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汶川地震灾区万亿投资需理性考量

时间:2014-05-22 15:33来源: 作者:重庆青年报供稿 点击:
冷清的水磨 从都江堰往西,翻过青城山,沿着泯江边蜿蜒的山路行走约30公里,便进入水磨地界。“到水磨本来还有一条路可供选择,就是从映秀走213国道,翻过白云顶即进入水磨。但是2013年7月发生的泥石流把国道上的桥梁冲毁,现在去水磨的人基本上不从这条道上

6年前,川西工业集镇水磨在汶川地震中遭受重创,近2万人受灾,直接损失58亿元。90天建成“禅寿老街”,100天建成“水磨羌城”,160天建成“水磨中学”……灾后重建中的“水磨速度”曾经让业界称奇,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制约,旅游配套服务的延后,产业业态的不明晰,作为一度的重建蓝本、灾后旅游必去景点,如今水磨正经历发展过程中的阵痛,除了节假日和周末,这里几成空城。

冷清的水磨

从都江堰往西,翻过青城山,沿着泯江边蜿蜒的山路行走约30公里,便进入水磨地界。“到水磨本来还有一条路可供选择,就是从映秀走213国道,翻过白云顶即进入水磨。但是2013年7月发生的泥石流把国道上的桥梁冲毁,现在去水磨的人基本上不从这条道上走了。”大巴司机魏先生对重庆青年报记者说。

在打造旅游业之前,水磨一直以农业和工业为主。

“水磨的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地震发生后,镇上的房屋基本上倒了。企业也未能幸免,在地震中遭受重创,损失统计高达58亿元。”水磨镇副镇长尹辉说。

据了解,“5.12”地震恢复重建时,水磨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建设,西边是禅寿老街,东边是水磨羌城。水磨羌城总共有三条街。沿寿溪河的是水磨路,主要用来经营茶楼和酒吧。中间的桂城街是阿坝州13个县民族风情和商品展示一条街。荷城街主要是阿坝师专搬迁征地后失去耕地的马营村村民的铺面。

2011年春节前夕,水磨镇上的居民按照镇政府的通知,以抓阄的方式分得铺面和住房。“一楼的门面是一户人,楼上住房却是另一户人家。住家和做生意很不方便。”在荷城街居住的王学成说。

那次抓阄,高智慧姐妹6人分得了荷城街上的43—1号门面。这间不到80平米的铺面,位于水磨羌城荷城街与桂城街的交叉口。因为这个地利,现今高智慧领着姐妹几个在这里开起了“羌家渔府”。

“现在到水磨旅游的人越来越少,生意不好做,但到周末和节假日,生意还凑合。”在“羌家渔府”对面摆摊的藏胞夺吉说,今年“五.一”假期三天,高智慧的铺面进账2万多元,“我的摊位连着租的门面也卖了9000多元。”

高智慧对记者说:“只能靠节假日扯平平时的开销了。我们店里一个大厨基本工资每月要3500元,墩子要2000元,忙的时候就去阿坝师专请学生做钟点工,加上我们姐妹几个的工资,开销下来就所剩无几了。”

马营村二组的村民王学成和儿子王兵,与另两位村民一起分得了荷城街17号另一处77.6平米的铺面。“4个人,每个人就那么一小间。”王学成的妻子说起抓阄这事就冒火。她指着铺面的4个门说:“你看,每个门不到2米,怎么隔都不好用。”

2011年6月,正是水磨镇上生意最火爆的时候,王学成4人和一个叫周强的人签订了租房协议,以每平米接近32元的价格将铺面的使用权出租给周强。“门面被周强拿来开‘羌城美味佳’,当时一签就是三年,每年的租金是29798元,接近3万元。”

“已经有三年多了,铺面和住房的房产证都还没下来。”原马营村二组的村民杨佑明在荷城街的家分为上下两层,“每层50多平米,主要靠养蜂和熏制腊肉维持家里的生活。”

杨佑明证实,因为没有房产证,加上政府也不准买卖门面和住房,有些外地到水磨来投资做生意的,“想置办些家业都没得法”。

没有产权、旅游效应减退,使曾经作为灾后重建典型的水磨镇似乎陷入了困局。

投产明显失衡

据汶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旅霜提供的数据,5.12地震前,水墨镇全镇户籍人口9080人,总户数2750户。“地震后6年,全镇总户数近4936余户,户籍人口12279人。人均收入从震前的2986元增长到2103年的10054元。”超过四川全省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7895元)。

然而,比对40亿的资金投入,这个增长非但老百姓觉得只能维持生活,更深层次的是,严重的投入、产出失衡。

据了解,“5.12”地震发生后,广东佛山援建水磨镇资金为10.7亿元。加上阿坝师专、阿坝电大、清水路、安居工程、工厂搬迁等国家和省重点项目落户以及香港政府、第二炮兵部队捐建项目等资金投入,全社会投入水磨镇的资金达40亿元。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水磨镇发展旅游的投入与收入落差较大。据了解,目前水磨镇上只有256户人家从事与旅游相关的餐饮和住宿,常住人口从事旅游产业的比率仅为5.1%。

汶川县旅游局局长周光辉提供的数据是:“2013年水磨共计接待游客1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亿元。”以此计算,游客2013年在水磨人均消费仅为380元。

“2014年汶川计划接待游客740万人次,旅游收入预计40亿。”周光辉称,汶川对游客到境内消费的期望值提高到了540元每人次。然而,在灾后效应逐渐减小的情况下,想要旅客人数成倍增长,被旅游业界人士认为是天方夜谭。

周光辉说,汶川的大多数景区属于开放式的景区,“无法向游客收取门票,目前的收入主要由住宿、餐饮和特色旅游产品的销售收入构成。2014年旅游项目建设预计投入2.48亿,其中就包括对部分重点景区的门禁系统的建设投入。”

“今年上半年到水磨的游客在100万人次,旅游收入应该超过5亿。”周光辉称,统计游客数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景区旅馆的入住人数,一个是依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这三家有关外地手机在水磨的通话数。”

“实际上,上半年外地号码在水磨有通话记录的人不足20万人次,按每人消费540元计,上半年水磨镇的旅游收入为1.08亿。”汶川电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

据了解,旅游产业的回报率在30%~50%之间,投资一般是10年收回成本。按电信、移动统计的数据,水磨上半年游客数20万人,游客每人消费540元,半年1.08亿,年收入2亿,40亿要20年,按回报率50%算,就要40年。

如果按旅游局提供的100万人次算,每人消费380元,收入是3.8亿,40亿需10.5年,回报率50%,那就是21年收回成本。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李林推算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水磨羌城在除了周末的两天几成空城,临街铺面的租金价格也大幅缩水,居民的收益因此大打折扣。王学成等人的门面租金就缩水了两倍,“如果有人要租,1万元每年就可以出租了。”王学成说,周强和朋友合伙开的“羌城美味佳”几个月前就已经关门大吉,“今年6月16日马上到期,这么空着也是空着,能租一分算一分。”

和水磨羌城的萧条相比,老街上的门面空置率也在30%左右,还有10多家门面张贴着“门面急转”的广告。“这么算下来常住居民全年拿到手的收入约1.2亿元。对于居民而言,40亿元投资的回报率仅为3%。水磨景区的投入产出失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李林分析认为,“如果像丽江和凤凰古城那样向游客收取门票,估计来的游客会更少,到时收回成本的时间会更加漫长。”

万亿投资回报低

水磨单纯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重建规划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诟病,并引发社会对地震灾区灾后重建高投入低产出的反思。

2008年6月,国家旅游局和四川省政府联合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受灾基本情况和灾害评估、战略规划、灾后重建重大项目规划、旅游市场恢复和振兴计划、政策保障措施。

“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援建省市,当时国家采取财政收入1%作为援建资金的‘一刀切’的做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灏表示,“广东省被定为汶川对口援建的省份,2007年时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2785亿元,按照1%计算,每年投入汶川县的援助资金就在27亿元左右。”

对口援建工作从2008年开始到2011年结束,三年间广东对口援建汶川的资金至少是81亿元。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0年三年中广东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3310亿元、3649亿元、4516亿元,据此,广东对口援建汶川资金总额应为114.6亿元。

“广东东莞援建映秀的资金对外公布的是11.15亿元,实际上灾后重建的资金超过了30亿元。”映秀镇副镇长黄高元对记者说,因为灾后汶川全县主导产业向旅游转型,灾后重建的资金可以视为发展旅游的投入。“当时上面的要求是‘家家搞旅游,户户有门面’,映秀镇把漩口中学、震源地打造成地震博物馆的同时,也在推进餐饮、住宿和旅游纪念品等与旅游相关的上下游产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其实没那么糟:那些和抑郁相处的日子

作者:彭瑶

讲述的是一个80后女孩从无奈、迷失的内心挣扎到成为正能量的化身的探索过程。现实很强悍,内心强大才是王道。在这个转…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