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大学生村官走进农村,融入农村,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开拓者和实践者。然而,当前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和生活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但各区县部门和乡镇,不同程度存在借用大学生村官的事。 村官不为村民办事,你也配叫村官?在乡镇呆了一两年,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少了,官僚主义倾向更严重了;初入社会时敢闯敢拼、仗义执言又勇于承担的精神不见了,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而又逃避责任的情绪增多了;踌躇满胸、奋发向上的凌云之志没有了,得过且过、完成任务的机关习气养成了。 乡镇在村官考核时有较大的话语权,某种程度上还决定着村官未来的前途,所以,无论是村官如何不愿意,都不敢直接拒绝乡镇借调。即使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希望在村施展拳脚的真实想法,但往往也不了了之。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中组部多次在相关文件中规定:大学生村官聘用期间必须在村里工作,县直以上部门不得借用。经县委组织部批准,大学生村官方可参加县(市、区)、乡镇集中性工作,到信访、综治等岗位锻炼。在这样的背景下,严禁乡镇借调大学生村官为何还是难以执行呢?记者调查中得知,客观原因是,乡镇部门活多人少,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村官正好成了“替补队员”;主观原因是,有些乡镇干部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大学生村官初出校门,到村情复杂的地方,一时半会儿派不上用场,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对借调大学生村官者,一些地方并没有明确处罚措施。说白了就是,大学生村官不在岗,各地有考核办法来管;而对借调大学生村官的部门和领导,缺乏具体的约束措施,没有人追究他们的责任。因此,尽管各级都明令禁止借用大学生村官,但基层有些部门和负责人还是视而不见,照借不误。 目前的村官就已经演变成一种形式,一种乡镇府免费劳动力的形式,一种明理人嗤之以鼻的形式,一种完全不被老百姓认可的形式! 有违中央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初衷。
|