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就因为当初我们选择了这条路。孩子,现在没有退路了!" <假如巴黎相信爱情>中人物摘言 欧阳海燕第二本关于法国题材的长篇小说新鲜出炉,这次是关于移民题材的。一口气看完,有一种烈火中历练过的感觉。几次想丢下,然而又不忍。想丢下与其说是由于生活中各种烦杂事务,不如说是因为小说中的人物何等似曾相识;于是,就不忍!生怕丢下了,他们就再也回不来:两个生死相爱的恋人再也找不着对方,一个进了警察局,一个被丢进监狱,被法国婆婆欺负的,被同事嫉妒陷害的,居无定所的,沦为娼妓的。 而最丢不下的是主人公叶子寻找母亲的足迹总是一波三折一线的走下去;然而,生活却往往总是这样:那最忍不住丢下的,最终都还是离我们而去!母亲死了,爱人安德烈也死了,包括那个无辜可爱的天使般的小男孩伊凡。我无法揣测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然而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成功的让读者听到了叶子在看到旧报纸上母亲的消息时心中某种东西的破碎声,听到了警察与安德烈撕扯争吵的喊叫声,和那缕飘过窗沿的小小的身体的落地声。 悲剧吗?痛苦吗?大仲马曾经说过:“其实世界本没有快乐和痛苦的区别,有的只是一种状态与另一种状态的比较。而死去的人是不会欺骗我们的。”所以,欧阳小说中的女主公叶子最终选择了离开(或者叫回归)。 因为,当我们发现我们拼命寻找的根本就是一种虚假的毫无意义的甚至是致命的东西时,我们除了放弃还能干什么?得到这种答案的代价甚至有时是用生命。当然,叶子作为移民大潮中的一员多少有些跟其他人不同,因她主要的原因是寻母去的。她带着对母亲的想念,对异邦法国的羡慕和向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她踏上了世人瞩目美丽的法兰西土地;但这其实又是跟所有的移民者当初的心态没有多大差异的。大家当初都因或这或那的原因而来,也都因或这或那的原因而去;大仲马说的一点没错,痛苦与快乐因此而产生,只不过大多数的时候阴错阳差了而已。 很久以前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世界就是一个大医院,我们都是这个医院里的病人;不要以为你将床从这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你就能睡得更好些。”移民潮在这个地球上一直没有停止过。南美与北美之间,亚洲与欧洲之间,非洲与美洲之间,东方与西方,南方与北方...人们从一个地儿窜到另一个地儿,总以为可以找到心中的诺亚方舟。喜剧可能会有,但滑稽剧和悲剧则更多。 中国人自古相信“人挪活,树挪死”的道理,哪怕尽管可能会有“水土不服”的危险,他们也宁可相信他们“入乡随俗”的超能力。然而,正如众所周知的,除了携巨款潜逃的贪官或发横财的暴发户们到了国外可以一步登天过的立马滋润,大多数人一定还是要走过N段披荆斩棘的蹉跎岁月的。也因此,人性的善恶美丑,冷暖怪异都一并彰显无疑。于是乎爱情这个原本美好的东西在这一出出人间喜剧或悲剧中反而蜕化成了某种障碍、借口、工具。 故事主人公之间戏剧化的爱情也可能只是无意识里,在那种冷漠的空气和相同的命运里寻找互相取暖的一种理由,但是就算如此,残酷的宿命却还是早早注定了他们将被狠狠地玩弄:叶子的母亲、称叶子女儿的母亲的即将结婚的情人、叶子的情人、以及她自己等等。“为什么?就因为我们当初选择了这条路。孩子,现在没有退路了!”(李冉的母亲说)。没有了退路的移民们不退则进,要么进到阳光大道,要么进入绝路。更多的是后者,他们走私贩毒,乞讨卖淫,出卖敲诈同事、尔虞我诈无所不能。叶子是唯一找到了退路的“幸运儿”,所以她决定了:一退不复返。 假如,爱情已经成为了用生命换来的一种记忆。那么,“巴黎相信爱情”对于叶子来说多少还是符合逻辑和人性化的;这是宿命后的点滴希望,它如此的难能可贵,既是叶子历练之后重新开启生活的源动力,也是欧阳这篇小说的解读密码和精彩之处,始于此而止于乎。 人性本恶似乎一直是西方价值体系与文化观念的主流,作为在法国生活十多年的欧阳海燕可能多少会收到影响,同样影响于她的可能还有不再对现实进行粉饰,这种虚伪的写法在西方文学世界里没有立足之地。欧阳本身就是性情中人,作为作家一直保持其文笔朴实、平和细腻的风格。近年来,则又多了一些犀利,写作的触角延伸的更多更广。这些都使其作品更显厚实耐看,同样带动的还有技巧方面的炉火纯青,娴熟到位。比如,在《假如巴黎相信爱情》中她将压制、窒碍与自由、爱之间那种剑拔弩张的对抗表现的淋漓尽致,成功揭示了这种对抗是不可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它来自于这个社会结构的矛盾的现实。 作家,在任何时候和地方永远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及个体,尽管他的ID身份可能跟其他人并无二致。所不同的是,普通人可能就在这无奈的生活中一天一天地寂寞、孤独、厌倦、消沉和湮没下去了。 正如有一天我跟欧阳讨论关于“忙”的问题,忙是因为“心死”!心都死了,还能干什么?只能“忙”。忙着敲诈、倒买倒卖,忙着做二房东,忙着钻法律空子发意外财,忙着供房供车供二奶……没有方向也没有尽头,没有尊严也没有廉耻。一开始是为了生计,后来则演变成了欲望,一个个无休止的无法填满的欲望。人们都有意识无意识地进入并融入到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游戏规则里去了。因为人们崇拜资本主义的所谓生机勃勃,崇拜其神话色彩,崇拜那四通八大的巴黎的伦敦的纽约的地铁和路上闪闪发亮的宝马奔驰宾利。尽管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那个无底洞里他们寻找的东西可能性犹如六合彩,但大家全都守口如瓶,全都无动于衷。所以他们对他们的孩子其实也是对他们自己说:“我们没有退路了!” 很多时侯,主人公就是作者的另一个自己。叶子最后走了,她不愿象其他人那样赖在那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尽管有不少人愿意帮助她。但她选择了离开,这是一种自我救赎行为;这其实正是作者本人的心灵折射。 曾经有人这样说:“作家通过写作寻找方向”。旅居海外多年的欧阳在巴黎这样的地方能够耐得住寂寞一直从事写作,实为难能可贵和罕见。而更可贵的不是耐得住寂寞,是抵挡得住各种诱惑!这是一个专业作家的精神,是对文学真正的尊重,这种尊重来自她的真诚和爱。 (作者系法国亚洲艺术家联盟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