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截至1月27日17时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组收到的759件提案中,《关于加强我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全面提高我省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建议》等涉及教育的提案共49件。(1月28日 四川日报网) 去年省政协大小会议,“教育”一词成为当之无愧的最热会议议题。其中,教育改革建言献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出现频率最高,也是教育领域最牵动委员神经的话题。同样的热度在今年得到复制,这就充分表明,教育如何发展已引起人们更大的关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省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说,“2014年我省十项民生工程和19件民生实事中,有三项民生工程和6件民生实事属于或涉及教育,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朱厅长之说当然是有依据的。过去的一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制定、“稳定‘三区’教师队伍”、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措施,无疑让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倍受鼓舞。 教育的均衡发展,或许意味着又一个春天的来临。然而,农村教育成“短板”的现象“涛声依旧”:留守学生日益增多,家庭教育缺失、学校管理力不从心,对农村教师队伍关注的力度小、优秀教师大多选择远走高飞,办学条件改善缓慢,教育设施落后。种种矛盾纠葛,导致了不少农村学校质量低迷、陷入“关并撤”的困境。 农村教育成基础教育的“短板”,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新的《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也就是说,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对于处在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县来说,保“吃饭”尚且撤东墙补西墙,又哪来多余资金投入农村学校?由此可见,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体制有必要变革了。 “根深叶茂”、“固本培源”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懂得道理和真正落实还有很远的差距。如何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如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平等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无疑是一个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