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禁烟的林则徐,到底是功大还是过大
时间:2013-04-28 10:12来源: 作者:罗建华 点击:
次
兄弟啊,叫你兄弟了呢。我可是叫你去禁烟,没叫你去弄个什么战争吧(何况是国际战争)?你却给我弄出个战事来了,看来一时三刻还不得消停。我的大清王朝,我心中也是明眼人,已经成了破落户,但多少还能撑个门面吧。禁烟就禁禁烟,咱大清的江山也够大的,人口
林则徐得了皇帝的指示,由湖广总督改任专事禁烟的钦差大臣,劲头十足到广州来办理禁烟的大事来了。
说起来这禁烟,的确是需要着手解决的国家大事,但决不是什么好事。显而易见,从嘉庆到道光,有太多太多主持禁烟工作的政府大员,却没有一位在这事上面成功过,不能说他们都是笨蛋吧,难道你林则徐有绝招不成?
放着恰意的官不做,去做冒险的事,是薪俸少了还是灰色收入不够用?那湖广总督又是多大的官?两湖两广是多大的区域!在很多人的眼中,林则徐是明显的没事找抽型。要知道,把皇上交待的事情做成了,也就是成了,要是做出麻烦来了,那是要丢官,甚至要丢脑袋的!依着道光那领导的狗屎脾气,决不会因为你努力了,因为你辛苦了就同情你。他是一个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主儿,你林则徐不出事还好,要是给他弄出麻烦事来,有你吃不了兜着走的时候。
特别是禁烟这档子事,直接涉及几个方面的利益。放在奏章里写写,放在嘴巴上说说,跟驰禁派辨明道理,即使有不好的结果,也不会坏到哪里去。现在真的要你动手去执行这个决策,那只能说,你家坟头埋错了地方。
林则徐是不是没有弄明白连街边大嫂大妈都能看出来的这场风险呢?
林家
要弄明白林则徐当时的状态,我们有必要暂时按下禁烟的事不表,来看看林则徐本人,看看他到底是哪根筋有问题。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他老爸是福建侯官(今福州市)的一名穷秀才,算是出身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吧。不过,这位秀才实在不咋的,比范进混的还要倒板,在科举考试的赛场,总是失意缠身,最后只得在家乡舌耕为生了,而且据记载,那日子才叫一个清苦,他从学生那里弄的几个学费钱总不够生活开支,因为他的生育能力太过于强劲,生下他们兄弟姐妹一共有八个,“往往漏尽鸡号,尚未假寐”。过的日子是破屋三间,一灯在壁。(看来还是计划生育好啊,儿多母受苦!这话讲的有理)。
老子读书实在不咋的,儿子却让人大跌眼镜,林则徐十三岁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七岁中进士。在那个地方,可谓之神人了。
不仅如此,林则徐由监察御史、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一路的升上去,而且升任巡抚、总督,成为位居一方的封疆大吏。这样看来,他家祖坟上又在冒青烟了。
在京城时,林则徐是个不安分的人,他参加了魏源、黄爵滋、龚自珍这批“睁眼看世界”的人结成的宣南诗社。与当时社会上绝大多数读书人不同的是,这批人提倡经世之学。(简单地理解为,做学问不是用来搞理论务虚的,而是用来解决现实难题的)
在道光年间,把持清朝学术界潮头的是考据学派,他们穷毕生之精力,来注释儒家的经典,真是想把儒家学说做大做强。
宣南诗社里的这批人却逆潮流而动。这几位用附会的方式,从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引申出大义来,以图达到致用的目的。
高调经世致用主张的林则徐,在驰禁派与严禁派的争论中,他一路跑在前边,成了禁烟派主张的领军人物。
就这样,1838年,林则徐被道光任命为钦差大臣,有节制广东水师的大权(军事大权),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这一次跟以前大不一样,他在走一条前人走过的路,但却是一条前人屡战屡败的路。
林则徐现在手握道光交给他的大权,要去执行国家的海禁政策,禁止洋人来中国贩卖鸦片,要去摘除那一批走私鸦片的洋人的既得利益。现在他必须跟大清王朝的烟民作斗争,必须禁止千千万万上瘾的烟民吸食鸦片烟;必须与烟民体系相关的庞大利益集团作你死我活的斗争。
在朝庭里,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禁烟派暂时取得了胜利,可是,那一批驰禁派的官员们正在等着看林则徐的好戏。只要林则徐一失手,他们就会立即跟上去,踩上一脚,而且希望再踩一脚,直到自己掌控或影响那至高无上的权力。
林则徐这次去广州禁烟,将要演变成一场实实在在的权力与利益的面对面的较量。这意味着责任,意味着风险,对林大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值得庆贺的事。
一根筋脑子
林则徐离京时,龚自珍向他写了一封信,郑重地提醒他,在广州禁烟,外国人可能要动武,应该有所准备(这人的预事能力咋这么牛呢?)。
动武,那是一个好听的词,说白了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国际战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林则徐心中清楚,道光只希望安安静静地过日子,现在国库空虚,决不会同意在艰难时节来一场战争。如果因为禁烟引发了战争,不管失败还是胜利,这是懒人道光坚决不答应的。一旦因禁烟而引发战事,对林则徐来说,都是丢官失职甚至掉脑袋的事。
冒着风险的林则徐于道光十九年正月下旬来到了广州。
当然,他的心里清楚,处理禁烟这档子事,他的手里握着两张牌。
其实,任何有最终决断权的官员手中,都有着这样的两张牌,它们跟孙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一样,具有着特异的功能。其中一张牌叫紧,另一张牌叫松。
官员可以对被执行人紧一紧,也可以松一松。林则徐的手中握有全权,大可以对烟民、对洋人紧一紧,也可以对他们的政策松一松,还可以一紧一松。这全看林大人如何玩牌了。
不过这林大人似乎是一根脑筋走到底的人,他一到广州,在公开场和,居然放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这不是明显自己跟自己叫板吗?
其实在清朝的官场上,此时的林则徐已经是一个玩政治的老手了。政治家说话,那就是喝酒时说的酒话。头天晚上酒桌上可以放出大话,说出自己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话。第二天清醒时,可以宣称那些酒桌上说的话是醉话,现在都忘记了。当然也可以说,那些话是实话,现在就来实行。
也不知道林则徐放出的那句话是真是假,一到广州,他立即打出了自己的第一张牌。
他的第一张牌是捉人。根据探听的情况,林则徐开列了一批“汉奸”的名单,通知地方官迅速把他们捉拿起来。这张“汉奸”大帽子底下扣住的那些倒霉鬼,是些什么样的人呢?简单明了说吧,就是一些跟外国鸦片商人做走私生意的中国人。
无论是地方官还是外国商人都明白,林则徐使出的手腕就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式的大小官员最惯常不过的做法——不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吗?
洋商们心中清楚,在中国这个地方做事,按着一句中国话来做就简单的了。在阿拉伯世界,那句传说中的话叫“芝麻开门”,在中国,那句现实的话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大清官员都是可以买通的,这已经是英国商人经过N次试验得出的结论。只不过官员们的胃口大小不同而已,只不过有的官员在做婊子时还喜欢树牌坊而已。中国的官员就是这样富有特色,象禁烟这档子的事,只不过是一些全功利性的事,与政治无关,多年来,大清的官场里那些来来往往禁烟的官员敲响的都是没有雨点的雷声。
不按规矩出牌
当商人们正试图探测出林大人的胃口有多大时,却发现这位林大人不按规矩出牌。林大人不但对银两不感兴趣,还指着名字喊着叫着要捉拿那几位专事鸦片走私的英国大商人。
林大人的玩法还就真的叫大家有些摸不着头脑,这种玩法就不好玩了。
林大人来广州才两个星期的时间,却又下了一纸叫商人们叫苦不迭的通知书。根据这份通知书的要求,外国商人必须全数缴出运抵港口的鸦片,而且让大家难以理解的是,这一次跟以前不一样,显然林大人不够意思,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
这烟土是咱们千里迢迢从印度运过来的,如果不在中国变成银两,再运回去也只不过是一堆废物。眼下要想卖掉,看情形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你林大人要收缴的话,总得给个说法吧。
你林大人出台一个法规,也不应该是说没收就没收,照理应该先打声招呼。大清政府执行某个政策的变化频率也太快了吧,前边的大人收点钱就放行了,你却招呼都不打一下,一上来就动真格的。你政府手里有枪,是强势,咱商人嘛,只能是弱势群体。
为着这事,英国商人们整天在英国政府驻广州的商务监督义律那里吵吵嚷嚷。
促使走私案升级成国际争端
“我会叫林先生加倍偿还你们的白银”。面对商人们那些极度痛苦的脸,义律亲切而又和蔼地说,“你们把手中的烟土先交给我,我会叫林大人有好戏唱的”。
义律的做法很简捷,他要以英国商务监督的名义把这些烟土交到林则徐的手上,让这件商务纠纷自然而然地上升到政府之间的政治纠纷。
英国的鸦片商人立即响应,交到义律手上的鸦片达20283箱,美国的鸦片商人也把1540箱鸦片交到义律的手中。
义律又把这些鸦片(义律的筹码)原封不动地交到林则徐的手中。
第一回合,林大人胜。
看着堆得象山高的鸦片,林大人决定这次好好地玩一下,对皇上有个交待,对百姓有个交待,对下面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也有个交待。也是的,忙活了这么些日子,跟驰禁派们又吵又争了那么些年,这次得叫他们看看禁烟的禁字是如何写出来的。
接下来的故事就平淡了,虎门销烟的做法,大家在中学课本里早就读到了。林则徐在那销烟池中放了足量的石灰,当水放进去时,冲起的热浪都有上丈高,几里之外都能闻到鸦片烟土发散的邪恶的香气。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