一忽儿《雷峰塔》、《易经》,听说后面还会有《少帅传奇》问世。每一部都引起极大反响。我们也期待,也怅惘,也迷惑。
作为张迷,只要能搜寻到张的片言只字,自然都是欣喜的;然而这样的热闹,张爱玲自己却是看不到了;当她不断地在信中向宋淇抱怨书稿“卖不掉”时,当她孤寂地死在美国洛杉矶公寓里时,她哪里知道这些书稿在身后十五年的繁华似锦呢?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