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习惯,平时看到一些比较好的文章或者部分词句,都把它保留起来,现在的信息量大的惊人,能够进入自己知识和心理结构的东西,多数都散见于一些报章和书籍中。我的方法:一是能够裁剪的就裁剪下来;二是能够记录的就摘录下来;三是不能裁剪或不便摘录的就作一个登记。按照这个办法,时间一长,积累的东西还是太多了。这几天在整理原来的资料时发现,已经积累了一大摞了,要从中找到一些想用的东西,也很不方便了,又要进行一次重新阅读和筛选。 读书有时也是这样,读过一本书,感觉很好,其中的某些内容很有用,可以作为思考或写作的参考。可是读的书多了,感觉中的好书自然也就多了,在案头书架上,看着哪本书都很有价值,一时不好取舍。思考问题也是这样,今天想到一个问题,明天产生一个思路,不时有一个新的感受,有的记录了下来,有的就一闪而过了,时间一长,许多的想法积累到一起,想写下来就不知从那里下笔了,还有的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些积累的资料,读过的书籍(尽管是好书),闪现的思路和想法等等,我觉得都可以称为“故纸堆”。虽然也是学习、读书、思考的收获,但也限制了我们的学习和思考。 应该有一个方法,把这些东西利用起来,不然就浪费了精力和资料,也束缚了进一步的思考。我觉得,这里最大的问题,还是知识不系统,在积累知识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的,也就是不知道把那些知识放置在自己“知识小屋”的什么位置。知识的系统化和秩序化是很重要的,同样多的汉字,不同的组合,就形成不同的词句和文章,有的是华丽诗章或千古名篇,有的连小学生作文都赶不上。知识也是这样,其实,就知识点来说,我们可能不比别人少,但就是不如别人“有知识”,所以,知识也有一个“利用效率”和“利用方式”的问题。我觉得,这里主要就是知识是不是系统,是不是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和思考。有的人虽然掌握的知识并不多,但很有条理很系统,利用的很好,就显得很有知识,很有思想。 我们应该利用有限的知识资料,也就是“思想砖块”,建造一个自己的“思想小屋”,可能赶不上学者的“思想大厦”,但也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园地中多一座漂亮的建筑。文革期间有句话叫:“知识越多越反动!”这肯定是错误的。但如果说“知识越多越正确”或者“知识越多越聪明”,就一定对吗?事实上,有时“知识越多越糊涂”。因为杂乱的知识限制了你的思维和想象。你掌握了一种知识,就被那种知识所控制,特别是你自己认为正确的知识,就更是如此。一个人很难不被旧的思想所束缚,但应当自觉地认识这一点,不为故纸堆守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