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接到市民王先生报料称,广州白云区某小学以“奖励学生干部”为由在学期结束前请全校“大队委”等学生干部郊游,中午还一起吃饭、唱K。“这让其他学生觉得做学生干部不但‘威风’,还有很多实惠。”王先生说。(7月11日《广州日报》) 原本是一个班集体,同学之间不分彼此,平等相处,健康成长。但老师却非得整一个学生干部的郊游和吃饭活动。原本平等一体的学生一下子就给划分出了三六九等,在嫉妒和割裂中,一些学生的内心自然受到伤害。学生之间也就难免出现了“阶层对立”。 在这种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会怎样呢?过早知道了利益关系与世态炎凉,在这种歪风的异化下,世俗化、功利化也就难免被养成为学生们的性格特征。成人潜规则过早入侵儿童世界,带来更严重的是对他人的仇视,养成站队心态和朋党心理。 可以说,班干部制度发展到了今天,充满了各种问题。学生们为选班干部贿赂、打小报告者有之;成人们为了孩子能够获得班干部的殊荣,跑官买官者有之;由于班干部在升学中的“特权”,老师们将其作为寻租工具的有之。班干部制度可谓是有了一身病。对于这一问题,很多老师试图通过班干部轮流做,生产更多的名额来使班干部“大众化”“全民化”,但效果并不明显。道理很简单,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等的金字塔班干部制度决定了特权永远集中在少数。 今年4月8日,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博客里讲到, “朋友之女自上小学至三年级,不断在选班干的纠缠中,为当上班干家长贿赂老师、老师挑动学生互打小报告、学生拉选票,世态丑相竟出现在小学!呼吁取消小学班干制和几道杠杠等成人化之举。救救孩子!”批评了班干部制度给学生人性带来的扭曲和伤害。多年前,作家郑渊洁发表微博,称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并列举三个特点:为强权效力、告密、奴役同胞。由此可见,随着时代发展,班干部制度的存在已经弊大于利。 对此,《广州日报》官方微博投票显示,45%的网友呼吁取消班干部制度,让孩子平等成长。班干部制度作为成人之间的管理模式,移植到人格还不健全的学生中间并非十分合适,而发达国家小学没有该制度。在笔者看来,班干部也到了职能改革的时候了,而这种改革必须是从制度根本上进行改革,不是打打补丁。在此,建议取消班干部的各种名号,而是建立统一的小组制度。小组制度是平等的,名号没有差别,而组员不过是各种服务的群体,比如文艺小组、洒扫小组、体育小组等。以兴趣和爱好学生自愿组成小组,进而变管理班级为服务班级,当级别和特权没有了,班干部制度带来的恶习也就会逐渐消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