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老舍对自己作品进行了哪些删改(3)

时间:2014-10-03 08:50来源: 作者:舒乙 点击:
台静农是1936年秋天到青岛山东大学教书的。当年秋冬之际在青岛才认识老舍,并成为洒友。此时鲁迅先生已经去世。鲁迅先生两年多之前信中所写的话台先生是否告诉了老舍,已无从知晓。大概是一段已经过去了的事,不便

台静农是1936年秋天到青岛山东大学教书的。当年秋冬之际在青岛才认识老舍,并成为洒友。此时鲁迅先生已经去世。鲁迅先生两年多之前信中所写的话台先生是否告诉了老舍,已无从知晓。大概是一段已经过去了的事,不便再提吧。而老舍却对鲁迅先生始终是极为推崇和敬仰的。在大后方举行的几届纪念鲁迅先生逝世的大会都是由老舍亲自主持的,其中两周年大会时老舍还专门邀请台静农由江津白少前来重庆出席大会并发言。

三十年代老舍大量的作品是在林语堂论语派系统的刊物上发表的,他是《论语》杂志(1935年创刊),《人间世》杂志(1934年创刊)和《宇宙风》杂志(1935年创刊)的长期撰稿人,其中长篇小说《牛天赐传》是在《论语》上连载的,《骆驼祥子》是在《宇宙风》上连载的,两者的单行本都是“人间书屋”出版的。从这点上看,老舍很容易被归类于林语堂的论语派作家群中去。实际这只是表面现象。即便在当时,大量读者和大部分评论界仍然把老舍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他并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因为无论从理念到实践老舍本人的作品,包括小品在内,都和林语堂倡导的“幽默性灵,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有着很大的距离,而且艺术水平也比林氏本人的所谓幽默作品要高明许多,毕竟老舍是关注现实的。他的幽默是成熟的,独到的,和俏皮、滑稽有本质的区别,是带笑的文化批判,本质上是严肃的。正像鲁迅先生晚年,在1936年5月对斯诺的谈话中说到的那样,他认为老舍与沈从文、郁达夫并列,称为中国当时“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

老舍的人生追求在本质上是和鲁迅先生一致的,那就是救国救民,砸烂旧世界,摧毁吃人的旧制度。1944年秋老舍在北碚写了一篇叫《双十》的短文,谈到早在二十五年前,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他在天津南开中学的一次对学生们的讲演中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须负起两个十字架——耶稣只负起一个;为破坏、铲除旧的恶习,积?,与像大烟瘾那样有毒的文化,我们必须预备牺牲,负起一个十字架。同时,因为创造新的社会与文化,我们也须准备牺牲,再负起一个十字架。”〔10〕那时候他给自己取了“字”,由他的姓衍生而来,叫“舍予”,意思是“无我”,“舍我”,把自己无私地献给国家、社会和大众。此时,他还不是作家,但是,他的人生道路已由此认定,他将坚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即至他走上了文学道路,正如他在1934年在《文学概论讲义》中宣示的那样,他认为文学并不是一种个人的消谴品,文学是有严肃的社会使命的,并不是像林语堂同样是在1934年倡导的那种幽默是专事玩弄性灵的个人悠闲和情趣的写作。

老舍和鲁迅先生的目的地是同一个,但道路却是不同的:一个是讽刺,一个是幽默;一个是冷的,一个是热的;一个是一本正经的,一个是带笑的。两条路都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地,叫做异曲同工,或者殊途同归吧。

美国的王德威教授对比曾经给出过一个近乎震耳欲聋的惊人结论。他说,在文学创作中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路:一条路是鲁迅先生的的路,另一条是老舍先生的路,同样都能达到目的地,同样值得提倡。甚至,在和平时期,这第二条路显得更为有价值,更受读者的欢迎,更值得后人效仿、继承和发扬,成为有普遍意义的文学创作的大道。

这样,对老舍的幽默,就澈底得到了翻案。它已经不是枝节的技巧问题,而是正途,是根本,是难能可贵的文学特质。

老舍把他的幽默解释为具有以下的五个特点:

一,幽默是一种心态,这是最重要的。细心看事务,总可以发现缺陷可笑之处。

二,幽默的根源是由笑的原理找出来,矛盾与对照为招笑之源。

三,幽默是同情弱者、被压迫者、和受苦的人,是宽大爽朗,会体谅人的。幽默是热的。幽默也会对自己做自嘲。

四,幽默的人只会悲观,会用幽默的笔写悲剧。

五,幽默可以成为进行思想启蒙和文化批判的主要手段。

老舍的幽默在他的话剧《茶馆》和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中达到了登峰造极和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许多话都成了“经典”,甚至成了普通老百姓的口头禅,得便的时候可以轻松自如地套用: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弄成不好意思吗?”

“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太监取消了,可把太监的家眷交到这里来了!”

“死马当活马治?那是妄想!死马不能活,活马可早晚得死!”

“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

老舍的幽默终于得到了一致的确认:真是一个好东西。

结论

由三段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过去对老舍文学的认识基本上可以来一个大逆转了,不正确的原来却是正确的,反之,正确的可能却是不正确的,以此类推,如果认真把许多老舍的话和关于老舍的话照此逻辑过滤一遍的话,也许会有不少新鲜的结论会出现。譬如说,老舍在1954年9月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骆驼祥子》解放后的第一版的《后记》中,写了这样的话:“我可是没有给他们找到出路,他们痛苦地活着,委屈的死去。这是因为我只看见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的一面,而没看到革命的光明,不认识革命的真理。”〔11〕那么,现在看,这些话对不对呢?又对,又不对,对是说得是实话,不对是完全不必做这样的道歉和表白。因为文学并不负责指出社会的出路,那是政治家和社会学的责任,文学家只需要解释人生就可以了。如实地描述人生才是他们的主课。他们用自己的故事、人物和想象力去感动读者,让他们随着他的笔忽哭忽笑,去感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去享受艺术带给他们的美也就达到了目的了。还是那句话,对文学,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

参考文献:

1.茅盾:《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曾广灿、吴怀斌编《老舍研究资料》,北京十月出版社,1986年,上卷,第246页。

2.老舍日记1950年2月2日,《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19卷,第12页。

3.老舍致梅林信,1947年5月3日,《老舍赴美前后致梅林等人的十二封信》,《新文学史料》,2011年。

4.舒舍予:《文学概论讲义》,北京出版社,1984年。

5.老舍:《龙须沟》,《老舍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0页

6.老舍:《四世同堂》,《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5卷,第961页

7.老舍:《龙须沟》,《老舍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0页。

8.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8年,第169页。

9.鲁迅致台静农信,1934年6月18日,《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2卷,第459页。

10. 老舍:《双十》,《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14卷,第360页。

11. 老舍:《〈骆驼祥子〉后记》,《老舍序跋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78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乱世红颜小凤仙:为救国而放弃幸福

作者:上官晴

小凤仙是一个历史的符号,她体验过人生的富贵荣华,感受过社会的冷漠无言,感慨过孤苦可怜,经历过坎坷的命运。那一些…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