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期刊类读物融资,提到《知音》,就不能忽略《读者》,后者与前者发行量相当。而且,记者踩点沪上书报亭后了解到,《读者》的市场销量更可观。 昨日上午,记者在彰武路旁的东方书报亭与摊主老白聊了半小时左右,期间就有几人来买《读者》。老白说:“《读者》一个月我能卖180本左右。”在南京西路的报亭,摊主同样坦言《读者》的销量是《知音》的一倍。 与《知音》相比,《读者》的市场定位和行文风格就似乎更为公众和业界接受。但为何《读者》冲向资本市场的步伐为何慢了半拍?实际上,早在2008年6月份,读者出版集团就启动了股改上市工作。而集团董事长吉西平曾公开表示,自2009年7月起,读者出版集团加快了股份制改造步伐。 2010年,读者出版集团、中国化工集团、时代出版、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和酒钢集团等5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读者传媒已与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 传媒股普遍利润低:传统纸媒面临网络冲击 而在国内报刊已经上市的公司中,记者查询了下:目前主要有博瑞传播、粤传媒、新华传媒、北青传媒、现代传播、华闻传媒和赛迪传媒等。 然而,从各自年报分析,报刊业的营业收入普遍不高,利润率较低,而且以传统报纸为主的上市公司成长性更低。而国内期刊业同样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版权问题,以及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冲击。 正如一位知音的老读者王小姐所说:“以前喜欢看《知音》是那里有很多明星八卦,自己从来都不知道的,现在网络上都有,比《知音》更快更全,所以不看了。” 并且,本就饱受争议的知音传媒上市之路刚刚起步,其在资本市场是如鱼得水,还是惨遭滑铁卢,这些还不得而知。知音传媒上市后,还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即如何避免内容虚假引发的官司。因为《知音》杂志对名人穷追不舍,由此带来副产品《知音》被作家、明星告上法庭的频率与其600余万份的发行量一样,在国内期刊中同样位居老大。 此外,《知音》这类杂志,销量好口碑却成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很多文学杂志有品位却发行堪忧:安妮宝贝的《大方》杂志,创刊不久后就面临停刊;南派三叔的《超好看》,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热捧……这些年,“文学期刊的困境与出路”一度成为了困扰圈内人的话题。追根溯源,曲高和寡是造成这些自觉有品位的文学期刊高处不胜寒的一大原因。 纸媒面临的危险并非国内仅有。美国知名刊物《商业周刊》因连年亏损出售,具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在发行了最后一期纸制保值后开始了网络经营……尽管各大报社已纷纷开始对网上新闻实施收费,但大多尚未确立起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否借此增加读者进而获取收益还是个未知数。 “新闻业不会因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而消亡,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希望,但优质的内容不会是免费的。”新闻集团的默多克现在说这句话,被评论认为更像是在给自己打气。(来源:解放牛网、新闻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