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一次领导谈话后,45岁的陈景云成为一名“改非”干部(由领导岗位调整为非领导岗位),正式加入到当地“吃空饷”的大军中。与其他享受这一特殊“待遇”的基层干部有所不同,陈就此开始了他长达7年的“自首”之路。“这些年我‘诈骗’了国家20多万元钱”,“我希望上级能针对我的问题,依法依纪先从我查起。处理零陵区一百多个单位、770多人的‘吃空饷’问题”。针对陈景云自检的“罪行”,当地迟迟没有做出“处理”(人民网 7月2日) 在中央编办曾印发的《中央编办关于对“吃空饷”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中,将“吃空饷”现象分为五种:在编不在岗的;已经调离,但不办理核减编制等有关手续的;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的;已经死亡未核销编制的;其他形式“吃空饷”的。简言之,“吃空饷”就是是指公职人员,不上班照样领工资,享待遇。 目前,‘吃空饷’的现象频现,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县、乡镇一级存在较多。零陵区45岁“改非”干部陈景云因被加入“吃空饷”大军后,历经7年“自首”之路,希望能借查自己的罪行,处理当地其他770多人的“吃空饷”问题,然而当地迟迟没有做出处理。7年的时间未果,试问当地领导怎么一点动作都没有,更甚至当事人的实名举报信最终还落回了他所在的区,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困扰。这不得不让大家怀疑“吃空饷”的背后,是存在着利益黑幕。该市领导明知零陵区存在“吃空饷”的问题,却迟迟不处理,就是为官者不作为,变相的以权谋私,官官相护,目的很明显是要保护共同的利益,是发“空响”者的帮凶,这种行为已经构成腐败。 依法处理“吃空响”有这么难吗?答案是否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管,是处理“吃空饷”的关键,加大对在编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加大对相关单位预算和支出的审计和问责力度,以此把 “发空饷”者遏制在萌芽状态。其次要加大惩罚力度,有‘吃空响’者,就有“发空响”者。不能让“帮凶”逍遥法外,对这些单位或责任人,对出现这种‘吃空饷’严重的部门的领导,要给予一定的处分,这样才让纳税人的钱真正合理的用在造福百姓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