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某系统所属企业招聘财务、文秘、金融、计算机、制冷、物流等六个专业19名大学本科以上人才,拟定月工资标准不低于三千,在本地党报和人才网上登出启示,引来520人报名,报名人数与职位比例达到27:1(与我国人口与公务员的人数比例大致相同)。具体到各专业报名人数与招聘人数的比例是:中文文秘42:1,市场营销38:1,计算机22:1, 财务19:1,金融19:1,物流11:1,低温制冷6:1,工程造价3:1。本来招聘职位对所学专业有要求,但还是不少人虽然专业不对口,但也报了名。从报名比例看,中文文秘和市场营销报名人数最多,可能与报名者自我的感受有关,认为这两个岗位专业性并不强,自己有能力胜任。与此相反的是专业技术岗位如低温制冷、工程造价报名人数少,人才相对缺乏。
由于报名人数太多,通过筛选和网上资格审查(审查没有要求专业一定对口),最终确定并通知了100名学生参与面试,报名人数与面试人数比例为5:1。 参加面试的学生,60%是中共党员,56%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双学士学位,绝大多数来自一本院校,自身条件比较优越,应该说是一个十分优秀的资源。其中应届毕业生占比41%(部分已在工作),毕业一年的学生占比21%,约有50%的人属于跳槽再择业,而再择业的原因,据了解一是家庭原因,希望离父母近些方便照顾,或解决夫妻、异性朋友分居问题;二是工作原因,觉得原工作压力太大,或没有归属感;三是待遇原因。
招聘面试严格按程序、步骤进行。为了缓解考生面试的心理压力,招聘方对面试考生热情接待,还给每个人一个U盘作为纪念,也算是对系统的一种宣传。面试分为自我介绍、抽签回答问题、考官提问三部分,每个部分限时三分钟。为考生专门设置休息室、候考室,面试各阶段的考生严格隔离,通讯工具被集中保管。根据专业不同,分别设置了四个抽签题,题目严格保密,每个岗位考生临考前五分钟抽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但考生自己不知道)。
四个题目分别是:1、现在社会上一方面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单位招不到需要的人,你如何看待此问题。(财会、物流类);2、假如一个杯子的成本只有一元钱,现在需要用50元的价格卖出,你将怎么办?(市场营销、金融类) ;3、你自己认为很有能力、很有贡献,但单位领导不认可你、不重用你,你会怎么办?(计算机、制冷、造价类);4、请用写作的手法,描述你来面试的所见、所闻、所想。(文秘类)
面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知识水平。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介绍自己应该客观、全面、自信,意愿表达明确,把自己推销出去;回答问题力求思考全面、思路清晰、观点新颖、重点突出、语言简练准确。因为备考时间只有五分钟,考生应该思路比较敏捷,有相当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社会常识,在三分钟时间内,尽可能把自己想到的答案说出来。考官提问不是每个人必问,主要根据考生个人的情况,深度挖掘考生的具体情况和其他能力。
从面试情况看,不少人缺少面试的基本经验和训练。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三言两语就结束了,三分钟时间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没有充分展现自己。更有少数人站在考官面前脚手发抖、非常紧张,几乎说不出话来,整个面试过程才说了几十个字。有少数考生由于紧张没有很好审题,回答问题只是勉强沾边。有些考生没有理解招聘岗位的要求和意图,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水平。比如文秘岗位,招考单位希望考察学生的文学功底、观察思考能力和写作水平,特别说明了要学生用“写作的手法”,考生应该像写文章一样,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带有一点文学性、新闻性的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希望你平铺直叙随便唠几句家常话。从各专业学生面试情况看,金融专业类学生水平比较高且比较均衡。
为了减少面试分数受考官个人因素影响,也为了使考生与用人单位相结合,面试安排了包括各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内的19人的评委团,最后取平均数。从评委评分情况看,大家看法基本一致,表现优秀的大家一致给分高。也有少数考生评委有分歧,但是由于是取19个评委的平均分,最后结果影响很少。
经集体认真研究,结合单位需求,最后决定21人录取,5人备选,超出原预定计划。备选是作为录取人员因故不到岗时的替补。录取人员主要是应届高校毕业生。
通过本次招聘,看到了当前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也对当前人才市场现状有了一定了解。总体上看,就如有个面试题目说的,一方面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个方面是单位招不到需要的人,供需不配套,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矛盾。作为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学生,很多用人单位是不愿意接收的,但是对于频繁跳槽的人,单位也是非常防备的。本次招聘主要是录用了应届学生,是希望把这批人培养锻炼成才,通过“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使其中的优秀人才能够留下来。类似的招聘可能还要继续进行,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一个事业发展的人才库,让其中爱岗、敬业、有才的人担当起未来发展得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