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谁是东晋末年的三姓家奴

时间:2015-03-30 09:28来源: 作者:古韵天香格格 点击:
吕布真勇,勇到三国里没一个人敢和他单挑,他应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散打冠军。因为有两下子,就想成个气候。他也明白:就凭身上这点打把势卖艺的功夫绝对难成大器,要想成事就得找个靠山。吕布不光在全武行里是个高手,在人际交往中也能拔得头筹,为和靠山

吕布真勇,勇到三国里没一个人敢和他单挑,他应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散打冠军。因为有两下子,就想成个气候。他也明白:就凭身上这点打把势卖艺的功夫绝对难成大器,要想成事就得找个靠山。吕布不光在全武行里是个高手,在人际交往中也能拔得头筹,为和靠山做到零距离接触,脸皮一抹豁出去了,今天叫这一个一声爹,明天喊那一个一声爸,不过,却从没有跟这些爹呀爸的签订什么过继单,那是准备着随时跳槽。不知道前面有多少爹在等着,写这种没有一点约束力的文字有什么用呢?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了不折不扣的“三姓家奴”。据野史《格格春秋》记载,这个外号是猛张飞送给他的。别看大老张是个粗人,给吕布起的这个外号倒挺合适。《格格春秋》上分析说,“三姓家奴”是时代的产物,在风云变幻莫测、军阀割据称雄的混乱年代,很容易产生这样一个物种。这就是说,吕布虽然是正宗的“三姓家奴”,却不能说是这一族系的独苗苗,不能算是稀有动物。在其夭折二百年后,他的另一个小兄弟又来到了这个世上,这就是东晋末年的名将刘牢之。

据《格格春秋》记载,刘牢之字道坚,祖籍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东晋太元初年——即公元376年,刘牢之报名参加了谢玄领导的政府军。史书上说,刘牢之长相英武,二目放电,一看就是块当将军的材料。再加上祖辈都是革命军人,所以很受谢玄赏识,刚参军就被提了干,军衔是“参军”,实际职务为最精锐的先锋部队司令员。刘牢之带领这支铁军专啃硬骨头,为东晋立下了赫赫战功。譬如说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吧!朋友们都知道有个成语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是描写前秦王苻坚和他的部属的。苻坚为什么会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呢?就是因为此前不久尝到过刘牢之的厉害,一万多前秦兵做了刘牢之的俘虏。应该说,是刘牢之的首战告捷为淝水之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战役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晋军渡河之前的这场首战。只可惜,媒体在战后把镜头对准了谢玄,甚至没忘了给没有参战的谢安也来个镜头,而一直在前方打头阵的刘牢之却被晾在一边没人管没人问,你说这事公平吗?不平则鸣,人家刘牢之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哦!《格格春秋》上说,刘牢之就是这么个命儿,尽管打仗卖命的活总是跑在前头,却往往不被领导重视,哪个领导都只是拿他当个会打仗的机器,用的时候就搬出来,不用了连灰尘都不擦就放到一边去。这也正是刘牢之不断变换门庭的根本原因。在这一点上,他和吕布确有不同之处:吕布的认爹是闯江湖、图快活,他的认门是求生存、谋发展。可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人品终归还是不会受人尊敬的。《格格春秋》上有一首诗这样评论刘牢之:

牢之久执黄粱梦,

道坚常见水作冰。

南云北志西风雨,

悬丝绕颈首向东。

这首诗说,刘牢之因心胸偏狭一辈子都活在梦中,有时看似忠心耿耿,一身硬气,可那也只不过是水结成了冰,一旦温度合适,立即就会恢复到无形无状的常态。《格格春秋》上说,探寻刘牢之的人生轨迹,令人不得不对诗中的观点表示认同。在这里,格格很想邀请朋友们参与进来,与格格互动,共同给刘牢之做一次会诊。别客气,我相信你哦!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格格这就把书中有关刘牢之履历的部分粘贴于此,相信朋友们定会做出正确的评判。

《格格春秋》上说,刘牢之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倒戈史。隆安元年——即公元397年,外戚王恭讨伐权臣王国宝,任命刘牢之为司马,兼任南彭城内史,加拜辅国将军,后兼任晋陵太守。王恭是孝武帝皇后的哥哥,官至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王国宝是东晋孝武帝和其同母弟、权臣司马道子最宠信的大臣,因为权势熏天,受到朝野许多人的痛恨,这里边就包括他的这个当家子王恭。孝武帝死后,司马道子照旧宠信王国宝。王恭看不动手不行了,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一路杀来。司马道子没办法,只好把王国宝斩了。王国宝的被斩让王恭发现了自己的分量:原来我是一言九鼎哦!到了第二年,也就是隆安二(398)年,王恭又起兵了。《格格春秋》上说,历史上的“清君侧”没有一次是单纯为忠于朝廷而发动的,他们名义上是要清除皇帝身边的坏人,心里却在图谋皇位,这样的保皇派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造反派。司马道子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不把王恭的军队搞垮,这事就没法摆平;而要把王恭的军队搞垮,首要目标就是刘牢之,因为他的部队是王恭的主力哦!对刘牢之的行动是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亲自布置的,他们要策反刘牢之。

《格格春秋》上说,司马元显派庐江太守高素前去游说刘牢之,许诺让其取代王恭的所有职务及封号。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刘牢之立即表示要改邪归正、归顺朝廷。可是,这一消息却让刘牢之的对头何澹之听说了,何澹之当即就到王恭那里告了密。因为刘牢之与何澹之不和是大家都知道的事,王恭把何澹之的小报告当成了栽赃陷害,并没拿它当回事,相反,又置酒款待刘牢之,还和他拜了把兄弟,尊称刘牢之为“大哥”。但这一切都已经无济于事了,王恭最后还是因“大哥”刘牢之的反叛而兵败被诛。而刘牢之也如愿以偿的担任了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刺史并接管了晋陵军务。

在以后的几年里,刘牢之成功的平息了孙恩的叛乱,在朝野的声誉更加显赫。到了元兴元(402)年,朝廷决定征讨已经反叛的军阀桓玄,任命刘牢之为先锋都督、征西将军,兼任江州刺史。总之一句话,把剿灭桓玄这点事全交给他了。据《格格春秋》记载,桓玄是已故权臣桓温的儿子。老子英雄儿好汉,桓玄也不是个菜鸟,这家伙继承他爹的遗志,最后也掌握了朝廷大权。就这样他还觉得不够,还想过把做皇帝的瘾。刘牢之接到任命书,心里就犯起了嘀咕,他想:桓玄很早就有英勇善战的威名,单凭我这两下子要想把他制服有那么容易吗?即便我把他灭了,也会犯功高震主的大忌哦!朝廷紧跟着就会把我拾掇了!不行啊,这事还得从长计议哟!没有别的办法,刘牢之只好先屯兵冽州,做出想发起进攻的样子给朝廷看。《格格春秋》上说,桓玄不愧为一代军事天才,他算是把准刘牢之的脉了。见刘牢之如此行动,桓玄也对刘牢之做起了统战工作,派何穆乔装改扮前去策反刘牢之。做游说工作的很少有口齿不清的结巴子,何穆两片嘴皮子更像抹了油似的。何穆从历史说到当前,旁征博引,层层剥茧,极尽挑拨之能事,大谈兔死狗烹的道理,最后还为刘牢之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什么光明大道呢?当然是倒戈投向桓玄哦!这时,由谯王司马尚之统领的另一路平叛人马已被桓玄击败,政府军情绪正处于低谷状态。在这种形势下,本来就对平叛持消极怠工态度的刘牢之很快就改变了立场,决定派人和桓玄取得联系,说白了就是商议投降具体事宜。他的外甥何无忌与部将刘裕极力劝阻,可一向瞻前顾后的刘牢之这时却表现出少有的坚决,说什么也不回头了。不久,刘牢之就命令儿子刘敬宣去向桓玄投降。《格格春秋》上说,桓玄虽然对刘敬宣的投降表示非常欢喜,却从心里瞧不起刘牢之爷们儿,并且还想把刘敬宣给拾掇了。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桓玄陈列出大批名人字画请刘敬宣欣赏,刘敬宣不明就里,傻傻的盯着墙壁连声叫好,桓玄的将领没有一个不捂着嘴偷乐的。

刘牢之的倒戈使东晋的平叛成了泡影。据《格格春秋》记载,元兴二(公元403)年十二月,桓玄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永始”。刘牢之被任命为征东大将军、会稽太守,他这时才知道上了桓玄的当,也看出桓玄已经把他视作心腹之患,觉得杀身之祸正一步步向自己逼近。刘敬宣劝刘牢之马上袭击桓玄,而刘牢之却犹豫不决,后来又打算去投广陵相高雅之。《格格春秋》上说,就是因为做出了这一决定,刘牢之才把自己的班底搞散了,广大干部、战士纷纷离他而去。参军刘袭的一句话非常经典,他说天底下最不能做的事就是当叛徒,你先反王恭,后反朝廷,今天又想反桓玄。一个人一生有三次反叛,还怎么在天地之间做人哦?说完这句话,刘袭也拍屁股走人了。曾经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现在竟剩下一个光杆司令,刘牢之万念俱灰,走到一棵歪脖树下,用一根细麻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桓玄并没有就此罢休,后来又打开棺材砍下了刘牢之的人头。

《格格春秋》上说,桓玄在皇帝宝座上并没有坐几天。三个月之后,刘牢之的部将刘裕便扯起义旗,把这个“永始皇帝”逼得走上了绝路。凯旋归来的刘裕没有忘记老首长,他在恢复东晋王朝的同时极力为刘牢之辩解,促使朝廷恢复了老首长的职位和封号。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给这位功勋卓着的老首长恢复名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认清环境 说对话:职场说话的原则和技巧

作者:张伟

大人物即便随便说说,别人也会认真,尽力揣摩它的意思;小人物认真说出来的话,也很少能引起别人的重视。所以,处在不…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