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美与艺术——我的艺术观

时间:2009-09-18 14:0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戈 点击:
艺术不应当,也不能够成为一种潮流,艺术也不会成为泛滥的时尚蹿红在社会的主流文化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不应该越来越能够参透艺术,它将会变得越来越深奥和丰富。它也必须永远的存在着我们不能够解开的秘密。就这样,尽管它时而更新在每一次时代交换的命运中,他也

美学,我且这样说,正如一些人认为他真的就应该存在,或者说如他们构想的那样存在和发展。

美或审美不应当也不可能成为一种学科。艺术也是,不能也不应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从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感受到社会的复杂和时代的变化,感受到人们审美观的多样和多变。对于我们生活的时代而言,所有人的思想层次和认知程度不同。我们不可能客观的去评断什么是美的。所以说假如美学如果存在的话,它绝不会研究什么是美或美存在的方式,而应当是帮助人们提升审审没能力的一种途径。它所做的,不是十分主观或是客观的告诉人们,这件事物从那个方面看它是美的,而是应当尝试着去引导观者去探索和发觉。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所感知,心灵有所收获,才能最终发掘其美之所在。它绝不会是体现知识的一种形式。

柏拉图认为,艺术没有用处,诗人应当赶出理想国。他说,艺术只是理性的双层影像,它是影子的影子。我们不能要求艺术家懂得他所模拟的一切,就像画家没有鞋匠的手艺,却可画鞋子。那么,艺术家们和他所模拟的影子的影子又有何意义和价值呢?美,是值得一切艺术,以及一切人们去追求,向往,模拟的美本身。而柏拉图所谓的理想国,将是一个几近完美的世界,人们不用去为了追求美而努力,因为真正的美无处不在,人们所需要做的应是去认识和感受美。那么在理想国里需不需要哲学呢?答案是肯定的。哲学是研究人的命运的,是对人的命运的关怀,思考和谈论。一个完美的世界,必须能够让他的人们认知自己的命运,懂得自己的未来归向何处,有何出生,怎样灭亡,以及存在着的意义。只有这样,他们所拥有的美才会有存在的价值。

审美,必不需要物质的基础。审美的主体是人,是人的主观意识。因为存在意识,因为与意识相关,所以存在美,所以美是不确定的。而真正的美的差别,存在于审美的角度,存在与艺术家创造美时立足的角度。所以,美不是客观存在的,而人是以美感的形式感受美的,这所谓的美感即决定于人的主观意识。

真正的发明既不是归纳,也不是演绎,而是一种自由的想象。发明就是选择,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感情的影响以致支配,其中包括科学上的美感。难以言喻的美,才应该是科学理论的完美标准。狄拉克在1963年Scientific American 写到:“使一个方程式具有美感比使其缝合试验更重要。”这句话很有深刻道理,如果遵循本能提供的通向美得问题而前进将会获得深刻的真理,即使这种真理与实验相互矛盾的。爱因斯坦把这种通向美得问题叫做自由的创造。无论是所谓的归纳还是演绎,只不过从自然现象或规律性存在种抽取而获得的,只有自由的想像才是从无到有的无物的创造,只有自由的想象才能够引导我们去发现科学的真理。

 文化是一种自然的人化,它是狭义的自然人化到一定的阶段才开始出现的广义的自然文化。文化是意识的积累,又表现为集体意识。在没的本质的前提下,作为对象的山水花鸟自然景物,却仍具有其自身的不同变迁。发展的过程和历史,已具体反射在文化,艺术的领域中,因为文化中的很多内容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识,而我们从历史文化中所寻找的是那些适应于某个时代的局限的美吗?显然不仅如此。我们是要将所有的沈美方式和对美的认识综合认知,融会贯通,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理之于诗,如水中盐,有味而无痕,性存而体匿,美之于艺术也是如此。艺术是美的载体,也是人们感受美的方式。可是,正如罗曼·罗兰曾说过的,并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是这样,因为美无处不在,艺术也是无处不在。我们于理论上应当都过得很充实很幸福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如诗,无数人在读,却很少人能够将其中的道理懂得透彻。我们只不过知道,艺术是存在着的,美是存在着的,而究竟什麽事真正的艺术,什麽又是真正的美呢?

没有所谓纯粹的艺术,只有或多或少的渗透了人世情感的艺术。既然包含人的情感,艺术便是可感的,品味艺术的能力也是能够获得的。许多人读不懂艺术,一是没有知识和人生阅历的积累,不懂得人生的意义;再则便是不知道怎样去触及这无处不在的艺术。

具象艺术是具有形象的,它的内容是可感的。如果我们要了解这样一类的艺术作品,就必须了解它们的作者,了解它们产生于什么样的时代,你越是能够深刻的理解艺术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你便越能够读懂它。因而我们要去学习的很多,但是我们会从探知的过程中,积累认知的的能力,收获人生的真义。

而现代艺术恰恰相反,形式是感性的,内容却是理性的。它们用看不出具体意义的形象和场景来强烈刺激人们,引起复杂的心理感受。当它们直接诉诸人的感官时,似乎很好了解。它们是创造幻相世界的艺术,又似乎是充满创伤的现代心灵的同构对应物。

然而,正如保罗·克利之言,世界愈可怕,形式愈抽象,而抽象是生命否定和现象隔绝的表现。在抽象简化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想象内容,理解内容是更加复杂和深刻了。在这种由再现到表现的意识过程中,人的感性,人对美的感受变得愈益丰富。艺术是通过其所蕴含的深义,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艺术应当是可感的,人应当是具有审美的能力的。既然这样,当艺术成为一种纯审美或纯粹的形式美的装饰时期的时候,艺术是不是到达了它的鼎盛时期了呢?恰恰相反,如果这样,艺术将面临着衰亡。

艺术不应当,也不能够成为一种潮流,艺术也不会成为泛滥的时尚蹿红在社会的主流文化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不应该越来越能够参透艺术,它将会变得越来越深奥和丰富。它也必须永远的存在着我们不能够解开的秘密。就这样,尽管它时而更新在每一次时代交换的命运中,他也会永远的存在着。因为对于人类来说,一件我们永远无法弄懂的东西,才更加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才更加应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王冠上的宝石:神秘印度的文明进程

作者:阚天下

讲述了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内容引人入胜,充满了历史传奇色彩。19世纪中期,英国在…

发布者资料
东戈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09-09-18 14:09 最后登录:2009-09-18 14: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