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心灵的约会》——我的读书体验

时间:2010-11-04 00:29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三三 点击:
引子: 与书籍约会是心灵的约会,是心与心的交流,有时候读书是孤独的,因为读书与独处有一定的关系,当你沉浸在一本书中时,外面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书的世界却是斑斓五彩的。书可以让人开怀大笑,也可以让人沉默无语,更可以让人黯然落泪,也许生活是平淡

  引子:
  
  与书籍约会是心灵的约会,是心与心的交流,有时候读书是孤独的,因为读书与独处有一定的关系,当你沉浸在一本书中时,外面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书的世界却是斑斓五彩的。书可以让人开怀大笑,也可以让人沉默无语,更可以让人黯然落泪,也许生活是平淡的,但书的世界让我们感受波澜壮阔,让我们体验悲欢离合;也许我们是平凡的,但书能让我们变的不平凡。
  
  古人在书中苦苦寻找“千钟粟”“颜如玉”“黄金屋”,固然只是把书当成了仕宦的工具,但“寒窗苦读数十载,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畅快与释然,让人叹怜。“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腊梅扑鼻香”古人读书可谓下了很多苦功夫。也为今人做了很好的榜样。
  
  心灵的约会,注重的是心的感受,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故事或观点,我们可能感同身受,十分赞成,也可能不以为然,都是我们对它的感受。通过好的文字,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观念和素养,当然也可能被一本坏书贻害。但是我们有选择书籍的自由,只有我们自己坚持好书的滋养,杜绝坏书的污染,就能在自己的心灵之渊上开出清洁的花朵。
  
  记得小时候,常常苦于没有什么课外书读,偶尔买一本喜欢的书,总要洗干净手,细心的包了书皮才如饥似渴的读。有些好的文章,字句实在是洗练优美,就几个姐妹轮流大声的朗诵,欢快极了。也常常在院子里办孩子们自己的“小小讲堂”,一个大点的孩子做“老师”,几个小点的孩子当“学生”,老师的黑板只是一块黑色的写字板或一小片水泥墙,孩子们都搬了矮矮的小木凳子,齐齐整整的坐成一排,老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起劲儿。沙沙的风吹来柳絮团团,吹来花瓣成堆,吹来燕子欢快的鸣叫,吹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读一本好书,是心灵的盛筵,如品仙茗,如沐圣光。
  
  让我们多一点与书的约会,让日子因书籍而发亮。
  
  之一:读书的气氛
  
  读书也可以是一件十分有情调的事,古人的“头悬梁,针刺股”太痛苦,为了扬名立万或功名利禄而读书,只是把书本当作达成期望的手段和工具,一旦目的达到,则将书本弃之如敝履。那是对知识的亵渎,不是真正爱读书,追求知识。
  
  但也不乏值得称颂的典范,孔子“韦编三绝”,正是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知识做好了,名只是随之而来的附加品,从读书中得到的快乐已足以。
  
  我想象的读书的情调是这样的:有舒缓轻柔的古典音乐似有若无的流转在空气中,还有氤氲的清茶的香气飘散音乐中,温暖的晨光穿过修竹幽兰,照耀在木质的地板上,光影流动,而我们就捧本书,沐浴在散漫的阳光中,斜卧在光滑的地板上,闲散的读上几页,真是莫大的幸福。一切都那么闲适惬意。
  
  读书宜静,最好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一清二楚。在嘈杂的闹市或吵嚷的人群中,本来就让人心烦气燥,更没有了读书的心情了。
  
  有人故意去闹市中读书写字,是为了练习抗干扰的能力,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而学校也许正是由此而生吧。学生们在同样的环境下做同样的事,彼此监督,彼此鼓励。人是有从众心理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学校无异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读书要专注,要心无旁骛的投入手中的书本。三毛在沙漠中尚且懂得营造读书的气氛,在满屋飘沙的小房子里,仍读着第一千遍的“水浒”;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梁实秋的“雅舍”,都是读书的好所在。
  
  至于古人的这阁那斋,就更是灿若星汉,不可胜数了。著名的有陶渊明的五柳居,刘禹锡的陋室,杜甫的草堂,归有光的项脊轩,蒲松龄的聊斋……
  
  现代作家路遥,是一位可敬的作家,为了写小说,把自己的住所搬到了煤矿旁边的一间小屋子,环境嘈杂,又有鼠子作伴,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写出了《平凡的世界》。这也是作家制造写作应有的环境和气氛,即所谓的体验生活吧。
  
  或许,读书本不需要什么气氛,只要有读书的热望,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进入书的世界。所谓,读书的气氛,其实是自己的心是否真正在书上罢了。
  
  之二书香
  
  所谓书香,原指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此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缕缕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古人一边防虫,一边制造氤氲香气。读书的时候,一边享受嗅觉的香气,一边享受心灵的香气。既叹又钦佩古人是如此会享受,连所读之书都要有诱人的香气。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千年一瞬,世事变迁。现代已鲜有人夹此草于书页中防虫和制造读书的浪漫了。即使是为了防虫,也是用樟脑丸等刺鼻的东西。
  
  但爱书人的怪癖是相似的。旧书所散发出的异味,总是让它们如醉如痴的喜欢,并誉这种"难言的怪味"为书香。
  
  学生时代,总是喜欢在慵懒的周末,懒散的边晒太阳,边踱步去图书馆借书,借书是目的,也是借口,既想尽快借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又想多在这高抵屋顶的书架间多流连一会儿,多嗅嗅这“怪怪”的书香,图书馆的书籍一般都是老道书页泛黄的,那“书香”也就各位的沁人心脾了。最快乐的莫过于找到一本久违了的珍籍善本,小心翼翼的翻开古旧的书页,仿佛翻开书本本身的历史和书籍内容的历史,临窗倚在书架旁,窗外是瀑布般的藤蔓植物垂下来,阳光被扯成细碎的小块在地上和书页上画下斑驳的水墨画。
  
  也有人迷恋新书的“书香”,那多半是油墨的香气,也喜欢买一本崭新的书籍,捧在手中,如同擎着一满钵的水,爱惜的不忍心翻动那书页。可又贪婪的嗅那书籍的香气,贪婪的吸收书籍的知识,所谓“书香”更多的是由书的内容而感受到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把书香放进心里,才能从由内而外散发出诱人的才华。其实,对书香的癖好,不仅仅是对书本身的癖好。古代有的富人,纵然汉牛充栋,也只是用来充宠门面,却从不曾读过。而贫寒书生,没有书读,偶然得一善本,责废寝忘食。这才是真正的爱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这里的书香,我想是指书籍内容的香气。古传闻香识文,即道行高深者,可闻纸上文字的味道,而分出文章的好坏。然文章的好坏不可一概而论,有香的地方,也有不香的地方。书香是读书者的个人感受,书不香也是读书者的个人感受。而真正的好书是怎样都香的,那香味传得很远很远,很久很久。
  
  之三读书的境界
  
  王国维说过读书的三重境界,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读书之初的茫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道尽了为渴求知识所付出的代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有所悟,有所得的的最高境界。
  
  由于读书所繁衍出的词语有书虫,书痴,书呆子等等,都是说,对书本的痴迷之态。
  
  以消遣的态度来读书,是浅读,只求读的痛块,可以消磨无聊的时间,甚至是有意思的地方读一下,无趣的内容就跳过。我们也常常拿一本什么书,懒懒的闲翻几页,有时,膝上放着书本,而眼睛已经通过窗子去看窗外孩子的嬉戏,小鸟的飞鸣或是花圃中的一支月季了。有时,就什么也不看,呆呆的发一会儿呆,待回过神来,又低头读书了,往往茫然不知手中书为何物了。有时,厨房里水开了,或门铃响了,遂弃了书本,去忙乱一番,待一切平静下来,再找那书来,却找不到读到哪页了。
  
  当然,做学问不提倡这种读书法,但作为日常的消遣却未尝不可,只要有读书的习惯就好。茶余饭后,睡觉前,读一点书,积少成多。一位大师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现代人生活忙碌,利用零星时间来读点书,是很好的。
  
  读书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古人所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然,此句也讽刺了一些读书人不闻世事,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但古往今来,从不缺乏读书典范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和益处,可是能够持之以恒的人却不多。
  
  读书是快乐的,当通过读书而有所得时。曾早起晚睡,读完一本好书,读完后,掩卷沉思,仍觉得意犹未尽,比饱餐了一顿美味佳肴,还要大饱口福。这就是读书,精神上的珍贵食粮,相信爱书的您,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沉浸与一本好书是天地万物都不存在了。
  
  经历了读书的迷茫,苦苦追求,最终将会得到读书的真谛。愿每个爱读书的人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父母亲一定要和孩子做的80件事:为孩子架起成功的桥梁

作者:丁岩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这一点必须明确。为人父母要多给孩子些自信,多些鼓励,少些埋怨;要多些倾听,少些攀比;要多…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