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高考落榜生频频自杀系谁之过错?

时间:2013-07-05 12:29来源: 作者:孙文笛 点击:
  不知不觉高考过去了将近一月,大学录取工作在紧张进行中。应试教育的发展从开始到今天继续延展着不变的步伐。生活在灿烂骄阳下的莘莘学子,沐浴着生命的阳光,紧张地期待着高考结果。恰同学少年的风采,在他们整天埋头苦读的脸上,几乎看不到生机的曙光,

  不知不觉高考过去了将近一月,大学录取工作在紧张进行中。应试教育的发展从开始到今天继续延展着不变的步伐。生活在灿烂骄阳下的莘莘学子,沐浴着生命的阳光,紧张地期待着高考结果。恰同学少年的风采,在他们整天埋头苦读的脸上,几乎看不到生机的曙光,相反却是死气沉沉的一张苦闷脸,一副副的近视镜和一个个佝偻的身体。未老人先衰的奋斗,终究是一场痛苦的选择。年轻本来应该充满朝气,蓬勃向上。可是应试教育下的不健康容颜,却令人常常有一种说不清的叹喟和感慨。


  就是这些处在青春华年的少男少女们,却被高考的分数线分割成各各不同的命运。高考似乎是一把尖刀,分数决定了一切成功和失败。6月下旬,一名叫王倩的女生因6分之差高考失利,毅然决然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今天,《中国青年报》以长幅文章报导少女杨媛由于不足三本分数线,为了不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悄悄地服下三粒农药,以至于抢救无效身亡。发生在年轻一代身上的悲剧,总是年复一年地更叠着,然而,屡叫不止的应试教育,仍然在每年初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当代社会教育意识的清醒,越来越多的老板不再只青睐大学生手里的一纸文凭。而不少家长也明智地看到,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张所谓大学文凭能够买断得了的。真正成才的孩子,需要先成人再成才。成才不在早晚,需要建立在成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然而,高考试卷面前的一纸答案,是否能够验证学生的基本才能?是否能够当做道德评价、能力判断、综合素质的得分呢?说不定高考榜下所淘汰的,还是为数不少的一大批真正的人才呢!这是有目共睹却又实在无力改变的现实,而年轻的孩子委实面对的压力太大了!


  当然,高考之下并不是没有路可走,学历虽然不能决定一生,但毕竟学识和履历关乎着一个人未来。凭什么仅靠一纸分数便决定了年轻人不同的命运呢?就拿最新报道的自杀女生杨媛来说吧!该女生高考分数虽然只有454分,但是这个女孩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她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里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平日谈笑不拘小节,是个充满上进,阳光开朗的美少女。从学校毕业后,她便在村里一家餐馆打工,自己挣钱准备学费。可是就这样一个既有生活能力,又具有传统美德的女孩子,却在高考的红榜上,名落孙山。


  我不禁要问:难道高考永远只以分看人吗?在老师眼里,成绩低的叫差生,可他们走向社会不是一样能够成为企业家,甚至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大事业吗?请问何谓之差,何谓之优呢?实干与理论从来都不分家。倘若考察人才只看理论却不看实际能力,那么高考这张毫无说服力分数,有啥理由去买断无数考生的前程呢?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古代的赵括很会纸上谈兵,一旦面对实战便全军覆没。然而,中国的人才制度,却在永不止息地培养这种没有实际能力的所谓“人才”。当“赵括”们趾高气扬,拿到学术证书,甚至学士、学历等等时,却却一个个成为我们国家培养的毫无实际应用能力的常败将军。而且这些常败将军们,不少又从事教育事业,接下来便将自己纸上谈兵的理论,一代接一代地传递后来人。中国教育的恶性循环从来就不曾停息,从来都挣扎分数线上,让年经的考生们面对生死决战——而这场战争中淘汰的,却往往是真正优秀的考生。


  年轻的生命到底为谁而逝?飘浮在岁月分水岭上的孩子们,凭啥要在自己年轻而美丽的年华里,接受着一场场血雨腥风的打击呢?大考小考,几乎将考试当做生命旅程的生活,将所有美好的日子都打碎到廉价的分数线里。“漫漫人生路中上,我们的一生仿佛与‘考’有着不解之缘。虽然,有时我们会有点儿憎恶它,但风雨过后,回望我们走过来的路,我们或许会感谢它,是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去克服困难。‘考’,没有刻度,却可以称量世间任何一个灵魂。”杨媛将“考”字诠释得是那么深邃,甚至于这种成熟的思考与她的年龄有些不相关。毕竟“考”是一场严峻的择抉,对于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其实,人的一生需要放下很多东西,也要看开一些东西。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可改变的。杨媛家里的困难是暂时的,因为她家刚盖了房子欠了10万的债务。倘若在10年盖房,那时建筑材料也相对便宜,10年后基本上债务还清,她自然轻松地上高价大学而不会成为大问题。然而即便是如此,天无绝人之路,困难总是能够解决的。只是眼前一时有些压力罢了!孩子毕竟年轻,面对需要付出的高昂学费,小小年龄的她的确是承载了太重的负担。而这些重负强加在年轻孩子的身上,让她们脆弱的心灵如何支撑得起呢?


  父母养育了自己,自己长大了却不能为他们做什么,相反却要给他们增添雪上加霜的负重。善良而体贴的女孩,是多么纯洁而又多么无华。相对于那些任性自私,花着父母的钱如同流水一般的大学骄子们,杨媛才是这个社会中难得的优秀人才啊!然而,这样优秀的人才,却被扼杀在应试教育的摇篮——即便是她不选择自杀,很明显,她的未来仍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惜给家庭增加重负,继续求学,要么就是中断学业,从此奔向迷茫而又毫无方向的未来?可以说,应试教育拿一纸毫无意义的分数线,腰斩了无数优秀考生,包括杨媛已经在她的自杀之前,早就做了红榜之下的牺牲品。


  呼吁父母和老师,多多关心高考落榜生,不要在他们失意时抱怨或者批评他们。毕竟他们担负的压力够大了,稚嫩的肩头无力支撑起应试教育带给他们的挫折感。他们需要正常地生活,需要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地将以后的道路好好地走下去。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别说你会刷朋友圈 微信营销这件小事

作者:曹斯明

在移动互联网冲击各行业的大背景下,微信如同黑马一般闯入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大营,备受关注。微信超大的用户群体以及…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