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58.8亿元,比预算数减少了12.71亿元。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介绍说:“三公”经费下降原因主要是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有关要求,压缩、取消部分出国(境)团组,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公务接待活动,减少了相关支出。但是,58.8亿元支出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的35.99亿元暂占据了“半壁江山”,35.99亿元里面的公务用车维护费用又高达31.99亿元,数据那么惊人,让人还是有点瞠目结舌。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的三公经费中有近六成是公车经费,一些单位还会为每辆公车配备专职司机,除了公务用车的采购与运营等成本费用外,各地公车司机的酬薪也在占用财政支出。因此公车经费成为一笔不小的开支,也逐渐成为干部贪污腐败开始的源头。公务车原本具有公共性质,目的旨在提高公务人员的行政效率。但在一些领导眼中,公车却成了特权的象征,变成自家的私家车,并从中获取不当的回扣收益,使得公务用车的作用变了质。 近段时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在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对公务用车乱象进行了集中整治,公车私用的现象得到了有效制约。纠正超编制、超标准的公务用车是遏制公款浪费的有效措施。中央政治局在《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应当“轻车简从、减少陪同”。而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也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公车,对公车聘用的司机不再续聘、有编制的司机转岗。此项条例在源头上有效的抑制住公务用车的使用乱象,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进行,可谓给各政府机关中“车轮上的浪费和腐败”来了一个及时的刹车。 如此看来,通过公车改革来防止公车腐败,虽然国家已出台了总体改革方案,可改革毕竟动的是领导干部的利益,要想取得成功定不是很容易的,还需要更完善的实施细则,需要健全财政预算、财务审计等制度,还需要构建更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杜绝公车腐败,减少行政运行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